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辅导技巧一、区分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有一个学生因为有多动症,上课不遵守纪律,教师错误地判断该生组织纪律观念不强,破坏集体,有意为难教师,于是对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还给予一定惩罚,结果反而强化了该生原来的多动行为。•一个中学生有抑郁症倾向,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感到活着没有意思,但是,这位忧郁症学生并没有明显的思维障碍,可以坚持学习,可以生活自理。由于教师缺乏心理学知识,以为这种学生是闹情绪、对现实不满,思想有问题或者人生观有问题,于是对这位学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费时费力,却不见一点效果。案例:小干部怎么会变成“小偷”•初一女生小徐在小学时当过班长,当她进入一所重点中学后,班干部没她的份,而她的几个小学同学,有的当了班干部,有的学习成绩超过了她,这使小徐心理上很不平衡。小徐一方面在同学中传播某某同学的坏话,有时还向老师“打小报告”;另一方面,还通过偷窃某某同学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的方式,搅得人家没法安心学习。班主任多次批评教育,但都没有奏效。一个曾经优秀的孩子怎么一下子成了另一个人了呢?讨论:•1、小徐的行为是道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2、心理辅导和思想工作的区别有哪些?•小徐的行为是扭曲的竞争心理。像小徐这样的问题,是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幼稚和不成熟所造成的,不应该属于品德与心理问题,不应进行所谓“道德评价”的。•小徐的心理还滞留在“自我中心”的阶段上,习惯于别人围着她转,习惯于别人“宠”她,一旦条件变了,她没有重新看待环境,积极适应环境,反而用“攻击”别人的机制保护自己,没有走向成熟。心理辅导和思想工作•心理辅导作为一门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辅导程式,它与思想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辅导则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咨询师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碍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莫将学生的心理问题“道德”化•误解学生的病态心理表现•朦胧的早恋“妖魔”化•意志品质泛化•说谎的都是坏孩子•离家出走就是“大逆不道”•爱穿着、爱打扮就是“水性扬花”•厌学的孩子都是“无所追求”•爱动的学生就是“捣蛋虫”案例:就不给那个老师“好好学”•初二男生小法,本来学习中上等,但他生性好动,上课坐不住,经常被老师惩罚。一次数学课,小法正与同桌说话,老师的提问他答不上来,让他上黑板演算时,又做错了题,老师就罚他站了半节课。因为恨老师,从此不做数学作业,并说就不给他“好好学”。案例:过分“用功”的可怕后果•初三女生小谢是大家公认的最用功的好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近来的考试,小谢有一半儿的题目没做完。小谢说,一到考试,自己脑子里就出现杂七杂八的怪念头:我的笔不好用,怎么写的字这么难看?这个题目是否出错了,怎么读了三遍还不懂……经心理医生诊断,小谢因睡眠不足,出现神经系统失调现象,导致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案例•《他经历了“道德危机”》:马小武的问题主要是什么性质的问题,道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为什么?•《年轻的心,沉重的情》:心怡的问题为什么是焦虑,不是早恋问题?反社会性品行障碍(dissocialconductdisorder)•特征是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当发展到极端时,这种行为可严重违反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之儿童普通的调皮捣蛋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如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物;纵火;偷窃;反复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对抗性挑衅行为;长期的严重违拗。•明确存在上述任何一项表现,均可作出诊断,但单纯的反社会性或犯罪行为本身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因为本诊断所指的是某种持久的行为模式。