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领导战略与决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领导学基础》单元教学信息(3)第七章领导战略与决策第一节领导战略的基本原理一、领导战略的含义与特征(一)战略的含义一般而言,战略是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长期性、规律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其目标是指向组织的长期运作。(二)战略的特征1.全局性战略是一种总体思想,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着眼点是全局而不是局部。领导者在制定战略时,必须全盘考虑,着眼全局,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掉了西瓜”的狭隘思维。2.稀有性战略性的决策是“非普遍性”的或在本组织中没有先例可循的。战略作为决定组织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绝不是轻易就可获得的,对于组织来讲战略是一种“稀缺资源”。3.层次性战略是关系全局性的问题,是诸要素按不同序列和层次建构的系统,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时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4.稳定性战略全局性与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了战略必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战略的制定必须能够稳定持续地实施,不能“朝令夕改”。当然,战略的稳定性也是相对而言的,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带来战略实现条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战略实现的可能,需要决策者及时地对战略作出一些必要的调整。5.前提性战略是建立在对事物未来发展规律的预测基础之上的,所以具有超时代的特征。战略决策为整个组织的未来行动和初级的决策设置了宏观前提,其他行动和较小的决策必须在战略的前提指导下进行。6.后继性战略不是“空洞化”的口号,它是以组织资源的投人为保障的。也就是说,战略也意味着对将来相当多的资源和人力投入的一种承诺。二、战略研究的理论与预测(一)系统论管理学是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卡斯特·罗森茨森克等人把一般系统理论引入管理领域,创立了系统管理学说。这一学说不仅为领导战略的研究提供了宏观管理理论的指导,而且使战略的实施进入了管理层面,更具有可操作性。系统管理学主要由系统哲学、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三大内容组成。系统管理是管理的方式。它借助一定的结构形式把系统的各个要素、各种力量按系统目标的要求予以配置与运行。系统分析是分析问题与决策的方法与技术。它包括明确问题、分析各种因素、制定备选方案和方案选优等步骤。(二)战略研究的方法1.科学预测是战略研究的前提科学预测,即根据客观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对未来发展作出合乎规律的推论。2.预测研究的特征科学预测通常都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第一,历史感。第二,现实感。第三,可验证性。3.预测研究的一般原理一般而言,任何的预测技术都有以下两个原则:第一,惯性原则。所谓“惯性原则”,就是说事物现在的状态是现在事物过去的运动结果,而现在的状态也必将持续到未来。这一惯性的原则,在时间序列分析的预测技术中,亦称为时序的随机平稳性。第二,类推原则。所谓“类推原则”,就是根据观察的样本,对被预测的事物各种关系结构的变化提出固定的模型,然后运用整体的模型结合惯性的原则,对事物的未来进行预测。4.预测研究的基本方法常用的预测方法有十几种,可分属以下几组:第一,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又称相关分析,主要分析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数量形式。第二,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也称时序分析法,是把系统资料按发生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列所得的一系列数字。第三,模型法。它是用一个或一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所预测的事物随时间变化的形式或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来推算事物未来的变化与状态,从而达到预测的目的。第四,直观预测法。直观预测法是最古老的预测方法。现代直观预测法主要有专家评估法、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等等,这些方法都是现代领导的重要决策方法。三、战略制定和管理(一)战略制定的基本原则领导战略的制定不仅有赖于科学的预测,同时还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第一,充分掌握影响与制约领导战略的环境因素。第二,追求长期效应。领导战略的制定,必须摈弃那种只求眼前现实利益而不顾未来长远利益的短视行为。第三,必须选择好战略重点。(二)战略管理的过程1.环境分析组织的战略环境是“与确立战略目标和达到目标有着潜在联系”的所有环境的总称,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种。(1)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分析通常是对可能机会与可能威胁的分析。外部环境包括任务环境和社会环境。任务环境是组织任务直接作用或被作用的部分,包括相关利益者或受众、竞争对手、政府控制、替代产品的威胁等。社会环境则包括国家的经济形势、社会技术水平、社会价值观、社会文化和政治法律制度等因素。(2)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组织内部自身的因素,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资源。组织结构是“将劳动划分成不同工作并协调这些工作的方式总和”,包括工作和角色的专门化、部门与权限的划分和多重分工的形式,以及那些工作协调和信息沟通的各种结构。组织核心文化就是组织的共享价值观,是被组织成员分享的信仰、期待和基本假设。它能使组织成员对组织产生强烈情感认知和归属感。组织资源是战略的物质基础,包括物资、财政、人力等内容。内部环境分析是对自己组织的优势与缺陷的分析。2.战略形成战略的形成是根据对自己组织的优势与短处进行分析之后,形成一整套长期并相当稳定的计划,以期对环境提供的机会和威胁进行有效利用和回避。战略的形成实际上就是目标的确立,它包括领域的选择以及竞争姿态的选择,即我们应该从事什么行业、我们应该与各种对手如何竞争等。3.实施战略战略的实施就是把战略目标通过结构划分,逐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身上,最终变成现实的东西。领导者的责任是给直接的下级指明目标和要求,并创造必要的条件,最后考核其成就。4.评估和控制评估和控制是对战略的运行和执行状况进行监控,以便将期望与现实进行对照的过程。战略管理强调环境的可变性和战略的可修正性,即根据战略环境状况的变化,通过分析和预测,及时对领导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使战略适应于环境的变化。第二节领导决策的基本原理一、领导决策的含义与特征(一)领导决策的含义一般而言,决策含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决策就是“做出最后的决定”,即通常所说的“拍板”。广义的决策除了“拍板”的环节之外,还包括决策问题的发现、目标的确立、方案的选择、方案实施以及实施后管理、控制、反馈的全部过程。在这里领导决策可以理解为,领导者为了达到某种领导目的,而选择一种最佳途径或方案的行为过程。(二)决策的特征一般说来,决策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目标性。第二,预见性。第三,选择性。第四,实施性。二、领导决策的类型(一)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划分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决策可分成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第一,程序性决策也称为常规决策、例行决策、规范化决策,它有一套可以遵循的程序。