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7年)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陕发〔2012〕1号)精神,根据《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形势(一)现代农业建设基础较为坚实。近年来,全省各级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连续九年超过1000万吨,实现“九连丰”;果业产量、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苹果面积、产量、品质稳居全国首位,产量占全国的1/3和世界的1/8,猕猴桃面积、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以生猪、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成为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省份;干杂果生产稳步扩大,花椒、核桃面积和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农业产业布局与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关中奶畜、秦川牛、强筋小麦、猕猴桃产业带,渭北苹果、设施蔬菜产业带,陕北名优杂粮、薯类、白绒山羊、红枣产业带,陕南瘦肉型猪、中药材、蚕茶特色产业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建设各类园区1004个。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1535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98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9%,较全国平均增速高2.2个百分点。(二)发展现代农业条件更加有利。随着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农业和农村倾斜。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和农民组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典型模式,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技术,为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扩大内需和优势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的积极实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消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和推广,以杨凌示范区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功能明显增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三)发展现代农业任务更加迫切。当前,我省现代农业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一是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耕地面积刚性减少,水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下并存,农业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二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生产物质技术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重发,自然风险明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滞后,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支撑保障能力不强。三是农业生产要素流失。农村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向非农产业流失,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趋势明显,农业副业化、兼业化问题严重;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农业发展方式亟需转变;农村信贷投入不足、金融服务缺位。四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在连年丰收的高基数上持续增长的压力和难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有待提升。五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受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平等就业制度不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缓慢等因素影响,经营性收入增长困难,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财产性收入制约因素仍未破解,缩小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任务艰巨。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围绕建设“三强一富一美”西部强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加快科技进步为支撑,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加大投入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广先进生产模式为抓手,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用现代工业、流通、金融、生态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二)基本原则。坚持示范引领、重点突破、梯次推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农业园区和优势产区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探索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农民为主、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强化政府支持,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统筹安排财政支农资金,引导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入农业,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坚持稳定粮食、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始终把稳定以粮食为重点的农产品生产放在突出位置,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做强主导产业,做亮特色产业,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科教兴农、创新机制、增强活力。发挥我省科技优势,加强科研攻关、技术集成和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创新合作组织发展机制、土地流转促进机制、农村经营管理服务机制,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市场导向、集约经营、规模发展。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资源集约、资本集约、技术集约的发展路子,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拓展农业生产功能,延长产业链,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三)目标任务。