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战斗机介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世界各国战斗机介绍中国歼10歼-10战斗机歼-10战斗机(J-10或F-10)北约代号:萤火虫(Firefly)是中国中航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自主研制的单发动机、轻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采用鸭式布局的的第四代战斗机,中国空军赋予其编号为歼-10,对外称J-10或称F-10。歼-10是一种多用途的战斗机,能够执行空战和轰炸的任务。2009年11月5日,歼-10的1001号首飞原型机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首次以实机对外公开展出,首次以图文展板的形式披露歼-10的性能介绍。2004年1月,解放军空军第44师132团第一批装备歼-10。歼-10战斗机于1998年3月23日首飞,2004年定型服役。J-10在2006年底刚公开时,官方媒体曾称其为3.5代,后又改称3代。其原因是,J-10虽然拥有先进的设计理念,但发动机推力不足,航电、武器性能不够先进,且和J-11B一样,主要用于空优作战,兼对地攻击作战。而在后续改进改型中,J-10已经可以挂载激光制导弹药,加强了对地攻击能力,成为一款功能强悍的多功能战斗机。歼-10战斗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机长14.57米,翼展8.78米,推力122千牛顿,最大速度2.0马赫,最大升限18000米,作战半径1250公里,最大航程25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19277公斤,载弹量7000公斤,推重比大于1.1。中国空军由苏-30MKK、苏27、歼-11B、歼10,歼8战机形成高低搭配、攻击火力强大、空中格斗和远程空空打击能力强的空中作战编队。歼11歼11战斗机[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俄罗斯购买了生产及授权的Su-27SK(Su-27的外销版)国产版,为第三代战机,由沈阳飞机公司建立生产线,俄罗斯供应主要零件与系统后建立生产与组装能力。及后,中国仿制衍生机型歼-11B在性能上有所改良。歼15歼-15是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在Su-27原型机T10的舰载型T10K的基础上研制的首款国产舰载战斗机,气动外形类似俄制重型舰载机Su-33,采用双发双垂尾,肋下进气的三翼面气动布局,2009年8月31日首飞成功歼-15战斗机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设计制造,其设计源于歼-11,并参考了苏33。该机将部署在中国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航母以及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航母上。2009年8月31日歼-15进行了首次滑跃起飞,同年7月8日进行了第二次试飞,证明歼-15必将成为未来国产航母的主力舰载机。虽然现在歼-15存在是确信无疑的,但仍然没有官方消息作为依据。目前歼-15仍在试飞中,另据消息双座型歼-15也在研制之中。歼20歼-20,绰号“威龙”,北约代号“炎齿”(FIREFANG)。是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研制的最新一代(欧美旧标准为第四代,新标准以及俄罗斯标准为第五代)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第三代空中优势/多用途歼击机的未来重型歼击机型号,该机将担负我军未来对空、对海的主权维护。歼-20采用了单座、双发、全动双垂尾、DSI鼓包式进气道、上反鸭翼带尖边条的鸭式气动布局。歼31歼-31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第四代双发中型隐形战斗机,代号“鹘鹰”,其采用双发、单座、固定双斜垂尾、无鸭翼、蚌式进气道。目前猜测主要用途有三种:一是与我重型隐形战斗机歼-20形成高低搭配;二是拟推出的隐形战机出口型号;三是发展为替代歼15战斗机的新一代隐形舰载战斗机。美国F-22F-22“猛禽”(英语:F-22Raptor)战斗机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联合研制的单座双发高隐身性第五代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F-22于2000年代中期陆续进入美国空军服役,以取代上一代的主力机种F-15鹰式战斗机。洛克希德·马丁为主承包商,负责设计大部分机身、武器系统和F-22的最终组装。