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采购部-原材料采购岗位说明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生理学报》《生理学报》编辑部2006年9月20日《生理学报》是由中国生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生理学和相关生命科学的研究论文、研究快报、实验技术及以本人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该刊的前身是英文版的《ChineseJournalofPhysiology》(中国生理学杂志),于1927年创刊,是我国最早出版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之一。从1953年起,改名为《生理学报》,并标明继续《中国生理学杂志》。现在《生理学报》是中英文兼登的双月刊。一、《生理学报》的历史沿革中国近代生理学先驱和奠基人林可胜先生于1926年2月发起成立中国生理学会。同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生理学会第一届年会并决定创办《ChineseJournalofPhysiology》,林可胜任主编,吴宪、蔡翘、张锡钧等为编辑。林可胜自出部分经费,使创刊号于1927年春在北京正式出版,内容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等方面。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之一。《ChineseJournalofPhysiology》的创办是我国生理科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前辈生理学家呕心沥血,对每一篇论文认真审查,严格要求,一修再修,直至感到完全符合要求才发表。从办刊开始就树立认真的写作态度,培养严谨、严格、科学的作风,使这个刊物很快赢得国际生理学界的赞誉。1927年以来,以林可胜、吴宪、蔡翘、张锡钧、冯德培等教授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生理学家在该刊所发表的文章,如神经肌肉接头,中枢神经系统化学传递,皮肤电反射,胃液分泌及其机制,中枢对血压调节作用,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蛋白质变性作用,麻黄素的作用,中国人代谢标准测定等,堪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国际生理学界同行的重视,使该刊跻身于国际同类杂志行列,为我国生理学界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但是1938年后,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和连年的内战,使得期刊不能正常出版,有时被迫停刊,后来的十几年只陆续出版了几个卷期。1927年创刊至1950年,其间共出版了17卷:1927至1940年出版第1至15卷;1941到1948年合出第16卷;1949和1950年合出第17卷。这个出版情况,简单明确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40年代的剧烈动荡。在当年,这本杂志对中国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是很重要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图书馆收藏了两种在那一时期由中国出版而又在国际上发行的生物医学杂志,其中一种就是全部17卷的《ChineseJournalofPhysiology》。从1953年起,因为凡属学会的刊物一律改称学报,所以,当时的《ChineseJournalofPhysiology》改名为《生理学报》,为中文季刊,所有文章用中文发表,附英文摘要。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生理科学学术活动增加,生理学科研范围更加广泛。在此期间,《生理学报》在主编冯德培主持下,高标准严要求,发表了关于神经鞘为弥散障碍物的新证据;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细胞间营养关系研究;高速传导的对虾神经纤维的功能及其精细结构特点的研究;肌纤维收缩和肌原纤维结构的研究;肉毒杆菌毒素阻断神经肌肉传递的研究;脑室内或脑组织内微量注射吗啡镇痛效应;针刺对异常血压正常化作用;刺激减压神经对延髓心血管神经元影响;猫中脑加压及“怒叫”反应;迷走神经-胰岛素研究;乙酰胆碱作用机制研究;刺猬冬眠研究等许多文章。在感官生理方面发表了人和昆虫视网膜电图的研究;人光谱敏感曲线及色比配测定;视觉通路电生理研究;听觉辨别功能;强噪声对听觉功能影响等文章。在高级神经活动,条件反射,学习与记忆,针刺镇痛原理研究,以及镇刺镇痛及其有关的神经通路和神经递质等方面也发表了不少文章。在药理和生化方面有:治血吸虫病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治疗高血压药物作用的研究,神经系统蛋白的研究,橘毒素和金霉素作用的研究,多酚氧化酶作用机制研究等。邹冈和张昌绍用中文发表在《生理学报》的论文《脑室内或脑组织内微量注射吗啡的镇痛效应》(June1962;25(2):119-128),首次发现吗啡镇痛的作用部位在脑导水管周围,为阿片受体的研究创造了条件。这是痛觉研究的一个里程碑。粉碎“四人帮”后,我国生理学科研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1976年,中国生理学会领导协商决定,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向中国科学院申请《生理学报》复刊。该申请于1977年获中国科学院批准,并决定《生理学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主办。冯德培院士继续担任主编,到1985年改由刘育民教授任主编。在《生理学报》复刊后的十年期间,刊登了中枢神经系统、外周、感官、针刺镇痛、循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论文489篇,研究简报158篇,实验技术43篇,综述1篇,研究快报7篇,合计698篇。它们从分子、细胞、器官、整体等各个水平上来探讨生理机制,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1984年起,《生理学报》由中文季刊改为中文双月刊;1998年8月后,改为中英文兼登的双月刊,开始发表一部分英文文章附中文摘要。考虑到《生理学报》由中国生理学会创刊的历史原因,于1997年经中国科学院同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生理学会为主办单位之一。1987年和1997年分别是《生理学报》创刊60周年和70周年,在主编杨雄里主持下分别召开了纪念大会。《生理学报》于1987年第6期专集发表了一些著名生理学家、生理学科研工作者纪念的题词和文章;编制出版了1927-1987年作者索引(中、英文)和《中国生理学杂志》、《生理学报》历届编辑委员会名单。1997年第6期和1998年第1期也发表了一些纪念的题词和文章。198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所长杨雄里教授任主编后,以改革求发展,使《生理学报》不断进步。在1992-1993年被引用频次最高的500名中国科技期刊中排行第52名。1990年和1992年连续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2年还获得全国首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6年又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和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1999年获得我国期刊界的最高奖---首届国家期刊奖。