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工党入党申请书范文格式大全以下是关于!尊敬的中国农工民主党组织: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写下我的入党申请书——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我叫XXX,男,汉族,现年38岁,大学本科学历,现在XX大学在职研究生班进修,中学高级职称,就职于XX省XX高中,担任副校长,主抓教学工作。在单位,我一直是科研尖兵,在繁重的教学领导工作中,一直带领我校教师,积极展开教育科学研究。XX年,由我指导和参与的课题《编演课本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究》获XX市教育科研一等奖;XX年,课题《中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获XX市教育科研一等奖。1998年,参与编写教材《应用文写作》一书,在全省31所中专学校推广应用;1999年,与本盟现任XX市民盟副主委XX同志共同主编《素质教育教法与学法研究》一书,在全国发行。同时,有《不在云端漫步,只在地上舞蹈》等3篇论文在《教师》、《语文周报》等杂志、报纸上发表,并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地教育论文交流评审活动中荣获一、二等奖。还有散文《家乡的秋》、杂文《钻洞》被收入《全国语文教师精短文学大系》一书。或许是我的勤于耕耘得到了领导的认同吧,XX年历史尽头的回眸是一串奔流不息的轨迹伴着丝绸古路悠扬驼铃寻觅长安古城的雄风我们看到了历史丰碑镌刻出的辉煌画卷那是武功赫赫文采风流的盛世王朝及那位安世济民的唐太宗……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渐趋衰落恢复并走向强盛755年618年907年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农民起义建立618年发展贞观之治衰弱安史之乱灭亡907年鼎盛开元盛世唐太宗名片基本信息社会关系人生感悟姓名:李世民父亲:唐高祖李渊最得意:开创贞观之治年龄:51(599-649)母亲:太穆皇后窦氏最失意:诸子争位职业:皇帝同母兄弟:3人最痛心:杀兄屠弟出生地: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同母姐妹:1人最不幸:贤妻早逝长居地:长安(今西安)配偶:妻长孙氏妾徐氏等谥号:文子:14人庙号:太宗女:21人年号:贞观陵寝:昭陵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玄武门之变(626)《旧唐书》卷六四《李建成传》:“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该制不利于选举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这种残酷性,但这场斗争并未影响唐朝的稳固基业,反而将唐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结合教材P9学思之窗:你怎样看待嫡长子继承制与玄武门之变?二、贞观政绩流芳千古——“贞观之治”的出现(627年—649年)(一)含义(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对外开放。★你如何看待封建社会的这种现象?看法:只是相对减轻了剥削,仍然不改变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本质。(二)原因二、贞观政绩流芳千古——“贞观之治”的出现(627年—649年)★有的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你认为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主观上:A.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的个人作用(采取的各项措施)2)客观上:A.隋朝经济繁荣为唐打下了良好基础B.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三)唐太宗贞观之治采取的措施二、贞观政绩流芳千古——“贞观之治”的出现(627年—649年)长孙无忌秦叔宝程咬金杜如晦房玄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魏征用人不问出身用人扬长避短“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用人原则德才兼备2.唐太宗的政治制度建设—三省六部制吐蕃赞普松赞干步前来提亲,李世民左思右想,难以决断,遂召集众臣,商议讨论和亲之事,请问从起草到执行分别要经过哪些部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内容: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分掌具体行政事务。特点: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保证君权独尊,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3.开明政策民族融合——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原因策略措施意义贞观之治,统治稳定,国力增强……战而后和东突厥:武力征服、设羁縻府州(?)、册封西北各族:设羁縻府州、册封西突厥:武力征服、设安西都护府(西域?)、册封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①促进边疆地区开发与发展;②促进民族交流融合,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归纳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几种方式材料1:“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陈陶《陇西行》材料2:见课本P12-阅读思考◆这句诗反映了哪件历史事件?怎么的民族政策?体现了怎样的历史现象?◆材料2你赞同哪种意见?为什么?第二种意见体现了唐朝哪种民族政策?有什么特点?推行这样的政策有何意义?文成公主进藏。和亲政策。民族融合。赞同后者。前者站在大国胜利者立场,将突厥视为寇盗,强调其危害,充斥着蔑视和不平等。后者具有平等、仁爱、宽容态度,提出以突厥首领治理突厥人方式。能更好稳固唐统治,促进民族融合。羁縻府州政策。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特点:重用首领,间接统治,安抚少数,巩固统治。意义:稳定统治,促进团结。4、友好开放中外融合——唐太宗开放的对外政策(一)政策方针1.对中外交往采取的态度2.对中外文化采取的政策3.对外来文化采取的方针积极友好开放兼收并蓄(二)具体表现1、设立机构:设鸿胪寺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2、政策鼓励: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在华居住、做官、通婚等;3、宗教自由:允许外来宗教的大量传入,如佛教等。4、中外交往频繁:玄奘、日本遣唐使等(三)影响①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②促进朝鲜、日本的封建化进程三、晚年过失反躬自省——唐太宗的晚年生活1.过失①纳谏渐少②滥用民力2.反省撰写《帝范》(P12资料回放)3.自我评价其功大,益多损少J专家点评: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唐帝国,其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乃至繁荣,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更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唐太宗★你同意唐太宗的自我评价吗?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唐太宗?唐太宗认为自己:济世安民,平定天下,功大过少。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公允的。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天下出现“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局面。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材料四:“大批外国人的到来,给唐朝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文化内容,如佛教、伊斯兰教。同时,唐朝的先进文化也向外传播,特别是对亚洲(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尤其巨大。如何理解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你认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方略对今天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用人原则民生问题法制问题处理民族问题对外交流坚持人才强国战略,公务员考核制度坚持农业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民族平等思想,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吸收国外优秀经验,传播中华文化精髓1、唐太宗曾多次说过:“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些看法表明唐太宗()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认真总结了隋灭亡的教训C.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D.认为“君”的统治基础是“民”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心存百姓的思想3、《步辇图》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B.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遍民族的巨大向心力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4、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位于:()A.回纥区域B.西突厥区域C.黑水区域D.吐蕃区域材料一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其余酋长至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伴,因而入局长安者近万家。——《资治通鉴》材料二贞观十五(641年),太宗以文成公主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吐蕃。——《旧唐书》材料三唐朝统治这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沿用羁縻政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统由中央管辖,而不改变原地区民族的生产方式、习俗特点。——吴枫、陈伯岩《隋唐五代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6分)(2)简要评析唐朝的羁縻政策。(9分)(1)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和亲政策。(6分)(2)是一种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是一种“以夷制夷”的统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治理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的稳定。(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