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SoilGeography电子教案主讲教师:寇太记E-mail:tjkou@aliyun.com使用说明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土壤地理学》(第一版,张凤荣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而制作的。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以图表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方式传达各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可以选择的教学活动。目录与授课安排序号内容学时绪论2第1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2第2章土壤分类2第3章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2第4章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2第5章棕壤与褐土2第6章黄棕壤与黄褐土2第7章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2第8章黑土、黑钙土、栗钙土2第9章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2第10章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2第11章盐碱土2第12章初育土壤2第13章山地土壤2第14章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2第15章土地评价2第16章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2第17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2第18章土壤资源保持技术措施2第19章世界土壤地理简介2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学时:理论40,2.5个学分;选用教材:张凤荣主编(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土壤地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007第3次印刷)方法:用CAI课件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内容:了解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中国各个自然地理地带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成绩评定:平时+作业30%期末考试70%作业要求:独立思考回答准确格式完整书写整齐考试安排:课程结束后和下周适当时间推荐教学主要参考书目①李天杰主编.《土壤地理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②朱鹤键,何宜庚主编.《土壤地理学》.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③李天杰主编.《土壤地理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第10章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主要内容: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重点与难点:潮土和砂姜黑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第10章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草甸土、潮土、砂姜黑土、林灌草甸土和山地草甸土等土类均属半水成土。半水成土和水成土是指在现代成土过程中,长期或季节性水分过度湿润或水分饱和的土壤。半水成土是受地下水浸润,或土体滞水湿润和经草甸植被或旱耕熟化作用而成的土壤。水成土是有地表积水,并受地下水浸润和沼泽植被作用所形成的土壤,包括沼泽土和泥炭土2个土类。第10章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水成与半水成土的共同特点是土壤湿度大,有机质含量高,在土体的一定部位呈现灰蓝色或青灰色特征,有锈纹锈斑和铁锰结核等新生体。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别作为半水成土和水成土的代表性土壤。本章重点讲授草甸土、潮土、砂姜黑土。其它自学。第一节潮土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潮土过去曾称为冲积土、浅色草甸土等,是在近代河流沉积物上受地下水影响和经旱耕熟化而成的半水成土。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其以南的河谷平原。潮土的形成主要受母质、地下水活动和旱耕熟化的影响。潮土的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般地下水位1-3米,土壤氧化、还原交替进行。潮土主要依靠人工植被和施肥积累腐殖质。第一节潮土二、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潮土剖面一般由耕作层或旱耕层、犁底层或亚耕层、锈色斑纹层和潜育层组成。潮土大多含有碳酸钙,一般含量在20-120g/kg之间,pH7.0-8.5,SOM并不高,耕作层一般为5-30g/kg;含K量较丰富,可达20g/kg左右,由于碳酸钙的固定作用,潮土中P的有效性低,速效P普遍缺乏。第一节潮土剖面特征与景观第一节潮土三、亚类划分潮土湿潮土潮土脱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灰潮土灌淤潮土第一节潮土四、利用与改良潮土土层深厚,所处地形平坦,有地下水的浸润补给,水热条件良好,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但潮土有机质和氮、磷含量较低,部分土壤的质地有过砂或过粘现象。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潮土的水分状况不很稳定,易旱易涝,有的还受盐渍化的威胁。应通过精耕细作,增施肥料和客土改良等途径,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发展灌溉,注意灌排水,稳定土壤的水分状况。注意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以防止地力下降。第二节草甸土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草甸土是直接受地下水浸润,在草甸植被下发育而成的半水成土。南北方均有分布,但只有东北的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等地区尚有较大面积分布。成土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或湖积物,具有明显的沉积层理。所处的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距地表一般在1-3m之间,自然植被以草甸植物为主。第二节草甸土二、形成特点1.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腐殖质积累过程和季节性氧化还原过程。2.腐殖质积累是草甸植被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位季节性升、降至土壤中氧化、还原过程交替进行,铁锰氧化物随之移动并局部聚积,在剖面中形成锈色斑纹和铁锰结核。第二节草甸土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草甸土剖面由腐殖质层(A)和锈色斑纹层(Cu)两个基本发生层组成。A层颜色较暗,呈现暗灰色或棕灰色,质地随沉积层次而变化,根系多,湿润。Cu层颜色变浅,呈现棕黄或黄棕色,有明显的锈色斑纹和铁锰结核。在地下水位较高处,底部可出现潜育层(Cg或G)。草甸土的A层厚度和有机质含量,大致是由我国东北地区向西逐渐变薄和减少。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土壤NPK含量较丰富,一般呈中性反应,但也有的呈微酸性或微碱性甚至碱性,随土壤中碳酸钙的含量和盐渍化程度而异。第二节草甸土剖面特征与景观第二节草甸土四、亚类划分草甸土石灰性草甸土草甸土盐碱化草甸土潜育化草甸土白浆化草甸土第三节砂姜黑土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砂姜黑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主要受地方性因素(地形、母质、地下水)及生物因素作用,形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砂姜黑土发育于河湖相沉积物上经脱沼泽作用而形成的半水成土,多分布于山前交接洼地、岗丘间洼地和河间洼地,淮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砂姜黑土分布区。第三节砂姜黑土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形成条件地下水位约1.5米。年均温15.4℃,年降水量900.9毫米,年蒸发量1616.7毫米。原生植被以湿地草灌为主。地形为河间平原微度倾斜平坦地。成土母质为黄土性古湖相沉积物。第三节砂姜黑土二、形成特点1.由早期的草甸潜育化及CaCO3淀积过程和后期的耕作熟化及脱潜过程共同作用。2.在1.5m控制层段内,必须同时具有黑土层与砂姜层两个基本层次,而且黑土层上覆的近期浅色沉积物厚度必须<60cm。3.砂姜按其形态可分为面砂姜、硬砂姜和砂姜磐3种。它们在剖面中分布的部位和形成时间不同。4.裸露的黑土层分化为耕作层、犁底层及残余黑土层第三节砂姜黑土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典型剖面构型为黑土层一脱潜层一砂姜层。通常为耕作层(Ap层)-黑土层或称残余黑土层(ABt)-硬砂姜或面砂姜层(Bkg)-脱潜层(Bg)-母质层(Ckg或Cg)有机质含量并不高,耕作层也不过10-15g/kg,黑土层仅10g/kg左右,往下层逐渐减少。除特殊情况外,剖面上部游离碳酸钙的含量甚低10g/kg,剖面下部夹面砂姜的土层则40-70g/kg。第三节砂姜黑土剖面特征与景观第三节砂姜黑土四、利用与改良水灾(明涝与暗渍)和旱灾(春旱、秋旱和冬旱)危害频繁;土壤用养失调,有机质含量低,缺磷少氮,并缺少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土壤质地过粘,结构不良和胀缩系数大。开发与治理途径:(1)排灌结合,旱涝兼治,开发地下水资源,发展旱作补充灌溉。(2)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做到合理轮作换茬。(3)大量元素肥料与微量元素肥料结合,科学施肥,争取均衡增产。(4)农牧结合经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更新腐殖质,抑制土壤的胀缩性。思考与作业识记掌握水成、半水成土。记砂姜黑土的形成过程、剖面特征。识记草甸土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