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制采购腐败?曾有一位民营企业的采购经理说:我明明知道采购员们收取好处费,可是我既没有办法查,也没法管。因为这一切都是在私下进行的,而且非常普遍。很多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一定对此非常关心,因为采购中的腐败行为不仅侵蚀着企业的利益,而且对整个企业文化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挑战不仅来自于采购人员的操守,还来自于采购员的业务素质。谈判中无原则的让步、合同之外的私下利益承诺、对生产需求的陌生和对市场环境的麻木,都会对采购活动的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在跨国公司里,其实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述的情况。但不容置疑的是,跨国公司中的采购腐败行为要少于国内企业,采购人员素质要高于国内企业。尤其与那些顶级的跨国公司相比,更是如此。我们所关心的是,同样是中国的经营环境,同样是中国人(在华跨国公司中,采购部门绝大多数是中国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当然,收入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跨国公司的薪水要高于本土企业的2~3倍,总监这一级别可能差距会更大,这有利于跨国公司吸引人才。但是,这显然不是根本原因,因为跨国公司的采购人员发生采购腐败的机会甚至比国内企业还要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在跨国公司,考核制度、企业文化和采购制度建设是限制采购腐败的三种主要手段,有些做法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绩效考核考核不但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而且是防止业务活动中非职业行为的主要手段,在采购管理中也是如此。可以说,绩效考核是防止采购腐败的最有力的武器。好的绩效考核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采购人员主观上必须为公司的利益着想,客观上必须为公司的利益服务,没有为个人谋利的空间。如何对采购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跨国公司有许多很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其中的精髓是量化业务目标和等级评价。在年中和年初(或年底),跨国公司都会集中进行员工的绩效考核和职业规划设计。针对采购部门的人员,就是对采购管理的业绩回顾评价和未来的目标制定。在考核中,交替运用两套指标体系,即业务指标体系和个人素质指标体系。业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1、采购成本是否降低?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是否维持了原有的成本水平?2、采购质量是否提高?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是否得到有效控制?3、供应商的服务是否增值?4、采购是否有效地支持了其他部门,尤其是生产部门?5、采购管理水平和技能是否得到提高?当然,这些指标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如采购成本可以细化为:购买费用、运输成本、废弃成本、订货成本、期限成本、仓储成本等。把这些指标一一量化,并同上一个半年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所得到的综合评价,就是业务绩效。应该说,这些指标都是硬的,很难加以伪饰,所以这种评价有时显得很残酷,那些只会搞人际关系而没有业绩的采购人员这时就会原形毕露。在评估完成之后,将员工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或给与晋升、奖励,或维持现状,或给与警告或辞退。可以说,这半年一次的绩效考核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个人素质的评价相对就会灵活一些,因为它不仅包括现有的能力评价,还包括进步的幅度和潜力。主要内容包括:谈判技巧、沟通技巧、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等等。这些能力评价都是与业绩的评价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是针对业绩中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如何进一步在个人能力上提高。为配合这些改进,那些跨国公司为员工安排了许多内部的或外部的培训课程。在绩效评估结束后,安排的是职业规划设计。职业规划设计包含下一个半年的主要业务指标和为完成这些指标秘需要的行动计划。这其中又有两个原则:第一是量化原则,这些业务指标能够量化的尽量予以量化,如果质量事故的次数、成本量、供货量等。第二是改进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维持现状是不行的,必须在上一次的绩效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在下一次的绩效考核中,如不出现不可抗力。必须以职业规划设计中的业务指标为基础。国内企业也进行绩效考核,但是,这些考核有些流于形式。其缺陷就是没有量化的指标和能力评价,考核时也不够严肃,同时缺乏培训安排。那些供应商们为什么要给采购员好处费?为什么带采购员出入高级娱乐场所?无非是想提高价格或在质量、效率方面打折扣,如果采购员参与这些腐败行为,也许具体情节不为人知,但必然体现在其业务绩效上。如果有绩效考核这个紧箍咒,采购腐败的机会成本就会大得多。所以,绩效考核是减少采购腐败主观因素的法宝。当然,绩效考核更多的作用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对于防止采购腐败也不失为有效的措施。企业文化和采购制度建设在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有必要比较一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商业观念上的差异。在影响企业之间关系的一些观念之中,当前中国人的某些观念确是易于滋生采购腐败的温床(见下表)。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商业观念上的差异条目/国别中国人西方人商业决策共同研究,集体决定。既可以保证决策的周密,又可以成为决策失误时的推脱责任的借口。强调在团队中的角色和独特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效率。对技术性问题的分析极为深入。谈判视时间为无限资源视时间为成本、商品对契约的态度注重谈判中的和谐气氛强调公平个人关系强调彼此的信任,寄希望于契约外的承诺。签约不等于谈判的完成,协议的执行有时需要用再谈判来解决信任危机。契约上每一个字均经过推敲,协议的签订意味着谈判的完成,如何执行是技术问题。个人关系是企业关系的体现与企业关系无关商务纠纷首先诉诸私下的谈判,保全面子首先诉诸法律在西方人的眼里,个人的关系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截然分开的。一切在谈判桌上、在合同中解决。在中国人眼里,企业关系首先是个人关系,很多问题在饭桌上解决,合同只是形式。私下的交易比谈判桌上的讨价还价更重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内企业如果想根治采购腐败,就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职业风范和敬业精神应该受到鼓励,员工应首先为企业的利益着想,而不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这种风气如果不能形成,抑制采购腐败就是空话。在这个方面,高层经理的率先垂范比什么都重要。在制度上,为了规范跨国采购行为,适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开展业务,那些最好的跨国公司编写了诸如《对外业务开展手册》《全球采购人员手册》等制度和政策说明,每个不同国家的采购员人手一份。这些手册不仅宣告公司对于腐败行为的处理规定,还具体地运用案例和情境告诉采购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跨国公司规定,只有存在回请机会的前提下,才可以出席供应商的宴会;在出差的发票上必须注明费用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这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培训提高采购员的素质应该说,抑制采购腐败还只是采购员管理最基本的要求。采购活动的质量首先是采购人员素质的体现,这是毋庸置疑的。在业务素质方面,谁都知道人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而差别关键在学习的机会和意愿。一位以有在国内企业工作,后跳槽到外企的采购经理说,在外企一年的学习比他在原来的国内企业三年所学的东西还多。在那些大型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有针对性对采购员的跨国培训团队。这些团队分布在地区总部或集团总部,培训师则从那些优秀的采购员中选拔或高薪外聘。培训的内容包括:采购的理论与技巧、谈判技巧、法律、货币和财务知识、产品知识和内部业务流程等。培训的方式则极为灵活,很少采用讲课或理论探讨的方法,一般都是采购人员现身说法,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作为活教材,进行集体探讨,而培训师则精心进行组织和总结。参加过这类培训让人对某类问题豁然开朗。而一位跨国公司的地区培训总监曾充满自信地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来自培训。一些跨国公司还利用岗位轮换的方法来培训那些有潜力的采购员。一个采购主管晋升到采购经理之前,有些公司会把他送到生产、计划或后勤部门进行几个月实习。而那些跨国公司的采购总监,只要是中国人,则几乎无一例外地参加过在国外进行的高级培训或岗位轮换。诚然,国内企业在短期内还无法建立采购员的培训体系,但这不等于说国内企业的采购员不需要培训。在这个时代,没有持续的、艰苦的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每一个行业都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培训甚至是一种福利,是对员工未来的承诺。跨国公司的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