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2目录31总则1.0.1为规范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保证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利用森林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条件,特制订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新建或改造的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1.0.3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1.0.4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经批准的农田防护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其批复文件)。1.0.5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42术语和定义2.0.1农田防护林farmlandshelterbelt以保护农田,减免自然灾害,提高农区生物多样性,改善乡村景观,控制非点源污染,保障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2.0.2林带belt以带状形式营造的具有防护作用的树行的总称。2.0.3骨干林带fundamentalbelt具有连通性和区域性特点,依托江、海、湖、河堤岸、沙漠边缘及干线公路建设的抵御自然灾害最基础最主要的林带。2.0.4主林带mainbelt为阻挡主风向(主要害风方向)而设置的农田林网骨架林带。2.0.5副林带assistantbelt与主林带垂直而设置的农田林网辅助林带。2.0.6疏透度degreeofporosity指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总面积之比。2.0.7林带结构beltstructure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通常把林带结构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三种类型。2.0.8紧密结构tightnessstructure在有叶期枝叶密集,几乎没有透光孔隙,防风距离较短,疏透度小于0.15。2.0.9疏透结构sparsenessstructure透光孔隙在其纵断面上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一般由乔、灌木组成双层林冠,防护距离较大,疏透度0.25-0.3。2.0.10通风结构airinessstructure以乔木为主,具有明显的两个层次,上部为林冠层,有较小而均匀的透光孔隙,下层为树干层,有较大的透光孔隙,疏透度0.3以上。2.0.11有效防护距离distancebetweenbelts害风越过林带后不造成危害的距离。2.0.12林带断面与林带走向成90°将林带截开所形成的断面,称为林带断面。林带断面能够反映林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13林网形状林网分布状况称为林网形状,不同的林网形状与所抵御的自然灾害紧密联系。53综合调查3.1一般规定3.1.1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之前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综合调查包括专业调查、小班区划和栽植材料调查等,调查内容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3.1.2农田防护林区划采取三级分区的办法,即农田防护林区,各地所属区域按照表3.1.2确定;农田防护林类型区;立地类型。表3.1.2农田防护林区划分及范围农田防护林区范围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农田防护林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华北北部农田防护林区宁夏、河北北部、陕西榆林地区、内蒙古中部华北中部农田防护林区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渭河平原、山西汾河平原西北农田防护林区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贺兰山以西长江中下游农田防护林区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浙江、上海、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东南沿海农田防护林区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南西藏拉萨河谷农田防护林区雅鲁藏布江、狼楚河和印度河上游的山间宽谷湖盆地带3.2专业调查3.2.1灾害性气象因子调查。主要灾害性气象因子有:大风、沙尘、干热风、霜冻、低温冷害、冰雹、洪涝、干旱等。3.2.2社会经济条件调查。主要了解该地土地利用状况;农业耕作制度;农业现代化程度;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等。3.2.3乔灌树种调查。调查适生树种、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的情况;主要树种的几何特征,如成林高度、冠形、冠幅等;主要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如高生长、径生长,以及枝叶茂密程度、种间竞争规律、抗病虫害能力、抗盐碱能力;主要树种的经济利用价值。3.2.4立地类型调查工程区过去已有过类似调查,编制过立地类型、造林类型、森林经营类型和立地指数表的可验证修改补充后应用;否则要另行调查,重新编制。立地类型调查采用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应符合下6列规定:1路线调查1)路线选择:在地形图或卫星影像图上选择3—5条调查路线,调查路线要有代表性,尽可能以最短的距离穿越最多的立地类型。2)外业调查:沿拟定的路线前进,随时记载地形的明显变化,在地形、植被明显变化的典型地段设点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土壤调查:按照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2)植被调查:植被类型、植被总盖度、各层盖度、主要植物种类(建群种、优势种)及其生活型、多度、盖度、高度。2样地调查分别立地类型、树(品)种进行样地调查,每个类型至少要有3个样地。农田林网抽取样带,在样带中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调查;农林间作抽取样行调查。样地调查内容有:树种组成、年龄、株行距、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冠幅、平均枝下高、林木蓄积、生长量、乔灌结合情况等。3.3小班区划调查3.3.1农田防护林工程区小班区划调查,按照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执行。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已进行经营区划和小班调查的,在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复核。否则,要进行小班区划调查。3.3.2小班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并应按照下列基本条件进行区划:1权属不同;2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3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不同;4林业工程类别不同;5地类不同;6起源不同;7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8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VII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9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10四旁树类型不同;11林带宽度不同;12农林间作类型不同。