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NYA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九大报告QIANYAN问题1:什么是“四个自信”?道路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QIANYAN问题2: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具体指的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QIANYAN问题3:“四个自信”有怎样的由来呢?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23道路自信从何而来理论自信底气何在制度自信因何而生4文化自信的根脉支撑目录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关乎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经过长时期的探索,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道路的基本内涵:“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鸦片战争后,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国弱民穷,实现国强民富就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一)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探索这条道路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有了核心的领导力量,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开创了一条由新民主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扫除了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上的障碍。(一)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的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国人民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中国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结晶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创造性探索的结晶,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扎根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道路在坚定地信仰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基本原理的同时,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正是由于中国道路的新探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发展。(二)中国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结晶既蕴涵着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又体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原则立场。中国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沃土发端于——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历程形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三)中国道路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在近4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展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速度和较高的发展质量,而且在未来较长时期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发展,并将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践证明了中国道路的优势。中国西方发达国家12亿人口14亿人口200年100年123道路自信从何而来理论自信底气何在制度自信因何而生4文化自信的根脉支撑目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自于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于人民、为人民所检验,使它有了立足于人民的坚实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它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更在于它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导,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所证明。理论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产物,必然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科学性人民性开放性科学性体现在它的形成过程中。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权威的哲学社会科学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这一理论最直接最根本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一)中国理论注重于科学性这一理论形成了具有内在统一性和外在实践支撑的一系列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已经得到实践检验并将继续发挥强大的理论威力。这一理论在应对和回应当今时代主题和全球性发展难题时,表现出了强大的理论优势,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瞩目和赞赏,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争夺国际话语权,奠定了坚厚的理论基础。科学性科学性体现在它的实践意义中,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中国理论注重于科学性发端于近代以来贫穷落后的旧中国究竟向何处去的历史追问;在各种问题和各种主义之争的纷繁复杂学说争鸣中脱颖而出;破解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如何走出历史藩篱、实现浴火重生的历史性课题;成熟于改革开放的中国应当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走向繁荣富强的新时代。在每一个关键历史时刻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和回答中日臻成熟。吸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安邦济世思想。(二)中国理论注重于开放性这些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时代条件对这些思想加以继承和发扬,并赋予其新的含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老子》“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清廉从政、勤勉奉公”——《论语》吸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思想。(二)中国理论注重于开放性“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顾炎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吾日三省吾身”——孔子“三严三实”吸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二)中国理论注重于开放性在国内,中国理论始终强调,无论何时都必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三)中国理论注重于人民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国外,中国率先垂范,帮助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工业化的建设、现代化的发展。(三)中国理论注重于人民性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132道路自信从何而来制度自信因何而生理论自信底气何在4文化自信的根脉支撑目录三权分立制度西方国家政党之间相互攻击国家机构相互扯皮貌似民主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决策执行效率低下我国“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效率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减少了社会内耗保证了广泛政治参与(一)西方分管制衡制度的由来与弊端三权分立原则是指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各自独立,三权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在实践中相互监督、相互牵制。最初是资产阶级要求与封建贵族分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向封建阶级争夺政权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指南,同时也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平衡各种政治力量搭建了妥协、合作的平台。(一)西方分管制衡制度的由来与弊端相对于封建专制和个人独裁而言,三权分立原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这种分权制衡的权力制度、决策机制,理论上公平而合理,但在具体实践中,容易出现因互相制衡久而未果、效率拖沓低下的局面。(一)西方分管制衡制度的由来与弊端即使在美国这样成熟的西方民主制度下,只要触及各方利益,任何重大改革,总是分歧远多于共识,对峙多于妥协。(一)西方分管制衡制度的由来与弊端中国共产党总结了资产阶级分权制衡原则和议会制的弊端及其在中国不成功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摆脱议会制的出路,当然不在于取消代表机构和选举制,而在于把代表机构由清谈馆变为‘工作’机构”。(二)中国“议行合一”制度的发展与评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根据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权力结构。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必须服从立法权,不能与立法权相抗衡。“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毛泽东(二)中国“议行合一”制度的发展与评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不是对西方议会制或三权分立制等政体的完全否定,而是吸收了西方代议制的精髓,并借鉴了苏联的苏维埃制度,根据自己的国情建立起来的。创造性地解决了执政党与代议机构的关系,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是保证决策效率的领导基础。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了我国决策效率的组织基础。既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民主,又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了决策的效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中央政令统一,调动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保证了高效的决策能够产生高效的执行效果。(二)中国“议行合一”制度的发展与评价长期以来,西方在评价中国制度方面颇多偏见。冷战结束后,西方话语和经验知识主导着对中国的评价,但他们关心不是制度绩效,而是所谓“民主转型”,似乎只有西方式“自由民主”才是世界各国的归属。这中间充满了西方中心主义和霸权思维。在这种霸权思维下,前苏联解体了,古巴挺住了,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倒在了枪炮之下。苏联被和平演变古巴导弹危机战争前后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二)中国“议行合一”制度的发展与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价值和优势,对中国制度的评价不能沿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经验知识,而应该立足国情,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来评价中国的制度。132道路自信从何而来制度自信因何而生理论自信底气何在4文化自信的根脉支撑目录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729年)古埃及(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年)古印度(公元前600~公元800)中国(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