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2课《梅岭三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3.能够体会并学习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等革命精神。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1972年于北京逝世。他兼资文武,博学多才,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代表作品《十年》后经项英等人集体修改,成为《新四军军歌》。郭沫若评价陈毅的诗:“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元帅以其崇高的思想、炽热的情怀、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过人的文采证明了郭沫若的赞誉并不为过。诗中所体现出的为信仰而献身的从容与豪迈令人望尘莫及。读读写写:阎罗yán捷报jié血雨腥风xīng取义成仁rén读读写写补充字词:丛莽mǎng旌旗jīng诸君zhū即jí词语释义:旋:不久、随即。【P5】泉台: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P5】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P5】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P5】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P5】丛莽:丛生的草木。涯:边际,止境。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P6】血雨腥风: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文中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朗读节奏参考朗读指导:jīngzhūjiéjízhǎn注意朗读节奏、重音、情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情感,初步感知诗意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我躲藏树丛估计脱险写不久衣服最里面内容理解:伤病伏丛莽间—处境艰难虑不得脱得诗留衣底[绝命诗]旋围解说明是补写的.译文参考:一九三六年冬天,(我)在梅山被围困,我受伤病重潜伏在茂盛的草丛间二十多天,考虑到不能脱险,写了三首诗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被解除了.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交代环境,背景,写作缘由是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小序有什么作用?—情况危急—态度从容—作诗目的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心里想些什么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过去的部下,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即阎罗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译文参考:今日面对断头心里想些什么呢?回首平生,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到阴间我要去召集已经为革命牺牲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浩浩荡荡杀向国民党反动势力。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首句“断头今日意如何”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总领全篇,奠定了诗的基调——慷慨悲壮。“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面对目前的险恶处境,英勇无畏的精神。余下的诗句均由此句生发,奠定了全章的感情基调。当时斗争环境极为恶劣,死亡近在眼前,但诗人竟能以高度的革命理智向自己提出问题,清醒的思想、坚毅的斗志、冷静的神态,集中地展现了出来。这正是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光辉形象的写照。后三句是对首句的回答。2.“旌旗”借代什么?“阎罗”借喻什么?运用“泉台”“阎罗”这样旧时的词语有何作用?后两句诗让你想到了李清照的哪首诗?知识链接: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事物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借代军士。“阎罗”借喻反动派。运用“泉台”“阎罗”这样的词语,虽是迷信中阴间的事物,却把作者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招集旧部的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表现出了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乌江李清照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两句中“招”和“斩”两个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❶招的意思招引;斩的意思是斩杀.❷招字用在句中写出了领导者的强大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❸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品析词语题型的答题思路指导:❶解释词语意思❷用在句中表示…❸表现了诗人…情感(信念、意志)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视死如归的气概,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以及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4.分析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身在险境——回顾征程——死后英魂——继续战斗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过去】面对死亡,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表现了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以及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章诗的内容。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古代边境有敌入侵时在高台上点起报警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各位同志也叫“冥币”,民间烧给死者的纸做假钱。译文参考:(1927年到现在)南方已经打了整整十年的国内战争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让我亲眼看看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希望那些幸存的同志要多多努力杀敌,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安慰我。1.第二章诗的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哪些内容?“南国烽烟正十年”点出了斗争的时间、地点,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表明革命事业之艰难。“烽烟”借代战争。2.第二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头悬国门”化用春秋吴将伍子胥“头悬东门”的典故,表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具有悲壮之感。于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写出诗人即使死后仍关心革命,想要看到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抒写了诗人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及为革命英勇殉难的精神.【“头悬国门”的典故】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他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就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典故: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3.第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两句与陆游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三、四句写诗人激励同志们要英勇战斗取得胜利,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以及切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4.“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能否换成“飘或传”?为什么?不能。❶飞字显得轻而快、欢欣、联翩而至,形象感强烈,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❷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飞”字用在句中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情色彩,表现作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心和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❸“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传”,显得呆板、无形象感。所以不能换。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章诗的内容。第二首:给同志【勉励战友——现在】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大业未成——死不瞑目——勉励存者——捷报告慰现实想象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边际,止境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译文参考:投身革命,就要把革命当作家,将革命进行到底,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也应该到头了。今天,我为了正义的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明天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共产主义将在全中国实现。诗人投身革命便义无反顾,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面对枪林弹雨的惨烈斗争,坦然面对生死,甘为革命献身,并且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会有尽头,人民终究得到解放的乐观主义精神。1.诗歌前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残酷镇压。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惊涛拍岸,举起千堆雪2.诗歌后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⑵借喻“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革命理想实现、人民解放、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⑴引用、用典“取义成仁”引用《论语》中的“杀身以成仁”以及《孟子》中的“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现了作者愿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决心。3.怎么理解“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句诗让你想起了裴多菲的哪首诗?❶“自由花”比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❷“人间遍种自由花。”是诗人对革命胜利后的美好畅想,也是诗人甘愿取义成仁、头悬国门的真正意义之所在.表明诗人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自由颂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章诗的内容。第三首:想未来【展望未来——将来】现实想象表现了诗人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投身革命——预言敌败——为信仰牺牲——理想实现第一首起于现在的时间,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抒发死不瞑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既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1.这三首诗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三首诗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层层深化的诗文中越来越清晰。(1)多种修辞手法并用:①设问.如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②借代.如用旌旗借指军士,用烽烟借指战争.③借喻.用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用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④引用.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论语》《孟子》中的内容,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2)借助想象和幻想。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突发奇想,借助迷信说法,抒写情怀、反映生活、表达理想,并不排斥天国地狱等虚幻境地和牛鬼蛇神等怪异形象。这样写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效果更好。2.这三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一、过去二、现在三、未来内容现实、理想、想象相结合精神回首征程勉励战友展望未来革命到底的凛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