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征求意见稿)》公示信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和建议的公告为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我省提出进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创新办《关于制定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的考虑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征求意见稿)》。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的开展,提高公众参与度,使方案更具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我们修改和完善方案。联系人:陈常林张卫张国威联系电话(传真):3113219E-mail:bbsjw@126.com通讯地址:市行政办公中心市发改委工高科邮政编码:233040附:《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征求意见稿)》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〇八年八月十四日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自主创新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围绕主攻产业,广泛集聚创新人才、积极培育创新企业、建立完善创新融资平台、全力营造创新氛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蚌埠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制定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的考虑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一、发展基础1、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0所、41所、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第214研究所、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等5所中央驻蚌科研单位,以及安徽省水利科学院、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省级研发机构。同时,还拥有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等高等院校10所。近年来,我市以产业基础和科教资源为依托,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自建或与高等院校共建,先后组建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建了2个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个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建立了国家专利技术(蚌埠)展示交易中心。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依托,科技服务机构为中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产业基础良好我市是老工业基地,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以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新材料、光伏、生物质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方向的产业体系,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骨干企业发展迅速,培育方兴科技等上市公司5家,拥有丰原生化、八一化工、华益导电膜玻璃、环球药业、昊方机电等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盛世光学玻璃等3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形成了30多个在全国乃至国际具有技术和规模竞争优势的龙头产品,柠檬酸、燃料乙醇、L-乳酸、对氨基苯酚、赖氨酸、聚丙烯酰胺、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滤清器、天然气压缩机、消防车、导电膜玻璃等产品影响力稳步提升,为我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1、总体要求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使创新人才愿意来、留得住、来了能干出事业,通过5年的努力,培育提升若干具有显著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初步建立以产业为旗帜、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资介紧密结合的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2、主要目标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奋力崛起的战略重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多措并举,计划用5年的时间,基本形成与我市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自主创新产业和企业体系、自主创新要素市场体系、自主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型人才体系、自主创新政策支持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区域综合竞争优势显著。——创新投入逐步增加,创新人才稳步增长。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实际支出的增幅,全社会研发(R&D)经费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2%以上;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万人。——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产业层次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20亿元以上,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达到450亿元,重点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成果丰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年专利申请量逐步达到1000件以上;建立3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和10个省级研发中心;掌握一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三、明确创新主攻产业围绕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以产业基础为依托,以集群化发展为方向,发挥科教资源丰富优势,强化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强产业载体建设,完善现代服务体系,推动主攻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光伏、生物质、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六大产业基地,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加快发展工业重点产业(1)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抢抓国家加快中部装备制造业振兴机遇,积极适应现代消费发展趋势,通过强化技术研发,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促进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在装备制造方面,发挥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技术优势,以安徽恒德、汉旭环保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推进3000套环保装备、1000套脱硫发电设备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我市作为安徽省环保基地地位;以安徽柳工为依托,加快推进5000台起重机项目,着力提高起重运输设备制造水平;以安徽配天、晶菱公司、华艺公司为依托,加快实施6000台数控机床、1500台数控铣床、1000台压铸机等项目,努力提高金属加工设备制造规模;以保特罗、凯盛公司、精菱机械为依托,加快实施大型玻璃生产装备、4000台(套)玻璃机械制造、3000台液晶显示玻璃切割机等项目,努力提升玻璃装备制造水平;集聚发展要素,积极支持安瑞科公司、神州机械等骨干企业发展,加快实施年产3000台压缩机、150艘特种船舶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壮大优势产品规模,初步形成以通用设备制造为主体,以专用设备制造为特色的系列产品群。