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病(完整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备考执业2014シ若セ砜1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口口腔腔粘粘膜膜病病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11、、过过度度正正角角化化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过过度度不不全全角角化化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22、、角角化化不不良良((错错角角化化))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33、、上上皮皮异异常常增增生生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44、、棘棘层层松松解解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多见于天疱疮55、、基基底底细细胞胞空空泡泡性性变变及及液液化化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空泡性变: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质清亮,呈空泡状(本质属于水变性).液化:细胞液化溶解而破碎(本质属于液化性坏死).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备考执业2014シ若セ砜266、、疱疱粘膜或皮肤内液体的贮存形成半圆形的突起口腔粘膜其他地方的庖形成后易破裂,不易结痂皮分类:按内容物(水疱、血疱、脓疱)按大小(5mm为标准,大疱、小疱)疱疹:小的水疱聚集成簇.77、、糜糜烂烂机械刺激或药物烧伤引起上皮浅层破坏,未侵及上皮全层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88、、溃溃疡疡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溃疡累及上皮层,不留瘢痕,累及粘膜下层,可留瘢痕99、、斑斑是粘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范围局限,大小不一;不高起,不变厚,也无硬度的改变,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如红斑(粘膜固有层的血管充血)、黑斑(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增多)1100、、丘丘疹疹消失后不留痕迹表现:①上皮增生;②浆液渗出;③炎症细胞浸润肉眼:黏膜或皮肤上突起的小疹,大小不等,针头或粟粒样大,红色或灰白色,质较硬镜下:上皮增厚,表层可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固有层有浆液渗出及炎细胞浸润第二节口腔粘膜病一、白斑(P208)癌前病变1、定义:指发生在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2、病因:局部长期刺激(吸烟、咀嚼槟榔、不良修复体等)3、临床表现:棘层内疱,棘层松解常见于天疱疮、病毒性水疱基底层下疱,基底细胞变性液化常见于良性类天疱、多形渗出性红斑如何鉴别充血与出血?破片压迫法,消失充血;仍有血,出血。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备考执业2014シ若セ砜3患病率:10.47%部位:颊舌粘膜最多见;底,舌腹,舌侧缘为高危险区性别:男:女=13.5:1分型:均质型:白色,平坦,起皱波纹状,边界清楚,平齐或略高起,粗涩感非均质型:夹杂疣状,结节,溃疡,红斑4、白斑的病理变化单纯增生疣状增生⑴过度正角化或(和)过度不全角化⑴上皮表层高低不平呈乳头状或刺状增生⑵粒层明显棘层增厚⑵表面过度角化⑶基底层清晰⑶粒层明显,棘层增厚⑷上皮钉突伸长,肥厚⑷上皮下有少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⑸上皮下有少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⑸疣状白斑上皮异常增生(癌变率增高)特殊部位非均质型危险度高,活检确定是否癌变重度异常上皮增生(原位癌)非均质-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鳞状细胞癌二、红斑(P211)癌前病变1、定义:指口腔粘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2、临床表现:年龄:41~50岁最多见性别:男性多见部位:舌缘,龈,龈颊沟,口底,舌腹较多见分类:①均质型-软,鲜红,边界明确,表面光滑,不高出粘膜表面。②间杂型-红白相间,红斑区可不规则,红斑基底上有散在的白色斑点。③颗粒型-边缘不规则,稍高于粘膜表面,表面不平整,有颗粒样微小结节,呈桑葚状,红色或白色。3、红斑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上皮萎缩、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①这里指癌和癌前病变的红斑,不包括局部感染性炎症;②比白斑少见,但组织学上恶性所占比例高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备考执业2014シ若セ砜4三、扁平苔藓(P213)1、定义: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粘膜病长期认为是良性病变,有关癌变报道增多;存在潜在恶变可能,其是对糜烂型、溃疡型以及萎缩型。2、病因:不明3、临床表现:患病率:0.5%年龄:40~49岁好发性别:女性多见部位:颊(多见)舌唇牙龈(常为对称性)表征:灰白色条纹呈网状线状,环状或树枝状舌部:浅白色斑块,似粘膜表面滴了一滴牛奶皮肤:中心凹陷的角形扁平丘疹,鲜红色或紫红色或褐色4、病理变化表层:白色条纹处——不全角化,发红部位——无角化棘层:增生居多,少数萎缩;基底层:液化变性,形成皮下疱;上皮钉图呈锯齿状;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棘层——固有层可见胶样小体(细胞凋亡的产物)上皮钉突锯齿状;基底细胞变性、坏死;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四、慢性盘状红斑狼疮(P215)1、定义:为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病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等六个亚型。为皮肤粘膜病,很少累及内脏器官,预后良好(最轻的亚型)。