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规律是指个体在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利用认知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教师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科学的组织教学的实施,维护良好的课堂氛围,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构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而且也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合理运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知识。遵循心理学规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对于体育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了解并合理运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规律,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心理学新思潮的社会认知理论可以直接面向真实的体育教育情景,从对自我效能和归因两大理论的例解中,可看出社会认知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认知规律体现在教学上是由对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的研究,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知道些什么,更要了解学生是怎样知道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四点:①要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主动发现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先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解释得非常清楚。②教师从事知识教学时,要配合学生的经验将教材进行适当组织。③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表征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前后衔接。④教材难度安排要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教材太容易,学生没有成就感;教材太难,学生产生失败感;教材难度适当才能维持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3在教学中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理论为我们探索生物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呢?3.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主动探究人的认知活动通常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应努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者精心设置、指导的情境中,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感受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例如,在学习《人体的神经调节》时,为了导入新课,我先讲了一个“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还没等我讲完,有学生就在下面问:“为什么士兵不渴了?怎么会不渴的?”学生在我创设的情境中自主的发现和感受着问题,并深深的被吸引着。于是,我顺利的开展了这节课,学生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可见,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能通过主动发现获得知识,且印象深刻。3.2配合学生经验,建构学生认知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定能提高教学实效。当然,要提高教学实效,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教师若有凌驾于教材之上的能力,使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由基本到发展,把教学活动变成既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形成过程,又是个性展示、创造力发展、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便能使自己的教学更流畅,亦能拓宽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