程序性决策主要针对那些经常重复出现、性质相近的问题进行。程序性决策依据惯例和规章制度即可以处理。第二,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规范性决策。它主要针对那些过去没有出现过、偶然发生或突发的问题进行。非程序性决策是无章可循、没有先例的决策。这方面的决策往往是最重要的决策,所以领导者应该予以更多关注。(二)按决策的层级划分按决策的层级分类,决策可分成宏观决策、中观决策和微观决策:第一,宏观决策是指对组织的发展方向与远景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全局性的高层决策。第二,中观决策是带有地区性、局部性的策略决策,是为了保障战略决策顺利完成而制定的一些具体的补充性决策。第三,微观决策是在中观决策的指导下,为完成宏观战略任务而进行的比较具体、基础的决策。(三)按决策本身所依据的条件划分按决策本身所依据的条件分类,决策可分成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第一,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所依据的决策信息完备充分,环境和条件变化不大,而且一个方案只有一种确定无疑的结果的决策。第二,风险性决策又称随机性决策。一般而言,决策者对备选方案大致能够估计出决策后果的概率。风险性决策一般都同时存在收益可能和损耗可能,我们可以通过损益率的比较来选择比较合适的备选方案。第三,非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可供决策的信息依据相当稀少,决策者不能预知未来环境和条件变化,无从估计其结果出现的概率,任何决策都要冒一定风险的决策。(四)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划分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分类,决策可分成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第一,经验决策也称个人决策,是领导者个人凭借过去的经历、体验、知识水平和对未来的直觉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第二,科学决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指通过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和决策程序,以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科学预测、科学计算以及使用现代化的决策技术而进行的一种决策方法。(五)按决策目标的多少划分按决策目标的多少分类,决策可分成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第一,单目标决策就是决策所希望达到的状态只有一个,即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第二,多目标决策是指一个决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多个。三、领导决策的要素与模型(一)决策要素决策一般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信息、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势、决策后果六个因素组成。第一,决策者。决策者即作出决策的个人和集体。决策者在决策系统内、外处于枢纽地位,是决策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第二,决策信息。决策信息是决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依据,是沟通决策者和决策对象的桥梁,它直接反映着决策者所要解决问题的现状。第三,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决策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决定受决策影响主体的行为。第四,决策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指可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五,决策情势。所谓决策情势是指决策所面临的时空状态,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决策环境。决策环境是指影响决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第六,决策后果。决策后果是指一项决策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二)领导决策模型领导决策模型随着决策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型、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型和埃特奥尼的综合扫描决策模型四个阶段。1.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也称科学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型的基本内容有:一是决策者面临一个既定的问题;二是引导决策者做出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重要性排序;三是决策者能够列出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供选择;四是决策者能准确预测每个方案执行后所产生的后果。五是决策者将每一个备选方案进行对比,并按优劣排序;六是决策者能正确地选择最优方案。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是赫伯特·西蒙创建的。他对决策过程进行了科学分析,从而概括出了他的决策过程理论,提出决策过程可分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四个阶段。3.渐进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是由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教授提出的一套极有特色的政策制定模型。其主要特点有:一是渐进主义;二是积小变大;三是稳中求变。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是:现实政治是渐进的,很难有大的变革;技术上的困难及现行政策的巨额成本决定决策是渐进的。4.综合扫描决策模型综合扫描决策模型是美国社会学家埃特奥尼提出的旨在同时避免理性模型和渐进模型缺陷的一种决策模型。埃特奥尼认为,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型对决策要求过于理想化,而渐进决策模型只反映了社会强势群体的利益,没有把那些弱势群体的利益考虑进去。综合扫描决策模型基本内容是,先运用渐进模型分析一般性的决策要素,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型。四、领导决策的体制与原则(一)领导决策体制的含义领导决策体制,即在决策过程中承担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形式。这里所说的组织形式,是指整个决策过程中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在决策活动中的决策权限、组织形式、机构设置、调节机制和监督方法的整个体系。(二)领导决策体制的结构领导决策体制在宏观上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一般由以下五大系统组成:第一,决策中枢系统。决策中枢系统是决策体制的核心部门,由拥有决策权并负有责任的决策者及其设立的决策机构组成。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决策目标,评估决策方案,选择最终方案,并对整个决策过程进行领导、协调和控制。第二,智囊系统。智囊系统是专门为领导决策服务的研究咨询系统,由各种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利用由信息系统提供的各种资料,综合运用各种分析与预测方法,辅助决策中枢系统发现问题并加以界定,论证决策者提出的决策目标或确定目标,拟定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