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教育是耦合的过程,即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教育活动具有动力性;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2、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的形式,使形式与内容的统一。3、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4、非制度化教育: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5、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6、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7、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教育现象。答: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有三个规定性:⑴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⑵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⑶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2、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农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超脱离。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网络、学校与市场的联系、教学组织形式等(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3、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特点。答:(1)教育学的萌芽。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系统。《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2)教育学的创立。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及以后,形成独立体系(标志),出2现一系列教育论著代表人物:培根(1632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提出泛智教育思想)、康德(第一个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提出教师中心说)在赫尔巴特之后,还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写出了专门的教育学著作,为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如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尔》等。(3)教育学的发展。19世纪末以来,出现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著作,其中主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4、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答: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他们的制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他们;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不断的增长;学生在学校重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6、当代教育学的状况是什么。答:(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7、结合实际谈谈教育学的价值有哪些。答:(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8、学习教育学的实践意义是什么。答:⑴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⑵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⑶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⑷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第二章教育功能一、名词解释1、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2、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体现,也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3、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4、教育的正功能:是教育在促进社会和人发展上所产生的积极效果。5、教育的负功能:是指教育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愿望相反的效果。6、教育的本体功能:指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即教育的职能(教育自身具有的能力或承担的职责)。3二、思考题1、教育功能的类型有哪些。答:(1)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答:(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3、教育从哪些方面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答:(1)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表现为: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表现为: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就是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具体表现为(1)过重的学业负担、过分强调智力(2)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3)教育内容的偏颇性等等。5、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6)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6、简述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答:⑴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需求,因而也就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可能规模。⑵人口的数量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7、简述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答:⑴一个社会的人口质量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⑵人口的质量还制约着教育的质量。8、简述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答:⑴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⑵人口的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就更为显著。9、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的表现。答:⑴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⑵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⑶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⑷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10、教育在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方面有何作用。答:⑴通过教育有助于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保证男女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⑵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⑶教育亦有助于人口城乡结构的改变。11、简述文化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答:⑴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⑵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1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答:(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413、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答:(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①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养,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②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14、简述科技进步对教育发展的冲击和影响作用。答:⑴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⑵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⑶科技进步改变了教育技术。15、简述教育促进民主政治的功能。答:(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16、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影响作用。答:⑴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目的。⑵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⑶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17、简述教育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答:由于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大规模破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上日程。教育具有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功能,具有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18、如何理解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答: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指的是教育活动或教育系统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1)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如欧洲中世纪的教会统治一切,我国封建社会的封建思想(2)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功能时,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的负向功能。如盲目的教育先行、学校扩招。第三章教育目的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2、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重视人的价值、个性、需要;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主张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4、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价值。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衡量。5、全面发展教育: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的。二、思考题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联系:在对教与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区别:教育方针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5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更为突出。2、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答:(1)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2)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3)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4)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3、教育目的的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4、教育目的选择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答:(1)社会依据。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①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培养现代人是现代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制度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②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对劳动者的质量规格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世界各国根据这种要求确立教育目的,培养适应21世纪的人才。(2)人的依据。①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②从人的需要来看,人的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中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答:(1)就一个社会整体教育目的而言,在其价值取向上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重视人的价值和重视社会价值结合起来;(2)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