2、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3、临床表现:性别:女性多见年龄:壮年体征:⑴口颊部的皮肤与粘膜呈蝴蝶斑。鲜红色斑,覆盖白色鳞屑,角质栓塞。⑵唇颊粘膜红斑样病损,糜烂,出血,结痂。⑶陈旧性:萎缩角化病损周围白色放射状条纹。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备考执业2014シ若セ砜54、病理改变⑴、表层:过度正角化或不全角化,可见角质栓塞;⑵、粒层:明显;⑶、棘层:萎缩变薄,部分增生,钉突伸长;⑷、基层:变性液化;⑸、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水肿断裂,毛细血管扩张,管腔不整,血栓形成,管周类纤维蛋白沉积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P220)1、定义:为口腔粘膜反复发作的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溃疡,在口腔粘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2、分类:⑴、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⑵、重型复发性口腔溃疡3、病因:不明4、临床表现:年龄:10~30岁性别:女性多见部位:唇,舌,颊,牙龈,口底体征:充血红斑-中央浅溃疡,圆-椭圆形,疼痛⑴、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最常见,占80%,溃疡相对小、而且可多发,常见于唇、颊和舌粘膜,可有诱因。如消化不良、精神因素、饮食、睡眠、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疲劳等引起。发病的周期为10天,预后可不留瘢痕.复发性阿弗它溃疡⑵、重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特点:面积很大,持续数月以上,而且愈合后可留有较大的疤痕。如治疗不成功,可造成组织的变形和破坏。5、病理改变⑴、上皮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破溃-溃疡,假膜覆盖;⑵、固有层胶原纤维水肿,玻璃样变性,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内皮细胞肿胀,腔闭塞,淋巴细胞为主。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备考执业2014シ若セ砜6疱疹样溃疡⑴、特点:不是疱疹病毒引起的。溃疡面小而且非常疼痛,有时几个溃疡融合成一个大的溃疡。每次发作通常都有许多个溃疡,有时可达50-——100个。发病性别:女性〉男性(2.6:1)好发年龄:20—29岁⑵、好法部位:舌尖、舌侧缘、口底。六、疱疹性口炎(P223单纯性疱疹)1、定义:是口腔病毒最常见的一种,通常病毒藏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发作;如感冒、肺炎等常伴此病2、病因: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所引起。3、分类:发生在唇部———称唇疱疹(见于成人)发生在口腔粘膜———疱疹性口炎(见于儿童)4、临床表现:痒、刺痛或烧灼感—粘膜充血水肿——出现疱疹—破溃、溃疡、结痂5、病理改变:⑴、上皮内疱形成⑵、上皮细胞呈气球变形,胞核内有嗜伊红性病毒小体(病毒包涵体)。⑶、结缔组织水肿,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七、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1、致病菌:属于真菌类感染2、易感人群:新生儿、老人、体质极差的病人3、易感染的部位:皮肤、粘膜(可在口腔任何部位发病)4、临床分类及特点:①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又称雪口或鹅口疮)特征:颊、舌、腭及口角粘膜上形成乳白色绒状斑膜,强行撕下可出血,很快长出新的②慢性增生性念珠菌病(白斑型念珠菌病)特征:可存很多年有时伴有皮肤念珠菌病③慢性萎缩性念珠菌病(托牙性口炎)特征:为义齿承受压力区又有弥漫的炎症,常伴有口角炎重度消耗性疾病、长期滥用抗生素、长期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备考执业2014シ若セ砜7④肉芽肿性念珠菌病5、病理变化:①假膜形成:粘膜上皮组织变性、坏死、脱落加上细菌和渗出物(纤维素为主).②上皮表层过度不全角化,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常形成微小脓肿,棘层增厚,上皮钉突延长甚至上皮异常增殖.③涂片检查:可见菌丝第三节、艾滋病的口腔表现1、致病因: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2、人群:从婴幼儿至成年人,均可发生口腔损害3、艾滋病的口腔表征⑴口腔念珠菌病在口腔损害中最为常见,是HIV感染后免疫抑制的早期征象,患病率可达11—96%。常常是HIV感染的最初表现。分红斑型和假膜性两种类型,表现为白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斑块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有人认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状白斑可作为艾滋病的预测性指标。⑵口腔毛状白斑毛状白斑是位于舌两侧边缘的白色或灰色病变。毛状白斑在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中是仅次于念珠菌病的口腔表征。它也是HIV相关疾病的标志,几乎仅见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异性,具有预测发生艾滋病和诊断HIV感染的价值,对HIV的诊断率甚至可达95%。因此对毛状白斑的出现应予以高度重视。⑶口腔毛状粘膜白斑HIV牙周病表现为牙根发炎,牙根溃疡,牙根坏死以及牙齿松动,并可出现牙根出血疼痛和恶臭等症状。据报道,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19—29%有牙周炎。⑷口腔卡波西肉瘤卡波济肉瘤单个或多个红色、淡蓝色或紫色的斑块或肿块,有或无溃疡,见于上腭和牙根。卡波济肉瘤在一般人群中很罕见,大量出现于艾滋病危险人群中。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口腔表征中,卡波济肉瘤的患病率仅次于念珠菌病和毛状白斑。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白斑HIV牙龈炎;HIV牙周炎口腔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