这些事实表明,《生理学报》是一份高水平的优秀期刊。《生理学报》为我国一代又一代生理学家的成长和才智展现提供了学术舞台,为培养生理学研究领域的开拓、创新人才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生理学报》上发表论文激励他们在学术上奋进和求索,研究的水平通过审稿意见的反馈不断有所提高,论文写作的技能也因此得到了锻炼。因此学报为哺育生理学的创新力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多年来,他们先是读者,继而成为作者,之后又成为编委、生理学家。《生理学报》近80年的办刊过程,历经磨难。其中只有约50年时间(1927-1937年,1956-1965年,1978年至今),期刊能正常出版,当中停刊期达20年之久(抗战8年,“文革”前后12年),还有10年断断续续不定期出版。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期间,由于张锡钧教授的努力,使得《中国生理学杂志》的财物得以保存,为今后顺利复刊打下了基础。因此,《生理学报》所经历的曲折道路反映了前辈生理学家创业维艰,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期刊的发展与国家命运和生理科学事业息息相关。《生理学报》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现代生理学的发展史。二、《生理学报》在不断发展壮大并向国际化迈进在1999年7月,中国科学院进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中科院所属上海地区的生命科学研究单位进行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年6月起,《生理学报》编辑部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的期刊联合编辑部。上一任主编(2002-2005年)为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姚泰教授。现任主编(2006-2009年)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朱培闳教授。2000年至2005年的6年中,《生理学报》共发表文章661篇,其中英文文章206篇,国外作者的文章40篇。2004年和2005年发表的英文文章占所发表文章数的50%。这些年发表的论文中,约有70%以上是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各类重点研究项目资助的。近年来,《生理学报》顺应生理科学发展趋势,发表了大量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和探索生理现象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同过去一样,堪称是中国生理学界最优秀的学术期刊。《生理学报》编辑委员会由数十位国内外知名的优秀生理科学家组成。2002年成立国际咨询委员会,由十几名国际上著名的生理科学家组成。他们对审稿和办刊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主编和各位编委积极地向国外的科学家约稿,也希望国内的生理学工作者不仅要发表高水平的文章,还要用英文写好自己的文章。编辑部也逐渐地把英语作为编辑用语言,并且能规范和熟练地使用。在编辑出版方面,力求按国际化编辑规范来处理和发排每一篇稿件,使之更加符合国际化办刊标准。这表明《生理学报》已经面向国际化办刊目标前进,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为了使《生理学报》逐步发展,近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强化办刊管理制度和数据库建设,严格审稿编辑部在主办单位和编委会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具有本刊特色的审稿制度。除了继续严格执行科学技术编辑规程的审稿制度外,尽量争取做到小同行审稿。我刊增加和调整了编委的专业分工,按照每个专业分科选定1-2名常务编委,分头把关,建立了编辑部初选审稿人并通报给常务编委来再次选择和确定2名审稿人的制度,并由常务编委对稿件和审稿人的意见进行复审。稿件如果修改回后也还需要常务编委或副主编复审,然后再送交主编终审。严格的审稿制度提高了我刊的被录用稿件的质量。编辑部不断加强编辑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等有关规定,对编辑、文字、校对、印刷等出版质量严格把关,提高中英文字的质量,减少差错。期刊封面的更新,铜版纸印刷,使《生理学报》的装帧、印刷和出版质量都有所提高。编委和审稿专家办事公正、不徇私情,对稿件严格把关,为提高学术质量做出了贡献。近几年来,编辑部对编辑加工、校对、期刊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执行、期刊的编排质量、图版的制作工艺以及期刊的装帧风格等,均倾注了不少心血,为出精品名刊,默默奉献。《生理学报》现有300余人的并进行专业分科的审稿专家数据库。我们还不断从中国生理学会会员当中选择一些年轻有为的学术骨干充实到专家库中。编辑在学术会议上结识一些在国外工作的生理科学家,将他们的信息放到审稿专家库中。因此,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外专家被选择进行审稿。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的领导下,期刊联合编辑部所属的生命科学期刊经常交流办刊经验,互相取长补短;每月交流收稿目录,尽量避免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2003年7月,进行结构调整,将编务、技术编辑同其他编辑部有关人员合并成立了出版部,专门从事排版、印刷、网络、广告等业务,强化了编辑人员的专门化建设。编辑部现在有3位取得生理学或生物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的同志担任日常编辑工作。为保持较快的稿件处理速度,2002年起开始逐步用E-mail方式进行审稿,到2004年,用E-mail审稿的稿件占全部稿件的90%以上。从第一轮审稿到向作者反馈意见的平均时间缩短到40天。审稿速度的提高,为广大作者缩短文章发表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2004年11月,同北京MAGTECH公司合作,建设《生理学报》稿件管理软件平台,建立网络化编辑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这更加提高了投稿、审稿和编辑工作效率。在新的“投稿须知”中增加了“投稿声明(版权转让合同)”。根据我国《著作权法》有关条款和国内实际情况,参照国际上一些期刊的做法,结合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与作者的一些信息交流和对作者投稿的有关要求,针对期刊传统版权、期刊在线版版权以及期刊全文和摘要电子数据库版权方面的一些问题,以“投稿声明”的形式公开在刊物上刊登和在网站上以PDF格式登载,供广大作者阅读、复制、下载并在投稿时使用,使编辑部的工作更加规范化。2.积极主动的约稿,增加收稿量。编辑部积极参加国内各种学术会议,制作《生理学报》专门宣传品在会上发送,展示《生理学报》新进展,并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向各位专家宣传并主动约稿,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会议上获得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