在整车制造方面,以北泰公司、天宝产业、华隆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推进年产15万辆新动力乘用车、2万辆专用车、1000台中低压消防车等项目建设,着力形成以乘用车为支撑,以特种车辆为补充的整车制造体系。在零部件方面,以伟业重工、金威公司、昊业公司、昊方公司、液力机械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实施年产1亿只滤清器、3000只高档滤清器、1000万套电磁离合器、3000套中小型模具、3000万件底盘冲压件、8000万只刹车片、300万件减振器、50万根油缸和8万台变矩器等重大项目,大力培育发展汽车零部件集群。力争完成投资250亿元,实现产值350亿元的目标,把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2)精细化工产业。以安徽功能高分子工程研究中心为支撑,以丰原集团、丰原生化、八一化工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年产10亿片奈哌地尔、30万吨生物乙烯、5万吨对氨基苯酚、14万吨氯化苯、3000吨泰格VC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年产5000万片盐酸安妥沙星、3万吨聚丙烯酰胺、120万吨二甲醚、15万吨无水乙醇等重大项目,加快环球药业、天润化工、宏润化工等骨干企业培育步伐,不断壮大优势产品规模,拓展产品领域,着力形成以生物化工、医药制品和有机中间体及衍生品为发展方向的产品系列。努力完成投资120亿元,实现产值250亿元的目标,进一步提升我市安徽省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地位。(3)光伏产业。发挥普乐公司的技术优势,加快年产100兆瓦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寻求战略合作,建设2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10兆瓦太阳能示范电站等项目;深化产品链建设、拓展产品领域,推进年产1000吨硅烷、5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努力形成年产100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支持应天公司发展,加快年产1600套太阳能发电设备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实现产值200亿元的发展目标,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国具有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基地。(4)生物质产业。发挥国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优势,以丰原集团、丰原生化为依托,着力推进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和4000吨玉米芯综合加工等项目建设,深化综合利用玉米芯、秸秆生产乙醇、木糖醇等产品的开发,扩大项目布点,提升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产品的规模和竞争优势。尽快建成凯迪公司五河秸秆电厂项目,积极谋划推进固镇秸秆电厂、怀远秸秆电厂项目,不断壮大生物质利用产业,努力完成投资50亿元,实现产值80亿元的奋斗目标,把我市打造成安徽省重要的生物质产业基地。(5)电子信息产业。充分发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0、41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第214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优势,集聚发展要素,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实施测试仪器产业化、双环电子2亿只精密薄膜片式电阻器、日月电子40万台高档传感器、高显电子180万对液晶显示屏、永红电子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引线框架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不断丰富以电子元器件为主体的产品系列,加速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努力完成投资50亿元,实现产值80亿元,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6)新材料产业。依托产业基础,发挥玻璃设计院技术优势,寻求战略合作,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延伸产品链,优化产品结构,加快400万片抗反射膜玻璃、100万片二氧化锡透明导电膜玻璃、PET塑料镀膜和4000万片ITO透明导电膜玻璃扩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显示基片、特种功能玻璃等玻璃新产品。依托年产6000吨球形石英粉、6000吨超细硅酸锆、1万吨电解氧化锆等项目扩建和120万重量箱太阳能玻璃、200万平方米/年节能玻璃等项目建设,着力发展玻璃新材料行业。同时,谋划推进丰原生化年产15万吨聚乳酸,加快华皖公司500吨原丝及200吨碳纤维项目重组,加快实施贝斯特60万平方米无比钢建筑生产线建设,大力培育新材料产业。努力完成投资100亿元,实现产值200亿元的发展目标,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依托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种植业围绕绿雨科技、怀远纯王集团、固镇仙禾、五河禾香等种子生产推广企业,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建设优质小麦、稻米、油料、棉花以及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形成5个100万亩优势产业带;加快生物质原料基地建设,加快建成100万亩玉米种植基地。养殖业重点抓好生猪、肉(蛋)鸡和肉牛羊三大标准化养殖区建设,积极推进健康养殖,努力提高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用5年的时间,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左右,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以上。农产品品牌数量明显增加,达到200个左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600家以上,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组织与农户有合同关系的达到80%。同时,依托我市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将蚌埠建成长三角地区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立足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集工业生产、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姜桥现代物流工业园,以粮食加工和仓储物流为重点的蚌埠粮食产业园和怀远粮食加工物流园,以服务周边商贸批发市场和工业产品交易市场为方向的河北商贸物流园等四大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全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同时,以产业基础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工业、农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平台;重点提升与我市工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进评估鉴定、实验检测、信息分析等满足创新需要的知识服务业;大力发展以金融、商务、中介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创新步伐,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4、强化产业载体建设(1)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在加快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代表的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同时,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