品行障碍具有以下特征•反复持续出现;•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超过儿童所允许的变化范围;•适应社会环境困难;•并非由于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所引起;•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中小学生典型的心理问题•在人际交往上处处防备别人,易被激惹,时时处于攻击状态,别的同学笑,就觉得是在笑自己,于是就冲那个同学吵;•在性格上有些不良倾向,或自卑、或冷漠,苛求完美;•在认知上看问题偏激,情绪不稳定,教师批评几句就想跳楼,当不上班干部就想自杀;•在学习上容易焦虑,一到考试,脑子里就出现杂七杂八的怪念头,像“我的笔不好用,怎么写的字这么难看?”“这个题目是否出错了,怎么读了三遍还不懂”等。中小学生典型的品德问题•有意破坏班级纪律,借打闹故意伤害同学,损人利己,倚强凌弱。如将自己的鼻涕涂于前桌同学的头发上,当监考教师发现他看周围同学的答案后,用很难听的话谩骂教师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心理问题引起的品德问题。如:有一个学生,从小连续受过伤害,对周围人极不信任,觉得世界很黑暗,形成了消极的、敌视的、歪曲的世界认知图式。上学后她学习很好,也很有能力,还是个班干部。她会主动帮别的同学打水,但是同时她又会偷偷往水里吐口水。•品德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如:有个女生经常偷同学的东西,后来又发展为偷别人的手机,然后再卖掉。久而久之她的偷窃行为成了一种习惯,发展到不偷手机不舒服,恋上偷手机的行为了。学生的发展阶段性问题•必须把中小学生的正常心理的阶段发展问题和心理障碍所引发的问题加以区分,不要将学生的一切问题都归为品德问题或“心理问题”。–认识偏差问题–好奇等因素引起的问题–成长变化中的自然现象或暂时状态–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幼稚和不成熟表现也不应该属于品德与心理问题。例如上述中的小徐。如何区分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品德不良行为求取实际利益•心理问题行为具有强迫性•价值判断的差异•心理问题有时有生理原因思考:如何区分网络成瘾(依赖综合征)与不良网络道德问题?•使用网络的次数越来越多,可以从中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不用时就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抑郁、易激惹、情绪烦躁;•实际使用网络时间比要打算使用网络的时间要长;•曾企图停止或减少使用网络次数,但未成功;•在与网络有关的活动中耗时过多;•为了达到应用网络之目的,可以减少重要的社交、工作和娱乐活动;•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仍然不能放弃使用网络;•从人格上讲,网络成瘾者多具有显示个人优势的人格特点,不管在网络技术方面还是人际交往方面,都想显示自己。二、班主任心理辅导技巧班主任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师”•第一,倾听,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您。•第二,判断,学生目前存在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第三,商量,及时与学生商量,他面临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学生自己可以怎样行动以改变现状,而不是首先在道德品质上“扣帽子”,这样才不致使学生对老师反感。•如果老师在引导学生方面有困难,可以求助心理咨询部门。(一)运用心理辅导中的谈话技巧【案例】“自从喜欢上一个好心的女孩后,我渐渐成熟,她让我学习好了。可是,我们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好……”“那么,后来呢?”(倾听技术)“后来,就发生了……”他似乎显得局促不安。“嗯?”(倾听技术)“……性关系。”男孩子把头低下去了。“哦——!那你现在有什么想法?”(探问技术)“我不知道,女孩子所谓的安全期……有多安全?”“你有担心?”(回馈技术)男孩子点点头:“我现在睡觉、学习……都不行了!晚上,还有噩梦……”“我能想象到你心里的压力,这对你来说的确是一件很不托底的事情。可是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光是着急、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能解决问题吗?”(面质技术)“我现在就是想知道……到底会不会出问题?”“这很难说,据我所知有两种可能:一般情况下80~90%的可能是安全的,10~20%的可能是不安全的。