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市经济学》课堂测验班级姓名学号方向一、名词解释(3分×5=15分,任选5题)1.比较优势原理;2.配第—克拉克定理;3.城市经济增长;4.城市化经济5.首位分布;6.生产者剩余;7.集聚经济;8.规模经济1.比较优势原理:虽然国家可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两者的优劣程度一般都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成本劣势要小一些,具有相对优势。国家或地区间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之后进行贸易,那么双方都能从中获得利益。2.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3.城市经济增长: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资本积累量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城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市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的过程。4.城市化经济:是指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规模经济,即在整个城市区域内,当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总规模的上升而出现了下降的情况。5.首位分布:指有少数几个大城市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规模分布,在这种城市规模体系中,第一大的城市作用非常突出。首位分布是“位序——规模”分布的特例,其城市分布的集中趋势明显。6.生产者剩余:卖者销售一种商品获得的实际货币量减去其能够接受的货币量的结余部分。7.集聚经济:是因企业间或各种生产活动的选址彼此靠近而使成本降低所产生的正的外部效应。无论是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还是交换中的比较利益原则,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要素和生产的集聚。8.规模经济:是指在规定的技术和投入要素价格下,长期平均总成本的降低,意味着等比例投入的增加将会带来更大的产出。二、判断题(1分×15=15分)(√)1.早期城市由于农业在整个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城市对农村经济的依赖很强,因此出现许多城邦,即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加上周围村庄共同组成的国家或行政组织。(×)2.分工意味着专业化和多样化,其中,与专业化经济相联系的是范围经济利益,与多样化经济相联系的是规模经济利益,二者共同构成集聚经济内涵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3.外部经济是指某一经济行为者带来的自己无法占有的利益,这种利益并没有通过货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4.根据“规模——顺序法则”,城市首位度一般以4为正常。(×)5.城市的规模越小,城市的功能通常越多;城市的规模越大,城市的功能通常越少。(√)6.根据区位商,如果某城市某一行业就业量的就业比重超过全国,意味着该城市的该种产业是输出产业;其超过的倍数,就是该城市从事该产业输出产出的就业人数的比重,(×)7.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适当使劳动略高于资本的要素配置方案是促进现代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经济政策。(√)8.国民收入指标本质上是以货币度量物质财富,但考察经济增长还应注意环境污染对增长的副作用;同时,测度经济增长使用的是实际城市经济产出,要以价格指数对名义指标进行修正。(×)9.城市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模型假设城市中有三个生产部门,其中生产服务部门是为地方生活服务进行生产的部门(√)10.城市总产出与总投入之差是规模效益,最初为负值,随着规模扩大迅速变正值,在城市边际投入等于边际产出时最多,然后规模效益持续下降,最终变为零甚至负值。(√)11.城市规模和城市密度密切相联系,在一定区域内,城市密度高的地区,城市规模会小一些,城市密度低的地区,城市规模会大一些。(√)12.根据城市规模等级分布模型,位序越高,城市数量越少,即城市数量与位序的关系呈金字塔形,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13.根据住宅收入隔离模型,由于住宅的昂贵性,低收入家庭会居住在城市外围地区,而高收入家庭会居住在市中心,形成不同收入家庭居住区的分离状态。(×)14.所谓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商品需求相应变动的比例。经济学上认为,富有弹性的商品为必需品,缺乏弹性的商品是奢侈品。(×)15.住宅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价格弹性时,会导致住宅市场出现泡沫现象,最后造成金融部门的坏账呆账;住宅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时,住宅市场容易健康的发展。三、填空题(0.5分×40=20分)1.城市的特征表现为密集性、高效性和多元性。2.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是比较利益、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3.按照经济结构变化的三个阶段(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工业经济过渡到第三产业经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成熟),城市划分为城市化、市郊化、逆城市化和内域的分散三个阶段。4.农业为城市化和工业化提供剩余的方式包括赋税方式、价格方式、储蓄方式、财产剥夺方式。5.城市人口增长的三种机制分别是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和外延增长。6.城市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测度指标包括国民收入指标和就业量指标。7.城市基础部门模型中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划分为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两大部门。8.城市经济学家们在制定城市经济增长政策时一般追求两个目标: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和社会福利的公平化。9.宏观上讲,级差地租是从城市在全国分布中的比较而论,包括以位置差异为基础形成的区位级差收益;由产业投资与公共设施投资因素综合形成的功能级差收益;由城市规模经济集聚的“自然力”形成的规模级差收益。10.城市区域一般由中心商业区、过渡区、郊区和城乡结合部构成11.阿瑟.奥沙利文将具有外部性的分区称为公害分区,其目的在于把不相容的土地利用分离开来,这种功能分区按照其有效性又可划分为工业分区制、性能分区制和立体排污费制三种政策类型。12.住宅的基本特征包括住宅的耐久性、复杂性和多重异质性、位置固定性、昂贵性、政府行为性。13.