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教案-安庆师范学院精品课程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教案安庆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主讲教师:程曦周汉平目录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二、社会学的历史发展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编社会结构理论第二章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二、社会角色的类型三、社会角色的扮演和失调第三章社会群体一、社会群体概述二、几种主要的初级群体第四章社会组织一、社会组织概述二、社会组织的管理第五章社区一、社区概述二、农村和城市社区三、社区发展和我国城市化道路第六章社会制度一、社会制度概述二、制度化与制度改革第七章文化一、文化概述二、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三、文化的分类及中国人的价值观第八章社会一、社会的涵义二、社会结构与功能三、社会关系第二编社会过程理论第九章个体社会化一、社会化概述二、社会化过程三、社会化机构四、西方有关个人成长的理论第十章社会互动一、社会互动概述二、社会互动的基本过程三、社会互动的基本行为方式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一、社会不平等二、社会分层第十二章社会流动一、社会流动概述二、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三、我国当前的社会流动及合理流动的意义第三编社会宏观变迁理论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一、社会变迁概述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和解释社会变迁的理论第十四章社会现代化一、社会现代化概述二、西方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三、中国的社会现代化第四编社会调控(矫正)理论第十五章社会问题(略)第十六章越轨与社会控制一、社会越轨二、社会控制第十七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本章为引论,目的是为初学者提供一个入门的途径,认识社会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学习,掌握社会学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以及社会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重点难点】了解什么是社会学,了解它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社会学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认识社会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学时分配】6学时【教学方式】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定义绝大多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来的。他的意图是要建立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过去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很多种说法,归纳起来有十种:1、以整个社会为研究对象——孔德2、以社会关系为研究对象——索罗金3、以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韦伯4、以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为研究对象——帕森斯5、以社会群体为研究对象——斯摩尔6、以人类共同生活为研究对象——费孝通7、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杜尔凯姆8、以人们相互作用形式为研究对象——齐美尔9、以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芝加哥学派10、以社会调查及其方法为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就是从其特有的视野出发,通过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分析,揭示社会存在和发展基本原理的一门科学。二、社会学的基本特点:整体性、广泛性和交叉性、实证性、现实性三、社会学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社会批评、教育的功能。第二节社会学的历史发展一、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来源。1、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这个“时代实践的要求”,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1)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在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30、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已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完成了。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北美的产业革命。(2)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3)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启蒙学者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建立起所谓“正义的王国”、“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这些都以十分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如回答能,则有一个如何达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如回答不能,则又有一个如何解决、出路何在的问题。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改良,维护资本主义的理想;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着眼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两种不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两大传统。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采用“社会学”这个术语,而把自己的学说叫做唯物史观,但这并不影响事情的实质。2、思想理论来源同任何新学说、新思潮的产生一样,社会学的形成也依赖于已有的思想材料。社会学由以出发的思想资料一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这些社会思想尽管属于作为学科的社会学的史前阶段,但也给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这样那样的启示和影响,例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在中国,严复把社会学翻译成为“群学”,也是受到荀子关于“人生不能无群”等思想的启示。第二,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立叶特别是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当然也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西方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德国人文科学观点、又受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第三,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促进了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第四,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比例、自杀率等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辩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迪尔凯姆的《论自杀》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二、早期的社会学的主要成果: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孔德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的理论旨趣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孔德的主要成果有:《实证政治学》《实证哲学教程》《实证精神》《实证主义概论》《实证政治体系》,其中《实证哲学教程》是其代表作,在第四卷中首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冲突论: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有大观点:第一。社会冲突和社会革命是不可避免的;第二,强调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是十九世纪实证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斯宾塞主张用生物进化论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他认为社会的组织结构又如生物有机体,有营养、消化、调节三大系统;社会进化过程也是按照生物学自由竞争、适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的原则自然地逐渐地实现的。金华意味着进步,任何人为的干预必将引起灾难性的后果。他强调以社会制度为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杜尔凯姆的杜会学思想: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1858-1917)又名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他把社会学真正建成了一门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社会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关于社会学的对象和方法。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特殊的决定因素。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它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是先行的社会事实造成的。社会事实以外在的形式“强制”和作用于人们,塑造了人们的意识。这种“强制”既指人们无法摆脱其熏陶和影响,又指对于某些社会规则拒不遵从将受到惩罚。迪尔凯姆认为,一切社会的观念都具有这种强制力;人类大多数的意向不是个人自己生成的,而是在外界的引导、熏陶和压迫下形成的。社会高于个人,社会事实无法用生理学、个体心理学以及其他研究个体的方法来解释,而必须用社会学的方法、观点解释。他说,宗教、道德、法律、社团、协会、语言,以及服装样式均属社会现象,都是社会学特定的研究对象。他还把社会事实分为“运动的状态”和“存在的状态”,前者指与思想意识相关的现象,亦称“团体意识”;后者是社会上一切组织和有形设置。迪尔凯姆注重研究前者。关于劳动分工论。社会秩序是迪尔凯姆一生学术研究的主题。19世纪后半叶,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他一心要以社会学家的身份回答现实问题,帮助社会维系整合,达到安定。他的3部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都紧密围绕着秩序和整合的主题,分别回答社会团结和整合靠什么达到,社会整合与个人是什么关系,团体意识对社会和个人起什么作用3个问题。迪尔凯姆认为,传统力量统治的社会靠“机械的团结”来维系。特别是在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中,同一团体的成员们采取同样的谋生手段,保持同样的习俗,信奉同一图腾,这种共同性使他们意识到大家同属一个集体,而不会离心。这种团体基本上是从“相似性”中生成的社会,即所谓“同质”的社会。该团体的首要任务是使成员们尊重团体的信仰和各种传统,即维护共同意识,维持一致性。在近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在意识、信仰上的差异也日益增大。但是社会没有瓦解,人们也没有分离,这是因为古代维系团体的共同意识逐渐被分工制取代,社会分工使每个人在消费上依赖于其他人。分工使社会像有机体一样,每个成员都为社会整体服务,同时又不能脱离整体。分工就像社会的纽带,故谓之“有机团结”。迪尔凯姆认为,民族越进化,其成员间的差异越大。这种趋势甚至反映在体质上。从大脑容量上看,同一种动物的脑量相互差别小,而人与人的脑量差别大;就人类而言,土人与土人相比,其脑量较之文明人更为接近。文明人在其他方面(如服装、思想)的内部差异也很显著。因此,近代社会是差异的社会,又是有机团结的社会。迪尔凯姆否认社会分工的产生是为了创造更多财富的观点。他强调,一个事物的功能,并不是产生出这一事物的原因,原因在功能之前。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增加财富,但这要在分工出现后与分工前的对比中才能显示出来。他认为造成分工制的原因是人口密度过大。人口的增加最初迫使一些人迁徙到其他地方,当无路可退时,他们被迫改换行业,分工制也就随之出现。他重视研究社会事实的功能,是功能理论的先驱之一。同时在方法论上,强调区分功能与原因,这对功能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迪尔凯姆在早期著作《社会分工论》中还批判了传统社会中的共同意识,认为这种共同的信念接近于宗教,带有强制性,并渗入到一切社会生活中。他预言,共同意识和宗教维系社会的功能将逐渐被分工制取代。成熟期的迪尔凯姆在继续研究人类社会的整合问题时,放弃了《社会分工论》中贬低共同意识的思想,转向强调共同意识和宗教的社会作用。关于自杀论在《自杀论》一书中,迪尔凯姆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他把自杀划分为4种类型,即利己型自、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认为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社会的人必须以他为之服务的社会作为生活前提,他需要一种高于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意义。如教徒的生活目标是宗教信仰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