医院应急预案培训之突发事件预案及处理2013-05紧急救援中心突发公共事件院前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院前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目录总则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预警与响应应急处置信息报告应急救援后期处置物质保障监督管理修订与实施附件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在各类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应急工作灾害事故种类:系地震、水灾、风灾、火灾、泥石流、山体滑坡、非人为因素爆炸、建筑物倒塌、矿井坑道坍塌及生产原因所致的人群伤病亡。突发事件种类:系人为因素引发的爆炸、枪击、械斗、投毒、纵火等所致人员伤亡及涉外人员非正常伤亡事件。各类交通事故、各种中毒、传染病等所致的人群伤病亡。医疗救援总原则:报告及时•充足投入•指挥得力•抢救有序•快速高效•就近派车•协调合作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李亚先副组长:廖一鸣工作职责:全面组织、协调、部署和指导中心对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的院前医疗救援工作。下设通讯调度组、现场救援组和后勤保障组通讯调度组成员:总值班、调度员等指挥地点:调度大厅工作职责:负责指挥调度、情况统计上报、各部门协调、绿色通道开放等工作,最高指挥权由现场最高首长担任。现场救援组组员:应急分队成员、各急救站站长等工作职责:中度及中度以上事故现场指挥由现场最高首长或由最高首长指定人员担任,负责具体现场指挥、医疗救援工作。后勤保障领导小组成员:唐克强、程俊山工作职责:组织后续人员、准备后续车辆、设备、物资、保障后勤供应。预警与响应——预警相应措施预警发布后,应急分队按照相应预警等级、事件性质立即做好人员、车辆、药械、物质的准备工作。Titleinhere2.信息可靠性确定通过急救电话受理灾害事故的呼救信息。通过上级领导下达的灾害事故抢救信息。了解灾害事故的种类、时间、地点、估计伤亡人数、约定等车地点、记录联系人和联系电话。1.受理信息.应急处置4.派第一梯队3.按照启动预警权限、确定预警级别、启动应急预案。Titleinhere2.信息可靠性确定1.受理信息.应急处置1、时限:受理信息的1分钟之内。2、对象:当班各站人员车辆。4.派第一梯队3.按照启动预警权限、确定预警级别、启动应急预案。Titleinhere2.信息可靠性确定1.受理信息.应急处置4、组织:①先到达的急救车辆,负责与现场各部门和各急救车辆的联系、协调工作。②按灾情等级派出相应数量的人员车辆组成一梯队。③调度指定临时指挥并通告所有人员要求服从指挥。4.派第一梯队3.按照启动预警权限、确定预警级别、启动应急预案。Titleinhere2.信息可靠性确定1.受理信息.应急处置5、要求:①灾情就是命令,急救车辆要按照要求充足调派。②下达指令时简洁、扼要、突出重点的说明灾害事故种类和现场情况。③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向调度上报现场情况。④通告已派出站点和人员车辆数量。⑤接灾情命令后立即报告各自领导。5.调度应急处置4.派第一梯队3.按照启动预警权限、确定预警级别、启动应急预案。Titleinhere2.信息可靠性确定1.受理信息.应急处置按灾情等级派出抢救力量,按程序通知有关领导及部门。保证通信畅通,带好必备的各种通信器材与工作记录表。必须监守岗位,随时与现场指挥部联系,将了解的现场情况及时上报领导。现场要及时沟通做好现场指挥工作。开辟急救绿色通道,做好伤员转送、分流、救治工作。6.后续梯队及常规急救用车5.调度应急处置4.派第一梯队3.按照启动预警权限、确定预警级别、启动应急预案。Titleinhere2.信息可靠性确定1.受理信息.应急处置1、如出现调派的车辆不足的情况,可要求执行任务车辆尽快处理本次任务。2、中度以上灾情,如出现所能调派的车辆不足的情况,应立即向领导汇报并请示启用备班车辆。接到启用备班车辆通知后,必须立即组织人员、车辆、药械,30分钟内准备就绪,等候调派。3、特重灾情或出现启用备班车辆后仍不能满足救援要求,由医院领导向卫生局请示调用其它医院非院前急救救护车及人员、设备。信息报告组长总值班)领导后续报告对象与时限灾害事故处理完毕后由总值班向卫生局应急办发送抢救小结、伤员清单和去向。政府应急办卫生局相关部门初次报告的对象与时限发生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后,相关人员应立即逐级报告。报告内容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伤亡人数。2、目前采取的救援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3、现场抢救情况及转运伤病员的去向。4、伤亡者人数、主要伤病情。应急救援——现场救援指挥任务1、应该在政府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与部队、消防等救护队相互配合,划分抢救区域,突击救治伤员,重点抢救重伤员,对灾区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并标以伤票、分级医疗救护。2、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气象、人数等要素,确定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预后。