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到2017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畜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28%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达到3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1000元以上,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三、发展重点(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切实抓好粮棉油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生产能力建设,优化品种结构,加快集成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确保有效供给。大力实施新增25亿公斤粮食产能工程,以粮食大县为重点,整镇连片推进现代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关中灌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和夏玉米生产,关中东部发展80万亩棉花,重点建设以大荔县为中心的现代棉花生产基地;陕北、渭北地区重点发展地膜玉米和马铃薯生产;陕南川坝区重点发展优质稻生产,浅山丘陵区重点发展地膜马铃薯间套玉米,同时抓好汉中盆地、安康月河川道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建设,优质油菜生产规模达到200万亩。2着力加快果业发展。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发挥比较优势,做大优生区面积,延伸优势产业带,形成渭北苹果、秦岭北麓猕猴桃、秦岭南坡柑橘、城市周边时令水果集中产区。推动苹果产业北扩西进,适度扩大规模,发展山地苹果,建设渭北黄土高原国家级苹果优势产区带,苹果面积发展到1150万亩、产量1200万吨。加快猕猴桃产区东西两头延伸,建设秦岭北麓、渭河以南猕猴桃优势产业带,猕猴桃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120万吨。推进陕南柑橘、酥梨、红提、樱桃等区域特色果品优质基地建设。健全苗木繁育体系,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抓好老果园改造和新果园标准化生产,建设有机果品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化冷链设施,优化果品贮藏布局,全面提高果品贮藏能力。大力发展果品精深加工,推进产业整合,形成以大企业为主体的加工产业集团,提高果品附加值。健全果品市场流通体系,坚持国际、国内市场并重,实施市场开拓计划。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巩固东盟、东欧市场,扩大南亚、阿盟和澳新市场,稳定欧盟和北美市场,逐步打开美、澳、日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推进果业国际化进程。力争到2017年,全省标准化果园普及率达到50%以上,优果率达到80%以上,进入高端市场的果品占到1/3以上。3做大做强现代畜牧业。以生猪、奶牛为重点,创新畜牧业发展模式,实施板块推进,促进规模扩张。提升陕南、关中生猪发展水平,加快渭北果区生猪产业板块建设,在全省建成25个年出栏50-100万头的生猪大县;实施奶牛高产创建工程,构建关中高产奶牛良种核心群,建设关中、渭北肉牛基地县秦川牛核心区;以肉羊、奶山羊为重点,抓好陕北白绒山羊和关中奶山羊基地县建设,发展良种繁育示范村和养殖小区,扩大养殖规模。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案,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置能力。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建立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4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按照“扩面积、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思路,加快发展关中、陕北日光温室、大中棚等设施蔬菜,大力发展榆林大漠蔬菜、秦岭高山区蔬菜和汉中平坝秋冬季露地蔬菜,在大中城市周边建设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保障蔬菜的季节、区域、品种均衡供应。加快菜地保护立法进程,实行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建设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力争种苗统供率达到40%以上。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改造新建一批设施蔬菜基地,加快建设田头预冷、保鲜贮藏等设施,积极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建立市场监测体系,强化产销衔接,推广企业和蔬菜合作社生产模式,畅通市场流通渠道。5做优做亮区域特色产业。以核桃、红枣为重点,建设干杂果经济林重点县,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全省新建和改造干杂果经济林973万亩,总面积达到2730万亩,总产量达到400万吨。其中新建、改造核桃600万亩,红枣、花椒、板栗、柿子373万亩。加快渔业发展,关中地区抓好精养池塘建设和保护,改造中低产池塘;陕南地区利用水库、河道、山区流水发展适度养鱼,积极推广稻田生态渔业;陕北地区要开发湖泊、水库和宜渔盐碱水域资源发展渔业;城市及城郊地区发展观赏、垂钓等都市渔业。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5万亩,水产品产量16万吨。小杂粮以绿豆、谷子、荞麦等为重点,引进筛选、提纯复壮优良品种,推广丰产栽培技术,建设陕北200万亩名优小杂粮基地。蚕桑巩固发展陕南、积极开发陕北、适度发展关中,支持新建蚕桑生产基地和中低产桑园改造,提升优化茧丝加工业;茶叶抓好标准园、无性系茶园、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加工开发等关键环节,新建和改造60万亩生产基地。食用菌以示范县、乡(镇)建设为重点,推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完善菌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建设西安等大中城市都市农业圈。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以“一村一品”为载体,推广休闲农业示范园、休闲农庄等模式,建设休闲农业示范县。(二)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支撑体系。1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依托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整合科研力量,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和公益性重大农业科学研究。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推进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农业科研体制机制,建设省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健全地市级涉农科研机构,建立职能清晰、分工明确的区域性农业科研创新体系,统筹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农业科技资源,形成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农业科研创新体系。2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粮食生产推广关中灌区小麦玉米高效集成、春玉米旱作高产栽培、陕南稻油丰产集成和陕北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果品生产推广果园节水灌溉、间伐改型、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畜禽生产加快良种引进、人工授精、性控配种、胚胎移植、DHI测定、TMR饲喂以及动物疫病检测诊断、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等技术推广应用。蔬菜生产推广集约化育苗、设施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控等技术。3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推广“平利模式”,理顺管理体制,改善基础设施和条件,实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项目全覆盖,乡镇或区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