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晏殊婉约派四大旗帜•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柳永•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李煜•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晏殊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情况;•2.品味语言,赏析本词的艺术特色;•3.把握作者词作的风格特点。一、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5岁就能创作诗,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晏殊历任要职,官至宰相,善于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其子晏几道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乃父齐名,世称“二晏”。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一读诗歌,整体感知把握上下片的内容上片写景下片写人“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两句有什么作用?1、点明季节2、用“燕子”“梨花”两个典型意象渲染出秀美明丽的春景。3、奠定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为下片人物的出场和“斗草”作了铺垫。下片两个“笑”字在词中有何作用?•开头“巧笑”,突出了采桑斗草的少女兴高采烈,有说有笑,那清脆的笑声在春野上回荡,更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后面“笑从双脸生”更是意味深长,这位姑娘如此喜悦,似乎不仅仅是因为斗草赢了,她将“今朝斗草赢”与昨夜所做的美梦联系起来,似乎获得了某种心愿实现的喜兆。1.上片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下片塑造了怎样的闺阁少女形像?燕子梨花1.上片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①通过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等一系列春天的事物。②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春光融融的景象。③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欢愉之情。2.下片塑造了怎样的闺阁少女形象?•①下片通过写闺阁少女的笑脸、斗草而赢的喜悦。•②塑造了闺阁少女巧笑盈盈、天真活泼的形象。•③表现了少女欢快、愉悦之情。“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二读诗歌,评品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①动静结合,碧苔,是静物;黄鹂,是动物。②虚实结合,“三四点”“一两声”看似实写,实为虚写,很好地传达出了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春天景致。③视听结合,“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4.白描,通过对池塘边的碧苔,树上的黄鹂的描绘,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致。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1.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2.三个角度: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3.四种技法:白描、工笔、渲染、列锦(名词意象叠加)。4.六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正衬或烘托、反衬)、双关等修辞手法。三读诗歌,总结归纳上片春天的景色和下片人物活动有怎样的关系?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以秀美明丽的春景烘托青春活力的少女。上片写景,下片写人。这首词不仅描绘了初春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还刻画出古代少女的生活片段,反映出少女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这首词不仅是一幅独具特色的田园风景画,还是一幅与古代劳动妇女生活有关的地方风俗画。1.下片描写闺阁少女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运用白描手法,没有细致动作、色彩等工笔描写,选取相逢、疑怪、斗草、笑等几个典型动作从表情、心理、场面表现了女孩活泼天真的个性。(2)虚实结合:实写少女在路上相遇;虚写春梦和斗草的游戏,展示了少女纯洁的心灵,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1.背诵这首词。2.整理写景的诗词并分析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