计划合作伙伴波音则提供机翼、后机身、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和培训系统。F-22采用双垂尾双发单座布局。垂尾向外倾斜27度,恰好处于一般隐身设计的边缘。其两侧进气口装在翼前缘延伸面(边条翼)下方,与喷嘴一样,都作了抑制红外辐射的隐形设计,主翼和水平安定面采用相同的后掠角和后缘前掠角,都是小展弦比的梯形平面形,水泡型座舱盖凸出于前机身上部,全部武器都隐蔽地挂在4个内部弹舱之中。F-22是当代造价最昂贵的战斗机种之一,是当今世界最强战斗机。它配备了AN/APG-77主动相控阵雷达、AIM-9X红外线空对空导弹、AIM-120C/D中程空对空导弹、二维F119-PW-100矢量推力引擎、先进整合航电与人机界面等。在设计上具备超音速巡航(不需使用后燃器)、超视距作战、高机动性、对雷达与红外线隐形等特性。其作战能力为F-15的二到四倍,是新一代重型战斗机。[1]F-35F-35“闪电Ⅱ”(F-35LightningII)联合攻击战斗机是一款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设计及生产的单座单发战斗攻击机,F-35主要用于前线支援、目标轰炸、防空截击等多种任务,并因此发展出3种主要的衍生版本,包括采用传统跑道起降的F-35A型,短距离起降/垂直起降机种F-35B型,与作为航空母舰舰载机的F-35C型。F-35在战机世代上属于第五代战斗机,具备较高的隐身设计、先进的电子系统以及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F15F-15鹰式战斗机(F-15Eagle),是全天候、高机动性的战术战斗机,针对获得与维持空优而设计的它,是美国空军现役的主力战机之一,F-15是由1962年展开的F-X(Fighter-Experimental)计划发展出来,1969年由麦道(McDonnellDouglas)公司得标,1972年7月首次试飞,1974年首架量产机交付美国空军使用,直到现在。F16F-16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为美空军研制的单发单座轻型战斗机,设计的初衷是用于空中格斗主要,后来经过不断的升级改造成为也可用于近距空中支援、地面攻击、侦察等多种用途的战机,还于1982年被美国雷鸟飞行表演队选为表演用机,至今仍在使用。作战使用的F-16也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机种之一。冷战后,美国空军对军机的需求量下降,通用动力公司于1992年12月宣布将F-16的生产线卖给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18F-18是美国麦道公司为美海军研制的舰载单座双发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攻击机,它主要用于海上防空,也可进行对地攻击。1978年11月18日第一架F-18原型机首飞,1980年5月开始交付美军。F-18采用双发、双垂尾、带有边条的小后掠悬臂式中单翼正常式布局,具有强大活力的的F—18是一种舰载战斗机,A—18是一种舰载攻击机。由于二者是在同一原型机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即一机两型,机体完全—样,只是在武器装备上有所差别,所以统称F/A—18,绰号也一样叫“大黄蜂”.F/A-18采用单座双发后掠翼和双立尾的总体布局.机翼为悬臂式的中单翼,后掠角不大,前缘装有全翼展机动襟翼,后缘有襟翼和副冀,前后缘襟翼的偏转均由计算机控制。停降在舰上时,外翼段可以折叠(副翼位于外冀后缘).翼根前缘是一对大边条,一直前伸到座舱两侧,据说因此可使飞机能在60度的迎角下飞行。机身采用半硬壳结构后机身下部装有着舰用的拦阻钩。尾翼也采用悬臂式结构,平后和垂尾均有后掠角,平尾低于机翼,使飞机大仰角飞行时具有良好的纵向稳定性;略向外倾的双立尾位于全动平尾和机翼之间的机身两侧.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前起落架上有供弹射起飞用的牵引把.座舱采用气密、空调,内装马丁·贝克公司的弹射座椅,风挡和座舱盖分别向前、后开启.F/A—18装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F404—OE—400低涵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71.2千牛。进气道位于翼根下的机身两侧.机内可带4990千克燃油,机头右侧上方还装有可收藏的空中加油管俄罗斯苏27苏-27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侧卫(Flanker).该机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7年5月20日首飞,1979年投入批量生产,1985年进入部队服役。