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符号论》李彬2013/5/9~5.201.符号理论中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涉及符号构成的形式层面,以结构主义为代表;第二,涉及符号内涵的意义层面,以分析哲学和语言学为典例;第三,涉及符号理解的解释层面,以现象学和阐释学为主干。2.索绪尔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四组二元对立的范畴:语言与言语,共时态与历时态,能指与所指,横组合与纵组合。1)语言和言语索绪尔从语言现象中揭示了两种基本的表现形态,即语言language和parole。语言是一套隐而不显的准则和规约,是一套关系化的系统或整体性的结构;言语是个人在日常生活里对语言的具体使用,也就是按语言的通用规则说的一句句话。语言属于社会,言语属于个人;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一元的,言语是多元的;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变化的。2)共时态synchronie与历时态diachronie索绪尔创造了“共时”和“历时”这两个术语,分别说明两种不同的语言研究。他特别强调共时研究,因为语言单位的价值取决于它所在系统中的地位而不是它的历史。语言学家必须排除历史,才能把语言的系统描写清楚。3)能指和所指能指即——音响形象,表达面;所指即——概念,内容面。能指和所指正如纸的两面,但是这两面的合二为一不像纸那样是必然的,而是约定俗称的,这正是索绪尔提出的符号的一大原则——任意性。4)横组合与纵组合索绪尔的纵组合,即垂直关系,选择关系,联想关系;横组合,即水平关系,连锁关系,组合关系。横组合的每个符号都在场,或者说在话语中;相反,纵组合的每个符号都不在场,或者说在话语外,只有通过联想才同在场的符号发生关系。词语的价值、地位或作用不取决于自身,自身没有任何意义,而仅仅取决于它在语言系统里的位置即在整体结构中的关系.3.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它是由语言的能指和所指根据横向组合原则和纵向的联想原则而在共时态的语法规范内形成的。因此,对于语言活动而言,说什么是可以选择的,而怎么说却是不可选择。表面上是人在说话(言语),而实际上却是话(语言)在说人。4.转喻和隐喻1)罗曼·雅各布森是结构主义思潮的先驱,提出了转喻和隐喻二元对立的思想。2)隐喻metaphor隐喻就是将未知的东西转换成已知的术语加以传播。雅各布森主张,隐喻和转喻是两种传播意义的基本模式。隐喻按照联想关系运作,即把它们未知的东西嵌入一种新的联想关系,未知的东西由此获得部分新的意义。3)转喻metonymy是用某物的某个部分或要素来代表其整体。新闻是转喻性的,一个得到报道的时间被当作整个显示的代表,而它只是这个现实的一部分。转喻的运作总是看不见的,隐喻通过其人为性和对其解码的想象力,而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自身;转喻则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于是很容易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从而使人认识不到另外一种转喻可能给出同一整体以完全不同的画面。4)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转喻以相近性为基础。隐喻和转喻的二元对立,实际上体现的也是共时态和历时态的对立关系。雅各布森这一思想追根溯源还是来自索绪尔关于横组合与纵组合的二元对立观点,即语言系统的活动是在两个坐标轴上进行的,横向的句段连锁关系和纵向的联想选择关系。5.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grammar即TG。根据这种理论,语言学主要在于探索语言能力,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天赋的,语言行为时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从语言结构来看,乔姆斯基区分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言学家的任务应该解释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转换生成理论的关键在于把语言系统归结为人的一种遗传机制,而不是美国结构主义学派所言的习得机制。6.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人们所使用的语言的面貌决定着人们所面对的世界的面貌,决定着人们所面对的世界的面貌。换言之,并不是世界的“客观性”决定着语言的“表现性”;相反,倒是语言的“表现性”决定世界的“客观性”。所以,不同的语言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人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观念与行为模式,先验地受制于他们所使用的语言。第三章结构与符号结构主义1.结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式微于80年代。2.列维斯特劳斯为结构主义运动拉开序幕。结构主义五巨头:列维斯特劳斯(人类学家)、福柯(后现代主义思想家)、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学家)、拉康(精神分析学家)和巴尔特(符号学家)。3.结构主义是一种世界观,是一种思维方式,在结构主义看来,事物的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是在于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即结构。4.阿尔都塞认为,任何文本都有双重结构,一是表面的文字结构,即可见的话语,如词语、概念、句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二是深层的无言结构,它往往体现为文本中的各种“征候”,如沉默、遗漏、空隙等。依据征候的阅读就是要发掘文本深处拖出问题框架或理论框架。理论框架就是使得一种理论能够以特定的方式提出,而排除另一些问题被提出的那个潜在结构。他认为,意识形态表达了人类个体与其生存条件之间真实关系和想象关系的统一,学校、家庭等以强制但无意识的方式将所需的理论框架输入人们的思想,潜伏在意识形态深处的问题框架在冥冥之中规定着人们的视界,任何问题只有进入这一视界才是可见的,而视界之外的一切则是蔽而不明的。5.拉康认为,无意识是受制于语言规则的结构。主体的人在逐渐开始获得言说能力的时候,将自身逐步归纳入某种既有的符号秩序中,无意识是语言对欲望加以阻止的结果。符号秩序,是指一个“符号——想象——现实”构成的三重复合体系。这个理论与三重现实互动理论,即实际发生的客观现实、媒介报道的媒介现实和受众理解的受众现实。