这里面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人而异。”(提供信息技术)男孩子很紧张,我又和他探讨了他所知道的“安全期”常识,发现他有很多一知半解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使他在一种侥幸心理的支配下做出了冲动的事情。沉默了一段时间后,男孩子很无助地看了我一眼,说:“我……很后悔,虽然现在不知道她有没有怀孕,可是我不知道万一她怀孕了该怎么办?”“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我觉得你们也只好直接面对。但千万不要私自处理,那样的后果也许更加严重,因为非正规的人流手术可能导致各种后遗症,对女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建议你们还是向本市计生局青少年援助中心打个电话,到正规的医院里去求助,尽可能在对外保密的情况下及早进行人流手术。”(忠告与提供信息技术)男孩子眼里露出一丝希望:“他们能帮我们吗?”“是的,这个机构刚刚建立,是专门向青少年提供有关援助的,电话号码是……”(提供信息技术)(二)运用心理辅导中的沉默技巧【案例片段】“我自杀过,你看!”她把手腕上的刀痕给我看,着实让我一惊:这位初三的瘦弱女孩,肯定积累着太多的心事。如果我能帮助她,也许我就是救了一条生命。“坐下来,别着急!”我递给她纸巾,小艾接过纸巾,低着头,只是哭。这种情况持续了15分钟,我始终没有打扰她,只是静静地等着,我希望她把这种伤心情绪发泄出来。小艾终于抬起头来。“能和我说说怎么了吗?”我问。【案例】“你好像有要紧的事找我?”我主动问。“我笑起来是不是很难看?”他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令我毫无准备,他不时地看着我,等待我的回答。我开始仔细打量起眼前的这位男孩。他大约1.75米的身高,皮肤微黑,眼睛、鼻子、嘴巴匀称地分布在一张圆脸上,很端正。特别是他的嘴,嘴角轮廓分明,微微向上翘,相信他笑起来一定很好看。理了一个学生发型,整洁、大方,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不舒服。“你长得不错,挺顺眼的,笑起来可能会更好看。”我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情感反映技术)“真的?”他急迫地问。“当然。”我肯定地说。(情感反映技术)从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你怎么会想到问我这样一个问题?难道有人说你笑起来难看吗?”我不解地问。(探问技术)“没人说。”他的声音很轻,低着头,双手捧着自己的面颊。“那你是怎样感觉到别人认为你笑起来难看的?”(追问技术)“他们的目光,他们惊讶的表情,他们尖叫的声音和他们逃离时的神情。”他越说越激动,双手开始颤抖,不时闭起双眼。反应之强烈,让我十分吃惊。“他们是谁?能告诉我吗?”我轻轻地问。(追问技术)“我班的同学。”“是男生还是女生?”(追问技术)“都是!”望着他肯定的眼神,我不解了。“你能告诉我第一次感到同学对你有异样表情的经过吗?”我恳切地要求着。(具体化技术)他双手还是捧着自己的脸,眼睛微闭,不吭声,似乎在痛苦地回忆。辅导室里安静极了,只有墙上的时钟滴答滴答地在走,我默默地等待他的回应。忽然我发现他双手捧着脸是为了使颤抖的脸保持平静,仔细观察他的每一丝头发都在颤抖,整个身体呈僵硬状。(沉默技术)“你能说说,谁认为你笑起来不好看吗?”我终于再一次温和地打破沉默。(引导技术)他慢慢抬起头来看着我,从我的目光中寻找信任。他终于说出了原因。“有一天,我和几个女同学在教室里聊天,我无意间一笑时,发现对面一个女同学脸上露出了惊恐的表情,然后转身跑了出去,我想一定是我的笑吓着她了。从那以后我常常照镜子,对着镜子笑,看自己的笑是不是很可怕。我发现班上的同学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渐渐地我不会笑了,我也不敢看别人了。”说着露出了非常痛苦的表情。沉默的原因•当事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之中,被痛苦所困乃至于无以言表;•当事人所面对的问题涉及个人隐私,处境难堪,进退两难,因而三缄其口;•当事人对辅导教师尚未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惟恐过于坦直的表白会遭致辅导教师的批评甚至耻笑;•当事人正在考虑如何从一大堆乱麻之中理出一点头绪,以便形之于文辞或表达其情感;•当事人系被动地应其他人的要求前来进行辅导,来此之前已经积累了诸如烦躁、气恼、敌意等不良情绪,在内心深处存有明显的抗拒心理,但又迫于压力不敢公开流露出来,于是以沉默来表示对抗;•辅导教师在提问或谈话过程中存在某种技术上的失误,因此引起当事人的不满。运用沉默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把握时机。辅导初期要避免使用沉默技术,只有在咨访关系已经基本形成、辅导有了一定进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