住宅需求是指人们在某一特定时间,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住宅商品数量,其需求量大小主要受到商品价格、居民收入、利率、城市人口数量和结构、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以及其他商品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三、选择题(1.5分×12=18分)1.城市的基本功能包括(ABC)。A.载体功能B.经济功能C.社会功能D.特殊功能2.(D)为城市的形成提供了直接推动力。A.规模经济B.范围经济C.比较利益D.集聚经济3.城市集聚经济是由(AC)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经济。A.外部规模经济B.内部规模经济C.外部范围经济D.内部范围经济4.城市集聚产生的结构效应具体包括(ABC)三个方面。A.结构关联效应B.结构成长效应C.结构开放效应D.结构分工效应5.阿瑟·苏利梵认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作为自发性的制度安排,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与(ABC)三个原因有关。A.比较优势的存在B.生产的内部规模经济C.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的集聚经济D.生产的内部范围经济6.城市人口增长有三种机制,城市化主要是由(BC)两种机制推动。A.自然增长B.机械增长C.外延增长D.收入增长7.需求指向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包括(AC)。A.城市基础部门增长模型B.新古典城市经济增长模型C.凯恩斯城市经济增长模型D.累积因果效应城市经济增长模型8.城市基础部门的基本特征是(ABCD)。A.输出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很大B.较多的采用本地投入品C.较高的边际输入倾向转化为输出产品D.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9.提出中心地等级分步理论的是(A)。A.克里斯塔勒B.奥尔巴克C.贝里D.辛格10.在辛格给出的位序——规模一般性关系式中,当(A)时属于标准的位序——规模分布。A.|a|=1B.|a|1C.|a|1D.|a|=∞11.在城市规模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中,横轴代表城市规模,纵轴代表城市效益与成本,其中:城市边际投入曲线与城市人均投入曲线的交点对应的城市规模是(B)。A.最小门槛规模B.最低成本规模C.最大效益规模D.最大产出规模12.整个城市的投标租金曲线表明:城市土地在不同用途使用者中间分配时,遵循“最高租金原则”,即由愿意支付最高租金者使用。一般来说,(A)对位置敏感性最强,其投标租金曲线最为陡峭。A.商业B.居住C.制造业D.农业四、简述题(5分×5=25分)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2.简述凯恩斯城市经济增长模型中的乘数计算公式及其各项符号的经济内涵。3.简述城市化经济产生的原因4.利用住宅租金模型简述固定低租金住房出租政策的弊端。5.简述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的三种政策类型的特点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相互联系表现为:a.共存性。可以同时享受两种经济利益,一个企业追求范围经济利益时,并不排斥规模的作用,反之亦然;b.相容性。在一些场合,二者是相互包容的,产出规模的扩张过程包容着经营领域的拓展,扩大事业范围的同时伴随着规模经济。(2)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相互区别表现为:一般来讲,规模是指经济系统或集聚体的大小;范围是指经济系统或集聚体的结合分离程度。规模经济反映的是产出规模与长期平均成本之间存在的经济性,范围经济反映的是多样化程度与长期平均成本之间存在的经济性。2.简述中国城市化道路与经典城市化道路的区别。(1)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2)从规模较小的小城镇起步,控制人口向大城市迁移并同时引导这部分人向小城镇迁移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发展小城镇的政策;(3)城市化的动力来自乡村的推力,而不是城市的引力;(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移,也就是所谓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5)有形的物质形态上的城市化发展较快,无形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城市化显著落后。3.简述城市化经济产生的原因从整个城市角度看,城市规模效益表现为城市化经济。(1)从中间投入品的规模经济来看,城市公共投入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企业能够共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好处。(2)从范围经济和关联经济来看,单一企业变成企业集团、企业集群和企业网络,这使范围经济和关联经济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实现。(3)从商品交易的规模经济看,单店经营发展到超市和连锁经营,使消费者节省购物时间的同时享受到商店的规模经济。(4)从共享熟练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来看,大城市提供劳动力市场共享服务更完善。(5)从信息外部经济来看,信息和知识的交流由行业内部扩展到行业之间,一方面加深了社会化,使人力资本形成获得正外部性;另一方面交流作用于生产活动,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力和工资水平。4.利用住宅租金模型简述固定低租金住房出租政策的弊端。见课件。5.简述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的三种政策类型的特点(1)工业分区制:可以将住宅用地与工业用地向分离,将污染源与潜在的受害者分开,限制工业污染的外部性,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但由于工业分区制没有为企业提供降低污染的激励因素,只是迫使污染源迁移,因而不能减少污染总量,是一种缺乏效率的权宜之计。(2)性能分区制:是传统工业分区制的改进。政委每个区设定性能指标,对企业污染设定上限,是一种鼓励消除污染的政策,给无污染企业更多选择生产地点的机会。性能分区制允许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混合使用,高密度住宅区也可以与低密度住宅区相邻。(3)立体排污费制:对污染征收税收,出于效率的目的,税收应等于污染的边际外部成本,既增加一单位污染带来的社会成本。立体排污费制度可以使污染水平和污染源在空间上的分布都达到最佳,一方面允许企业将生产地点选择在总成本最小处,一方面通过排污税迫使企业将污染降低在合理水平,因此,排污费制要优于分区制政策。五、案例分析(7分×1=7分)已知某城市投入产出情况,见表1-1,其中行表示产出品和要素的供应去向,列表示生产部门对于中间投入的需求结构和各种经济主体对城市最终产品需求的部门结构。假设M表示制造业的总产出水平,SP表示生产服务部门的总产出水平,SL表示生活服务部门的总产出水平,Em和Es分别表示城市制造业和生产服务部门的输出产品数量,I表示城市居民的总收入。如果城市各生产部门除消耗本市中间产品外,还消耗域外的输入产品,同时需要大量的初始要素投入,而初始要素投入均由当地居民提供,即城市生产要素的收入将会完全计入到当地的经济中。(1)结合城市经济增长投入产出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