该机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悬壁式中单翼,翼根外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进气道位于翼身融合体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气动性能,进气道底部及侧壁有栅型辅助门,以防起落时吸入异物。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头略向下垂,大量采用铝合金和钛合金,传统三梁式机翼。苏30苏-30战斗机是俄罗斯针对美国F-15战斗机而研制的一种多用途重型歼击战斗机,具有超低空持续飞行能力、极强的防护能力和出色的隐身性能,在缺乏地面指挥系统信息时仍可独立完成歼击与攻击任务,其中包括在敌领域纵深执行战斗任务。苏33苏-33的结构和苏-27S基本相同,为了改善飞机的升力特性,提高短距离起飞性能,对苏-33专门进行了改进设计。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的基础上研制的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1975开始研制,原型机编号T10K。1987年8月首飞,当时称苏-27K,1989年11月首次在“第比利斯”号(即后来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进行着舰试验,不久改名为苏-33,北约起绰号为“海侧卫”。1993年4月装备俄罗斯海军,1998年8月正式列入作战编制,现有24架装备于俄唯一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相对于苏-27,该机机翼前增加了一对全动式前置鸭翼和缩短了尾锥,主翼和平尾为可折叠式,机头装有空中受油装置,机尾加装了着舰钩。这些改装使其性能较苏-27有所降低,最大速度只有2.35马赫,最大航程3000公里。机上保留了1门30毫米机炮,有12个外部挂架,可携带R-73近距格斗空空导弹、KH-31反舰导弹,以及各种空地导弹、炸弹和火箭弹,最大载弹量8000公斤。苏35苏霍伊苏-35(英语:SukhoiSu-35,俄语:КБСухойСу-35)战斗机,北约代号“侧卫-E”或“超侧卫”(Flanker-E、SuperFlanker)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深度改进型单座双发、超机动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在战斗机世代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号,即第四代半战斗机。现已知苏-35只有少量生产用作试飞和技术验证,2009年其中一架坠毁,尚未有正式服役纪录。苏-35除了用三翼面设计带来绝佳的气动力性能外,真正的重点在航电设备,提升自动化、计算机化、人性化、指管通情(C3I)能力等,与同时期西方开发中的新世代战机的航电设计理念相同。大幅提升航电性能的结果是重量增加,必须有其他改良才能避免机动性、加速性、航程的下降。因此除了以前翼提升操控性外,还装备更大推力的发动机,此外,主翼与垂尾内的油箱也予以增大,油箱总容积达13000公升,因而可达到近4000km的无外援航程。故苏-35无论在机动性、加速性、结构效益、航电性能各方面都全面优于苏-27S,而不像其他改型如苏-30般有取有舍。根据苏霍设计局的评估,苏-35空战感知能力为苏-27S的10倍多。苏37苏-37,是苏-27的改进型,是一种具有矢量推进器的超机动战斗机。苏-37的试验机(内部编号T10M-11)是从苏-35的原型机发展而来,于1996年四月在莫斯科附近的Zhukovsky试飞基地进行了处女航。苏-37是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开始型联合股份公司研制的多用途全天候超动性战斗机,苏-37在苏-27基础上为俄罗斯空军研制一系列第四代战斗机和第五代多功能战斗机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苏-37采用“不稳定三翼面”气动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实现了发动机推力量控制系统与收音机电传操纵控制系统的一体化,使其获得了前所未有所优异的气动性能,因此,使苏-37在“零”速度和大攻角下同样也可以具有高机动性,超敏捷性使其可以在任何位置锁定和攻击目标。该机采用了集成式远程电子控制系统以及现代化的数字式武器控制系统,可以推带14枚空空导弹或8000千克的武器,多功能前视相控阵雷达可以同时跟踪15个目标,4个广角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器用于显示战术和飞行-导航数据。苏-37原型机于1996年4月2日首飞,在1996年范堡罗航展上首次分开露面,它所完成的“尾冲”、“钟”等机动动作都属首创,使其成为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