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东北民歌的艺术风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谈东北民歌的艺术风格作者:贾秀玲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东北民歌”是对流传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汉族小调的统称。提起东北民歌,人们常会联想到:泼辣、爽朗、火爆、粗犷……之类的形容词。这是人们对它的艺术个性的实际感受。艺术个性即风格。一个地区民歌风格,是在地理的、历史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地方语言等诸多人文因素的制约下,在当地人民群众世代口耳相传过程中,不断创作,集体加工,反复筛选而形成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造就了一个地区民歌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培养了广大群众对当地民歌的审美习惯。关键词:东北民歌;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098-01民歌是世代生活在不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矢口寄兴”、“放情长言”之唱,不同性格的人民有不同的审美习惯,这种习惯直接影响他们采用何种“寄兴”和“放情”的方式来唱他们自己的歌。居住在东北大地本土上各族的先民,大都以游牧、渔猎为生。在大风大雪中与豺狼虎豹相搏击,千百年铸成了勇武、膘悍、粗犷、豪放、憨直、淳朴的民族性格,而东北的汉人大都来自山东、河北等北方诸省。燕、赵之地历来“多慷慨悲歌之士”,原本具有慷慨豪放性格的北方汉人,在塞北风雪的锤炼中,和本土人民的影响下,更增加许多豪放和大气。“东北有茫茫大草原,莽莽大森林、刮大风、下大雪、吃大块肉、喝大碗酒、抽关东大叶,花钱大手大脚,说话大声大气,待客大盘子大碗,吃了管添……总之,不大不过瘾。”(王肯《土野的美学》)这段文字中一连串的“大”,令人形象地领会到东北人那种热烈、率直、粗犷、豪放、憨厚、淳朴的性格美。这样性格的人民自然会唱出泼辣、爽朗、火爆、粗犷的歌声。民歌这一民间口头创作的声乐艺术品,在歌词、曲调、演唱三种艺术手段的互动之下完成反映人民现实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的任务。人民“寄兴”、“放情”的方式就体现在三者的个性之中,从而形成民歌的地方风格。东北民歌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东北人性格粗犷、率直,说话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东北民歌的表述方式也是一语道破直来直去,不求婉转含蓄,很少有修饰痕迹。民歌的旋律是词曲结合的产物。在词曲结合方面,东北语言是“声调语言”。“声调”的含义是由单音节构成的字在发音时高、低、升、降的型式。声调不同使声母、韵母相同的音节,也会表示出不同的意义。每个音节各有高、低、升、降的趋向,声调语言本身包含音乐上的旋律因素,因此唱词中的字调直接制约旋律的走向,影响旋律的进行。龙源期刊网东北民歌的旋律在与歌词结合部分遵从语言声调的变化而起伏迂回,其音乐语汇是以语言声韵调值规律为依托而夸张和变化的。东北语言字音的高低升降变化规律,以及表示变化程度的“调值”。阴平字的调值偏低外,都与普通话相一致,使东北民歌旋律具有一种自然、流畅的基调。除语言的字调外,语调的高低同样影响旋律的起伏。东北人说话语气重,又习惯夸张的表述方式,使得东北民歌旋律在自然流畅的陈述中,显现出语调重音夸张的表情色彩,形成旋律在平稳级进中,猛然异峰突起,出现六、七甚至是超过八度的大跳,造成大起大落的旋律线。旋律的节奏与歌词本身的节律特点紧密相关。它依据歌词自身的节奏单位——词拍来实现歌词的字位布局而形成节奏模式的个性。“词拍”是歌词句子内部按词意和节拍的规律把单字音节组合成有规律的节奏单位。旋律与词拍的结合,在汉族民歌中的普遍规律是:旋律中的乐节和词拍必须吻合,一个乐节要完整的包含一个或二个、三个词拍,词拍内字与字间相对靠拢,行腔在词拍之后。东北民歌常在词拍内增加字,或在基本句式内加词拍以使歌词中的情和意表达得更完整更透彻和更口语化。东北民歌的表述方式是寓抒情于叙事之中,不论喜庆、欢快还是优思、哀伤,都是以抽象的第一人称(如:“我”“姐儿”“大姐”“小妹”等)通过某种情节一诉衷肠,所以它很富于表演性。这种表达方式给歌唱提供了很好的表演和动作的可能性。歌词和旋律的诸多特性都要靠演唱来发挥。东北小调的传统演唱方式,多数情况下是扮演成男、女二人的对唱男女同腔同调,歌唱同时舞动扇子和手绢。有时演唱者自己拿“手玉子”演奏。这种各具个性的声器乐合作,和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表演氛围,使观赏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充分享受体现东北人民性格的东北民歌那种朴实、泼辣、爽朗、明快、火爆、粗犷的艺术个性之美。总而言之,东北民歌的价值在于它有益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人甚至是东北人都对东北民歌感到陌生了,很少有专门研究东北民歌的学者,我们对它进行研究,便于大家更好的传承这种优秀的文化。东北民歌作为一个有着灵魂的文化,必须要很好地传承它。我们了解的不只是一种艺术,更要从这些艺术背后看到它真正的价值。参考文献:[1]李金柱.谈东北民歌的演唱风格及其审美特征[J].艺术教育,2016(08).[2]郑秋芳.谈东北民歌的地方风格[J].戏剧文学,2003(12).[3]李玫.谈东北民歌的演唱[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5).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