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二九年十二月目录1.学校概况··································································································11.1历史沿革···························································································11.2基本情况···························································································22.人才培养工作情况··················································································32.1准确定位,科学谋划事业发展·····················································32.2固本培元,师资队伍渐趋优化·····················································52.3突出特色,专业建设稳步推进·····················································92.4系统规划,扎实推进课程建设···················································122.5工学结合,深化实践教学改革···················································152.6着眼过程,教学管理逐步规范···················································182.7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2.8服务发展,社会声誉稳步提升···················································213.存在的主要问题····················································································253.1专业建设有待深化········································································263.2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263.3直属附属医院建设有待强力推进···············································273.4服务三峡库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28-1-固本强基打造三峡库区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科学发展服务三峡库区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2006年成立以来,全校上下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科学制定规划,以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和专业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内涵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背景下三峡库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为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专家组考察审定。1.学校概况1.1历史沿革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原重庆市万州卫生学校和重庆市万县中医药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两校合并的基础上设置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同年开始招收普通高职高专学生。升格初期实行“市区共建,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2009年1月上划市教委管理。-2-学校办学始于1951年,2000年起试点开展5年一贯制高职教育,2008年首届独立举办的5年一贯制高职生毕业。近60年办学历程中,累计为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培养了7万余名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人才。1.2基本情况学校设置12个党政管理部门、12个教学组织机构和学术科研机构,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设置护理系、药学系、中医系、医学系等四个系和基础医学部、公共基础部。开设中药制药、护理、口腔医学技术等19个专业和专门化方向,面向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高职高专学生5374人,70%以上的学生来自重庆市三峡库区及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地区。现有教职工824人,其中,专任教师387人,兼课教师18人。2006年以来,学校不断加大投入,狠抓基本办学条件建设。目前,学校占地40.9万M2(614亩),校舍建筑面积32.9万M2,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2.4万M2,实验、实训场所11.2万M2(含共建),学生公寓6.6万M2。固定资产5.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43.5万元。图书馆藏书78.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8.3TB,折合图书41.5万册)。目前,学校各项基本办学条件(见表1)均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监测办学条件和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有关要求。-3-表1: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学校情况项目学校情况生师比19.7:1博硕士占专任教师比35.3%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0.6M2生均仪器设备值3610元生均图书63.2册生均实习实训场所9.5M2备注:1、本表中各项办学条件的测算,系以包含中职生、成人专科生在内的在校生总数为基数进行计算;数据库平台对办学条件的测算,系由系统自动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基数(不含中职学生)进行计算。2、教师总数包含了承担中职教学任务、未进入数据库平台的专任、兼任和外聘教师。2.人才培养工作情况2.1准确定位,科学谋划事业发展2.1.1清醒分析形势,准确把握学校定位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围绕全市落实“314”战略部署和建设西部教育高地的要求,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修订了“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办学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开放,以“314”总体部署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揽全局,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着力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满足城乡基层医药卫生事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对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为“五个重庆”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办学定位:立足三峡、辐射两翼、统筹城乡、服务基层,-4-以医学教育和卫生职业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坚持以中医中药、护理、药学及医药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为优势,培养专科层次医药卫生类应用技术人才,打造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医药卫生高职教育基地。2.1.2重视人才培养,教学中心地位凸显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和凸显教学中心地位。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学校领导班子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头学习更新高等教育理念,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向把握准确。谋划发展、领导改革的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学校风正劲足,心齐气顺。领导班子重视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教学工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行校领导联系系部和班级制度,严格落实校领导听课评教,密切联系师生的“五个一”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教学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涵盖校内外专家,尤其是行业和相关部门专家的教学工作委员会、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体育工作委员会、教材建设研究会等教学组织;各系按专业大类组建了行业一线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小组。学校教学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置合理,运行机制符合实际需要。除四系两部外,还设置有继续教育部、实习实训部、-5-学术科研部、教学督导室、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所、三峡中药研究所等教学和学术科研机构。三是切实加强经费和服务保障。市教委和万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在学校的创立和建设过程中给予了巨大支持。2006年以来,在I期工程基础上,新增投资8000万元,用于基本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购置,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近两年来,每年学费收入约4900万元,2008年教学经费投入1143.97万元,占当年学费收入的23.2%;2009年1~10月教学经费投入1466.75万元,占当年学费收入的29.8%。学校始终坚持“教学的事情优先安排,教学的问题重点解决”,党政职能部门切实围绕教学服务,教学中心地位突出,服务保障到位。四是狠抓以评促建。2008年以来,学校成立了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评建工作20字方针的要求全面推进教学内涵建设,狠抓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师资队伍能力提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培养工作。2.2固本培元,队伍结构渐趋优化2.2.1内培外引,壮大规模,优化结构立足以事业为平台吸引人才,以机制为保障激励人才,以待遇为支撑留住人才,以情感为纽带聚集人才。一是积极协调编制管理部门,按照学校办学规模对机构、人员编制进行了重-6-新核定,新增编制572名;二是积极争取人事管理部门支持,灵活人才引进机制,由学校自主考核、选拔和引进人才,畅通了人才引进渠道;三是设置了人才专项基金,给予科研启动经费支持,在新校区教师公寓预留100套住房专门用于人才引进等优厚政策广纳贤才;四是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硕博学位,提升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三年来,引进了硕博士研究生88名、紧缺专业骨干110名,其中医院或企业一线骨干技术人才17名。支持79名在职青年教师攻读硕博学位。目前,共有专任教师387人,校内兼课教师18人,常年从一线稳定聘请兼职教师210人左右,教师队伍逐步壮大,与现有办学规模基本相当。有硕博士教师142人,正高职称教师15人,副高职称教师122人。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学缘结构明显改善,基本适应学校办学需要。2.2.2全员培训,提升能力,优化素质注重教师队伍培养培训,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基本教学能力,改善教师队伍素质。一是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了西南大学开展的高校教师培训,系统学习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推进教师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二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切入点,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三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策略,邀请两院院士和行业专家到校讲学,选派优秀中青年教-7-师参加“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等访学进修项目,支持骨干教师在各级学术组织任职,提升学术水平,扩大交流与合作。四是全面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落实老教师带教制度,强化青年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目前,全校专、兼职教师基本完成了高校教师职称转评,选派了7名优秀青年教师参加“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三峡之光”、“西部之光”等访学进修项目,9名教师入选全国医师资格考核命审题专家,15名教师被聘为重庆市执业医师技能考核考官,75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团体任职,119名教师参与了87部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编写,其中主编17人次、副主编34人次,教师队伍整体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显著提高。近3年来,先后承担了卫生部2009年教育基金课题《卫生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和2008年重庆市科技攻关重大指定项目《重庆市中医药历史发掘与利用研究》等市级以上课题21项。其中,《长江三峡库区中草药资源调查、保护利用与数据库建设研究》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高职高专针灸推拿技能训练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重庆市第三届教学成果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