3、特别要注意抢救人员的自身防护。4、了解和搜寻受伤人员,尽快统计受伤人数。5、根据灾情合理组织和调配医疗救护力量,设立必要的现场伤员集中点或现场急救站。6、必须明确现场指挥,必须服从现场指挥,必须避免无组织的抢救行为,避免出现抢救现场和交通道路的混乱现象。先期到达的抢救人员行使医疗指挥权。主要职责是了解灾情、实施初步检伤分类及救治。并向稍后到达的指挥人员移交指挥权,并汇报有关救援情况。7、协调其他抢险人员对伤员进行脱离危险环境的抢救,及早将伤员转运出危险区,在脱险的同时或脱险之后立即组织医疗救治。8、根据灾害情况,必要时医疗人员在消防及警察的协助下在警介区内设立下列单位:检伤分类站、伤者处理站、绿色伤者接收站、伤者运送站、救护车停泊处、临时停尸间。9、对伤员进行早期处理,包括包扎、固定、止血,对有生命危险的伤员实施紧急手术处理等,以及填写简要病历和伤情卡片并汇总上报,然后将伤员分类,按照现场总指挥指示有序、迅速地转送到分流网络医院。事故现场救护车停泊站伤者处理站伤者运送站应急救援——现场医疗救治区设置应急救援——现场人员各自职责第一指挥组第二指挥组第三指挥组第四指挥组职责现场医疗救援总指挥首车医生急救科科长现场中心领导卫生局领导1、现场医疗救援总指挥2、报告现场情况3、与其他救援队伍现场协调4、及时向现场总指挥和市局领导报告医疗救援情况5、根据现场总指挥和市局领导指示,确定现场待命急救车辆数量,确定现场急救车辆撤离,落实医疗救援工作检伤分类主管首车医生培训科科长(主)首车医生(次)培训科科长(主)急救科科长(次)培训科科长(主)急救科科长(次)1.检伤分类及初步救治2.现场伤员救前死亡确定伤员运送主管首车护士首车护士首车护士(主)首车医生(次)首车护士(主)首车医生(次)1.记录登记急救车并编号2.记录伤病员转运情况伤员处理主管培训科副科长(主)急救科副科长(次)培训科副科长(主)急救科副科长(次)负责伤者处理站工作,指挥伤者处理站人员根据检伤分类情况对伤员作初步救治,与救护车停泊站主管联系救护车依序运送伤员;车辆指挥主管首车司机车管科科长车管科科长车管科科长指挥救护车辆有序停放、有序转运安全秩序主管首车担架员首车担架员首车担架员首车担架员1.维持医疗救援现场秩序2.评估现场安全应急救援——现场检伤分类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红、黄、绿、黑4种颜色,对危、重、轻伤病员和死亡人员做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优先第二优先第三优先现场初步救治、快速转运最后处理应急救援——伤病员转运、交接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按照检伤分类卡红、绿、黄的优先次序进行转运。对有活动性出血或转送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送。2、按照“就近、就急、就能力”的原则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原则上每车运送伤员数量按照:“一红”或“一黄一绿”或“四绿”执行,送达医院按照一定顺序合理分流并及时与送达医院协调联系以提前做好接收救治准备。3、随车医护认真填写转送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4、在转送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5、在转送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6、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流程交接患者,交接过程中必须交接好伤病员数目、重伤员病情以及已经采取急救措施和用药。应急救援——标志服装:所有抢救人员应该统一着装。臂章:所有抢救人员应该配载统一标志,指挥人员佩带相应标志的臂章。旗帜:现场指挥组所在地应该树立指挥部旗帜。车辆:应该具有统一标识。应急救援——信息发布全体医疗救援人员必须遵守相关信息发布制度,个人不得对外泄露突发事件相关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医疗救援等信息。各类信息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由指定单位或部门新闻发言人统一发布。应急救援——应急终止现场指挥员根据现场总指挥和市局领导的指示,终止医疗应急救援工作。后期处置应急终止后,医疗救援队伍应有序离开现场返回站内检查车辆、设备,补充燃料、药品。及时填写并上报电子病历。及时汇总上报信息,急救科针对本次应急救援进行整体调查与评估。物质保障根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具体要求针对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质进行充分的物质储备并及时更新。发生重度以上突发事件物质供应车赶赴现场,后勤保证组予以充分的物质补充、保障。监督管理培训科加强应对大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教育培训,急救科按照预案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本预案启动后,各急救站、全体救援人员必须恪尽职守,严格遵循本预案的各项规定与流程。如发生延误时机、医疗差错、指挥不当等各种影响医疗救援工作的,将视情节轻重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加重处罚。修订与实施本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