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孙逸豪推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4)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就在于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是动力和基础①是源泉(1)文化发展的实质(2)为什么要文化创新(即其必要性、重要性)(3)实践的定义2、巨大的作用,巨大的意义(1)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文化创新的作用①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文化工作者必须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忆一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1、根本途径--二、文化创新的途径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取法西方古典写实绘画,力倡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强调尽精微、致辞广大、惟妙惟肖、直接师法造化,特别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在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效果,宣布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间勾红填色形式的大体结束和一代新形式国画的诞生。他的写实主张和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成为本世纪最大的主流画派。《群奔》1942年作国画奔马图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愚公移山图1940年,纸本设色1.43×4.24米徐悲鸿纪念馆藏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画家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表达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也有人说:“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你对此有什么认识?以上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作,文化也不可能创新和发展。所以,文化创作者要有“灵感”、要发挥“聪明才智”、归根结底要投身于社会实践。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基本途径之一——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既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的过程,又是一个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民族文化的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交流、融合借鉴、汲取发展、创造探究:从《诗经》、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至现代文学艺术。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发展。②着眼于文化继承……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孝”,至今仍被我们视为稳定家庭,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你能否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软”,但“愚孝”会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桎梏。为此,我们应这样对待传统文化()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C、对其加以融合、交流D、全盘抛弃A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批判继承是基础,是起点;创新是在批判继承基础之上融会新实践经验的升华创新,是发展;有批判继承才有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文化。④扩展理解:小结:汲取传统文化养分,首先是继承、保护、整理,然后是鉴别精华和糟粕,最后是在实践中充分运用精华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创新。一方面,我们,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2)基本途径之二———①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会徵正式名称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徵的设计凝结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表现了举办地名称,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和真诚,是中国人民奉献给奥林匹克运动的宝贵财富。文化交流与继承的关系是()A、文化交流不需要继承B、文化继承可以离开交流C、文化在交流中继承,在继承基础上发展D、文化交流和传播是同步进行的C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音乐赏析:《梁祝》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2)今天,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吸取…。(3)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根本否认传统文化拒绝任何外来文化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方面,这个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课堂探究:第55页理解: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及其关系。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所谓外来文化,是指从异域传入的外来文化其实,传统文化中有外来文化,外来文化中有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文化也会逐渐变成传统文化,也就是说,消化吸收了的外来文化就变成了传统文化。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上面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共同态度是:一是保存、整理;二是鉴别、选择;三是扬弃、会通。三者不断循环,而不是一次性完成。全盘西化,就是主张中国的一切东西都要完全模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错误观点(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①海纳百川的胸怀②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既竞争又合作③保持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继承、改造、批判、创新交流、借鉴、融合、分析、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1)基本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2)基本途径之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克服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创新的途径坚持正确方向课堂练习:1、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和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时,都提到自己是炎黄子孙,根在中国,本在中国,这说明A、台湾与中国大陆没有任何区别B、海峡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民族认同感和共同的文化认同感C、我们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D、对中国和台湾地区的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现在台湾一些“台独”分子叫嚚要“去中国化”,即反某些有中国特征的东西去掉,任意篡改历史、编造历史,遭到中国和台湾人民的强烈反对,这说明:A、“台独”分子的做法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B、台湾想创立完全属于自己的文化C、这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D、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有冲突3、下列不属于现阶段党的理论创新的有: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先锋队、中华民族先锋队D、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多项选择)1、中法两国通过互办文化年以此促进中法文化交流,表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A、文化竞争B、文化合作C、民族文化的特色D、不同民族之间可以交流、借鉴、融合2清人戴震指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说明,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回答2--3题。2、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这说明A、文化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B、传统文化对社会、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C、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发展D、文化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BD3、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A、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要彻底摒弃B、坚持辩证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我们要批判地继承D、文化对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不可小看BC4.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告诫人们A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B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重要作用C要虚心学习勇于请教别人D学习成就事业,知识成就未来AC有专家认为,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岭南传统文化特色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依托,但过于偏爱和僵化传统“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会使广东文化成不了大器,很难有积极作用。我们要大力革新岭南文化,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广东。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1)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是什么?(2)请你就革新岭南文化提合理化建议。(至少3点)(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2)①在实践基础上对传统的岭南文化进行文化创新。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继承传统的岭南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③加强广东文化和国内其他地方文化及外国文化的交流,博采众长。④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扩大文化视野,兼收并蓄,发扬光大岭南文化。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