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政教部:魏彤儒2导言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总体把握教材结构;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二、教学重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三、教学难点阐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主要内容介绍五个问题:一、课程性质二、中国近现代史的断限三、课程主要内容结构四、学习目的和意义五、学习方法一、课程性质本门课简称《纲要》,同你们已经学过的《基础》课、另外学习的《概论》课、即将开设的《原理》课,均是经中央批准的本科生必修“思政课”。因此,本课不是一般的历史课。根据2005年3月中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自2006年9月起,我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与其它三门“思政课”不同,《纲要》不是展开地论述课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而是要用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事实阐明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的理论观点,做到“于序(叙)事中寓论断”。2.与专业历史类课程不同。专业历史课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在材料处理上具有自己的侧重,而《纲要》则特别强调加强思想性。3.与中学历史课不同。初中讲的是“点”、高中讲的是“线”,大学讲的是“面”;中学讲的“是什么”,《纲要》讲的是“为什么”,中学讲的是“事”,《纲要》主要讲“理”。因此,它不是简单的史实重复,而是要在认识上实现质的飞跃。二、中国近现代史的断限(一)世界历史的断限和分期世界古代――远古~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世界现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当代――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前(二)中国历史的断限和分期1.史学界多数学者观点3古代――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现代――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2.近几年史学界的争论[1]1630年~1919年即以明清之际作为起点,以五四运动为终点[2]1840年~1919年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种观点是史学界的多数,主要以已故历史学家范文澜、胡华、胡绳等为代表。[3]71840年~1949年即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史学界思想的解放和史学研究的深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刘大年提出的观点,现在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三、课程主要内容结构1、内容框架“纲要”介绍的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历史,重在探讨历史规律。“纲要”课涉及的主要内容,时间跨度160多年,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期间,1840—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为中国近代史(在这110年里,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以后为中国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天翻地覆的三十年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走向辉煌的五十年每编下设一个综述(相当于各该编的“纲”)和3—5章(专题性质,相当于各该编的“要”)。各综述和各章后设思考题(均围绕学习重点设置)和阅读文献(均为最基本的);书后设“大事记”(为方便大家查阅基本历史线索)。2、主题、主线主题: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鸦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和主线。(北大版这样讲)主线:它的主线是中国一代代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北大版将主线成为主流)四、学习目的和意义1、学习目的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简言之,学习目的——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改造“三观”、坚定“四信”。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达到“两个了解”,即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史国情”;42.懂得“三个选择”,即中国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坚定“四信”,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2、学习意义第一,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懂得中国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充分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二,自觉拥护党的领导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是无论是地主阶级“自救”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试图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理想社会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做的努力,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历史的发展要求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让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充分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以我们应该更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拥护党的领导。第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建国社会主义改造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牢固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第四,为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提供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第五,澄清“左”和右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历史洞察力,培养学生珍惜历史、尊重历史的意识,从中感悟历史的魅力,汲取历史的智慧。五、学习方法1.把握主题主线2.以世界历史为依托中国近现代史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部分,只有把中国的历史事件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考察,才能真正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认清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建设的必要性,才难真正厘清近代中国两大基本任务的辨证关系。3.联系现实及个人的思想实际4、试论结合,以史为鉴六、主要参考书目1、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1994年版2002年27次印刷。2、蒋士第等编:《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第11次印刷。3、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5、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56、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国史》(多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7、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中国近现代历史图片/PicturesaboutmodernandcontemporaryChina历史风云网,给您想看的历史!七、板书设计一、课程性质本科生必修的“思政课”二、中国近现代史的断限古代――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现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三、课程主要内容结构1、内容框架三编十章2、主题、主线主题: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主线:见开篇的话第二段。四、学习目的和意义1、学习目的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改造“三观”、坚定“四信”。2、学习意义第一,了解国史国情第二,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第三,坚定政治信念第四,奠定基础第五,澄清“左”右影响五、学习方法1.把握主题主线2.以世界历史为依托3.联系现实及个人的思想实际4、试论结合,以史为鉴八、讲课后记6上编(综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主要特点,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二、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三、教学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四、教学时间1学时五、主要内容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四、基本历史线索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从1840年到1919年差不多八十年,古老的中国发生了惊心动魄的历史剧变:当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弱时,因资本扩张而急于对外殖民的英国侵略者凭借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资本主义列强不断挑起侵华战争,清政府几战必败,中华民族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背景(◆略讲)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2)中国由盛转衰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①政治上的腐败A官僚机构的膨胀B吏治的腐败②经济上土地兼并,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连绵不绝。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③军事上A军制落后B军备废弛④文化上奉行文化专制政策,导致思想僵化A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7B文字狱鸦片战争前的西方: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而国力又日渐衰弱的中国自然就成为西方国家的入侵目标。(1)英国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困境,英国资产阶级更急于打开中国市场。(2)法国和美国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但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够雄厚,因此在19世纪初期的对华战争中,主要通过追随英国,获取侵略权益。(3)俄国沙皇俄国是一个极具侵略传统的封建帝国。虽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但

1 / 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