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1.解构主义又被成为后解构主义。其创始人是德里达。根据解构主义的看法,意义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因为能指总是流动不居,漂浮无定的,在意指过程中能指与其说指向一个所指,不如说是带出另一个能指。2.异延是解构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被用来消解从柏拉图到列维斯特劳斯的整个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其意在于将人们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符号与文本的世界,而不再是客观存在的世界。3.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符号学,在将意义放逐到无穷无尽的异延之中时,实际上也就是符号的内涵掏成形式的空壳,而任何意指过程就变成一场能指的嬉戏。第四章符号与意义1.意义理论是理解理论,意义和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紧密相关的,意义是理解的对象或内容,一个表达式(符号)的意义就是某人理解该表达式时所知道的东西。2.古代哲学史本体论,如柏拉图的“理念”,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而近代哲学是认识论,如康德的纯粹理性,追问人们何以知道世界的本质;现代哲学就是语言论或符号论,追问我们怎样表述我们所知道的世界本质,这就是常说的西方哲学的第二次转向。3.维特根斯坦被称为哲学家的哲学家,他认为,既然我们所在的世界是能够说出的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界限也就是语言的界限。4.马尔库塞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由于工具理性膨胀,导致人性全面异化,人不仅沦为单向度的人,物化的人,而且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和理解,人的交往行为也越来越不合理,从而引发社会的全面危机。5.哈贝马斯认为,所谓的交往行为就是以符号、语言、意识和文化等方式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或者说是主题之间借助语言符号,通过对话而达到相互理解、信任与和谐的过程。第五章文本与诠释1.文本text通过写作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就是文本,通过读者进行理解的意义就是诠释interpretation。文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①文本的所指非常广泛,可以无所不包,总之,言说的范围有多广,文本的范围就由多广;②文本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符号或符号继承;③艾柯的“作为世界的文本”和“作为文本的世界”。2.所谓“现代”,是实实在在的世界对人们产生意义的时代,而所谓的“后现代”,它所面对的是一个文本的世界、语言的世界、象征符号的世界。3.美国经验学派侧重于传播——讯息——效果,欧洲批判学派总是青睐于文本——诠释——理解。前者立足于传播主题,想的是如何通过对文本内容的传播而去影响传播对象;后者立足于接受主题,想的是如何通过对文本内容的解析而去把握传播主体,用一个简单的模式概括就是:经验学派:传播主体——文本——接受主体;批判学派:接受主体——文本——传播主体。经验学派的落脚点在接受主体即受众,而批判学派的落脚点是传播主体即传者。第六章话语与权力1.话语与权力背景的关键节点:第一是巴赫金的超语言学(元语言学);第二是葛兰西的文化霸权论;第三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观;第四是福柯的话语理论。2.巴赫金从语言学的社会学立场出发,强调交往在语言中具有首屈一指的意义,而符号不过是交往的物化形态,意义既不在于主观心理,也不在于客观体系,而在于人们的相互对话及其具体语境之中,唯有对话才是语言的真正生命所在。3.巴赫金——超语言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话语问题,话语即为生生不息的言说活动以及制约言说的潜在社会机制。巴赫金认为在符号及其实际应用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非历史性、非社会性的系统结构,而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意识形态充盈物。符号的意义属于整个意识形态,话语作为必不可少的成分,伴随着整个一般意识形态创作。话语伴随和评论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行为。实际上,我们任何时候都不是在说话和听话,而是在听真实和虚假,善良或丑恶,重要或不重要,接受或不接受等等,话语永远都充满着意识形态或生活的内容和意义。4.福柯——知识与权力关系:①权力如何左右知识:权力如何构成知识和权力如何压抑知识;②知识如何作用权力:知识如何效命权力和知识如何瓦解权力。“愚蠢的暴君用铁链束缚他的奴隶,而现代的政治家则以思想的链条更有力地约束他们。”任何知识都是人的言说,任何言说都体现着特定的权力意向和权力关系。知识原来并非自足的东西,而是各种就按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而纵横捭阖的言说过程及其产物。换言之,知识的一致其实就是权力的一致,统治权就是话语权。5.文网语阱海德格尔:语言乃存在之家,人则居住在其深处;卡希尔:人从自身的存在中编制出语言,又将自己置身于语言的陷阱之中维特根斯坦:语言是一座遍布歧路的迷宫;哈贝马斯:语言交流方式受到权力的扭曲,便构成了意识形态网络;福柯:你以为自己在说话,其实是话在说你。6.(荷兰)冯·戴伊克新闻话语分析戴伊克认为新闻生产主要是一种话语事件,一种话语安排形式,在这种文本链的每一环节,事件被一再代码化,因而它又体现了笔者或者机构的社会认知,在许多方面,新闻话语恰恰界定了解释和评价世界事件的大众舆论。可以说,新闻那话语的影响是结构性的,除了影响知识和态度的重要内容外,新闻话语还特别控制社会认知的总体结构、相关性等级、评价程序以及基于这些认知的公众议论和讨论的条件。戴伊克的新闻话语分析师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新闻文本的内在结构,一是新闻文本与社会语境的外在关联,前者揭示的是新闻报道的千篇一律,后者揭示的是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新闻话语是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