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17课科技革命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解读,学情分析,重难点的制定及依据,三维目标制定及依据,教法、学法分析及依据,教学流程及依据,教学反思,教学理念”等九个方面对教学情况作说明。一、说教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二、说课程标准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三、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自学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有些抽象的问题还不能分析,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生活里的内容来2启发他们的思考。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家里有电脑并可以上网,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说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依据:因为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在加快,并且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依据: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指第三产业的出现和比重的上升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由于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如的欧洲“尤里卡计划”,还包括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这些都是不同国家在加强发展科技这一方面作出的相同意义的举动,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五、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制定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学情,三维目标我作如下确定: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3学生还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六、说教法、学法及依据根据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采取情景烘托、设置疑问、讨论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高质量的达到教学目标。教法方面,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毕业班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创设了学生活动情景、历史情景,采用多媒体教学,“活”化教材,让学生穿越时空4隧道“神入”历史,置身于历史氛围中,用情境中的情节推出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学法方面,我落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法指导。七、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教学流程我做简要说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创设了一个情景:播放上海世博园的一件“宝贝”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巨型画卷。高科技让画上的人物全部活动起来:熙熙攘攘,赶集的人们和驮运货物的骡马从条条道路向城里进发,繁忙的汴河码头,有骑马的官吏、挑担的农夫…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北宋都城东京。这幅《清明上河图》究竟是怎样动起来的呢?这些技术体现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本课一起来探究吧!从而导入新课。(二)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涉及的领域、核心。2、结合材料归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3、通过阅读教材、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出示自学指导(一)让学生阅读教材102—10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一目,思考并找出问题答案,要求5分钟完成。问题:51、时间:2、标志3、起源于:4、核心:5、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6、计算机交换数据的通信媒介:7、影响:【设计意图】1、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有方向性,有针对性,做到带着问题阅读,实现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方式。2、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既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又能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有目的地让学生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既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3、在这一部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核心。是本课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作适当的精讲和点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生说答案、教师点拨、精讲。小组讨论问题:“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可以克隆人?”教师点拨、精讲出示自学指导(二)让学生阅读教材104---10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一目,根据所给材料思考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要求6分钟6完成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根据材料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获得知识和准确信息,同时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一环节,有利于为后面完成开放性的题目奠定基础。八、教学反思反思本课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亮点和不足:亮点方面:一是整堂课的设计与实施条理清晰明确,基本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历史教学的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注意体现课堂的活力与创造力,注重师生的共知、共享和共进,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二是本课教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如分析克隆技术的利弊,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者7注意密切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教者从旁引导,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与问题为学生们构建了一个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四是在导入、重难点的处理、教学的衔接过渡、问题的设置、知识的拓展延伸等方面处理恰当。不足方面:但由于本人的历史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指导学生对克隆问题的探究方面,略显仓促;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落实讨论的过程,再增大讨论的开放性,让学生更充分发挥其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九、教学理念在本课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1、“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理念:把要掌握的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非常凸显。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由于落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思想,整堂课学生在两个自学指导十一个小问题的指引下,自主阅读,勾画圈点,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培养。3、“参与式学习”理念:通过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巧设问题、及时鼓励评价,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全员参与,是本堂8课教学中的一大亮点,也是“参与式”教学的有力体现。4、“评价多样化”理念:课堂教学评价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助推器。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在本课中亦有体现。5、“德育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全员德育,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在本课中,我借助对“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可以克隆人?”问题的探讨,开展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把德育融合到教学过程之中。以上是我对该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情况的说明,不妥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2012年5月21日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