73.4栽植材料调查3.4.1调查现有苗圃地的位置、立地条件、育苗面积、种子来源与质量、每亩用种量与产苗量、苗木种类与质量、育苗设施与技术措施等情况。3.4.2调查种条的来源、数量与质量等情况。84总平面图设计4.1一般规定4.1.1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应依据工程区边界、造林布局、辅助设施、外部衔接道路和内部交通等情况编制总平面图设计方案。4.1.2总平面图设计方案经现场勘察,通过论证、比较、优化后形成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图。4.2总平面图设计4.2.1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图设计,应先进行现状图的绘制。1现状图底图要素应包括地形地貌、行政区划界、居民点、道路、桥梁、明显地物标、现有的林带和片林、灌排系统及其他人工建筑物等。2现状图的绘制,应以大于或等于1:2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或卫星影像图为基础,在现场进行补测,把发生变化或图上没有的地形地物补测在图上,现场调查图经整理后形成现状图。4.2.2以现状图为基础,进行总平面图设计方案的编制。1农田防护林总平面图设计方案的编制应针对主要灾害性气象因子进行,首先在图上区划出农田防护林类型区和建设类型区,然后再按照各个建设类型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设计。2总平面图设计方案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农田林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应统筹布设,实现渠、路、林、田的有机结合。2)农田防护林工程区域内道路和灌排系统应按照道路和灌排系统的技术要求进行图上选线(含比较方案),并与外部公共交通道路和水系相衔接。3)农田防护林工程采用分期建设的,路网和灌排系统布设时应考虑与后期工程的协调衔接。4)工程区域内的管护用房、苗圃、病虫害预测预报站、检疫检验室等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已经选址的,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布设;未经选址的,应按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在图上选址(含比较方案)。5)总平面图设计应由不同的设计人员进行多个方案的编制,以备方案比选。6)总平面图设计在林带配置时可以采用ARCGIS的GRID生成功能,按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分级生成各级网格,经叠加优化后形成总平面图设计方案。4.2.3对总平面图设计方案进行修订、比选和优化,形成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9面设计图。1按照总平面设计方案组织现场勘察工作,并应按各专业的勘察设计要求进行。在征求当地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文、地质、道路、水电、树种适应性等因素,对各个总平面图设计方案进行修订。2对修订后的各个总平面图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比较,采用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形成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设计图。4.3总平面设计图图面要求4.3.1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设计图应以不同彩色虚线勾绘出农田防护林类型区界,以不同填充色表示建设类型,小班注记和各类符号要符合《林业地图图式》的规定;4.3.2总平面图设计图以建设区域为单位分幅,当图幅过大时也可以区划系统的次级单元为单位分幅。比例尺宜为1:25000或1:50000。当项目区总面积小于60000hm2,比例尺可为1:10000.当项目区总面积超过400000hm2,且地类简单时,比例尺可为1:100000.4.3.3图名在图廓上方,用宋体或隶书,字体大小视图幅而定,若图框内空旷,也可写在图廓内上方。4.3.4图框内下方适当位置绘图例、比例尺。4.3.5图框外右下方注明设计单位、制图人、制图日期。105营造林工程设计5.1一般规定5.1.1营造林设计应包括新建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和低效农田防护林改造工程设计。5.1.2营造林工程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营造林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土地、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符合国家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要求。2提倡营造混交林,纯林的比例不宜超过70%(工程单一主栽树种株数或面积不宜超过70%)。主要树种配置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执行。3营造林工程建设应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景观与游憩需求等因素,对原有的古树名木、特殊景观森林等应提出必要的保护措施。5.2新建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5.2.1在同一农田防护林区内,应根据地形、灾害性气象因子、土壤与地下水位、社会经济条件等因子划分农田防护林类型区,同一类型区林带的规划设计标准应基本一致,不同类型区林带的规划设计标准不同。5.2.2在同一农田防护林类型区内,应根据土壤和水分条件的差异划分立地类型,并根据立地类型确定适宜的树种和造林方法。5.2.3农田防护林工程造林树种选择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优良树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根深而侧根幅较小、树冠较窄,不易风倒、风折。2速生尤其高生长快、树干通直。3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耐水湿、耐盐碱等能力。4与农作物协调共生关系好,不能有相同的病虫害或是其中间寄主。5兼顾防护、用材、经济、美化和观赏等方面的要求。各农田防护林区主要造林树种选择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执行。5.2.4建设类型1骨干林带1)配置:以防风固沙、降低风速和保持水土为主,配置在江、海、湖、河堤岸、沙漠边缘及干线公路上。2)结构:宜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紧密结构。113)走向:沿江、海、湖、河堤岸、沙漠边缘及干线公路走向自然设置。4)宽度:乔木树种8~20行,灌木树种2~4行,林带宽度20~100m。2农田林网1)林带结构紧密结构:适用于果园和种植园,或遭受台风袭击的水网区。疏透结构:适用于平原农区和风沙区的农地。通风结构:适用于一般风害区或风害不大的壤土耕地,或风速不大的灌溉区和风影响较小的水网区。适宜的林带结构和疏透度,通过造林树种选择、乔灌草搭配来实现,并适时采用补植、合理间伐和修枝等措施进行调节。2)林带走向有显著主害风和盛行风地区,采取主林带为长边的长方形网格,并与主害风方向垂直,风偏角的变化不得超过45°。副林带方向一般与主林带垂直。其它地区,林网建设应与沟、河、路、渠相结合,林带走向可不予考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