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及其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80214218潘丽语用预设及其应用1.语用预设的含义及主要特征预设(presupposition),又译为“前提”,“前设”,“先设”,它是一种推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的推理:在语言结构的基础上,依据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断出话语意义的先决条件。预设一般分为语义预设(Semanticpresupposition)和语用预设(Pragmaticpresupposition)两种。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何自然,1997:68)。语用预设把预设和说话人联系在一起,与语境密切相关,是动态的、具体的。语用预设就其本身而言,具有主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而就交际过程而言,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的特点。主观性是指预设总是倾向于发话者的经验和知识背景。隐蔽性由于预设是话语之外隐含的某种信息,它不属于话语的基本信息,而是附加的信息,即言外之义。而共知性是指谈话双方所共同知道的语用信息。语用预设的合适性即指预设要与语境紧密结合。另外,语用预设还具有单向性。所谓单向性是指语用预设是发话人在谈话中自己单方面做出的,并没有与受话人进行协商,这是相对于语用预设本身而言的。语用预设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话语交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语用预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语用预设作出不同的分类。根据其是否与实际相符,可分为真实语用预设与虚假语用预设;根据其在认知过程中的地位不同,可分为典型语用预设和非典型语用预设;根据发话人对所构预设的确定情况不同,可分为确定性语用预设和不确定性语用预设;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句子语用预设和语篇语用预设;根据交际角色不同,可分为发话人语用预设和受话人语用预设。对语用预设的分类,是预设理论自身建设的需要。对语用预设作出多视角的分类,不仅有助于明确这一概念的外延,而且有助于明确其内涵,有助于深化对预设本质特征的认识。3.语用预设的应用价值释例3.1语用预设与幽默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是预设的前提,只有在了解前提的基础上,交际才能够顺利进行。特别是在交际出现裂痕时,交际一方可以故意将前提滞后,从而对对方进行巧妙的否定或批评,达到幽默的效果。例如:(1)丈夫问妻子:如果我的生活中也有了莱温斯基,你能原谅我吗?妻子说:能,不过,你得先当上总统。在这段对话中,妻子巧妙地将前提滞后,即前提是得当上总统,通过这种方式从而对她丈夫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既幽默又有力的拒绝。另外,某些情况下,说话人故意利用虚假语用预设来违背合适性,从而实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例如:(2)有一家电影院,去那里看电影的妇女们总舍不得脱下她们的漂亮帽子,坐在她们后面的观众颇为不满,于是电影院经理在门口写了这样一句话:本院为照顾衰老高龄的女客,允许她们照常戴帽看电影,不必摘下。此通知一出,女士们纷纷自觉取下了帽子。这个例子中经理写的那句话隐含了这样一个预设:看电影时不取下帽子的女士都是衰老高龄的。有谁愿意将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尽管这个预设本身是并不符合实际,是虚假的,但在这个特定语境中,它却取得承认,虚假预设实现了话语控制,从而使影院经理也实现了对影院的管理。3.2语用预设与信息焦点预设是是一种语用含义,是一种隐含的意义及信息。随着焦点的变化,预设的语用含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交际中,我们必须注意焦点的位置问题。例如:(3)她妹妹今天又没去上学。随着中心焦点的变化,这句话的语用含义具有不同的预设信息或者说是隐含信息。(3a)她的妹妹还是个学生。(3b)她有个在上学的妹妹。(3c)她妹妹今天应该去上学。(3d)她的妹妹曾经逃过学。(3e)是她妹妹而不是她在逃学。在这句话中,我们分别将焦点放在“她”,“又”,“没去”,“上学”,“她的”等不同位置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隐含意义。3.3语用预设与会话分析谈话中,说话者和听话人不需要认为预设一定是真的,他们可以接受一个真假不定甚至虚假的预设,只要这一预设对于谈话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就可把该预设暂且当成是真的,以保证谈话顺利进行。语用预设这一特点,给说话人“强加”特定预设提供了可能。因此,作为谈话的起点,预设并不总是消极的,我们可以利用预设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例如:(4)大观园里的丫头小红和坠儿的私密谈话无意间被宝钗听到,宝钗怕她们的短儿被她知道了会对自己不利,便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脱身。宝钗故意放重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把个两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谁知小红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拉着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要是宝姑娘听见还罢了;那林姑娘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有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这里宝钗虽然没有直接告诉这两个丫头林姑娘起先在这里,她很可能听到了她们的谈话,但是她巧妙地利用虚假的预设:“你们把林姑娘藏那里了?”暗含了林姑娘本来和你们在一起的预设,造成对方误以为黛玉真的在附近。不仅如此,宝钗还利用黛玉素来在众人心中“嘴爱刻薄人”“心又细”,听见了极会“走露”而她自己“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即使听见也“罢了”这样的印象,成功地将不利转嫁到黛玉身上。这种印象可视为宝钗谈话时有意利用的预设,宝钗的为人和心机也可见一斑。3.4预设误置与语言误解有个人过生日,邀请四个好友到家中吃饭。三个准时到达了,只有一人迟迟未来。主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了,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其中一人听后,很不高兴的对主人说:“我先告辞了,再见。”说完就走了。一个人未到,另一个人又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剩下的两人中的一个也生气地说:“那好,我也走了。”说完掉头就走。又一个人走了,主人更加着急起来。最后剩下的这位就劝主人:“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以后说话前要好好想想。”主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说的根本不是他们。”这位朋友听后再也坐不住了,最后也铁青着脸走了。本该是一场生日欢宴,最后却落个不欢而散,究竟为何?其实,导致客人纷纷离开的原因是:主人话语中误置了预设。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却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预设现象,避免在话语中误置预设,我们必须注意场合,措辞要恰当,避免误会。另外,我们要善于在特定语境中正确理解交际话语,否则误解便在所难免,有时甚至会闹笑话或交际失败。3.5语用预设与意识形态预设之所以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首先是因为预设内容时意识形态的表达成为可能。从原则上说,预设提供的是交际双方共享的经验和知识。但文本生产者往往无法知道其真正的读者具有什么样的基础背景,于是便构建具有某种具体共同经验和知识的理想读者,但这无法保证文本生产者赋予读者的共享经验不是其自身的观点和经验,从而为文本生产者操纵读者提供了条件。文本生产者往往利用预设将文本的一些意义表达为毫无疑问、公认的、或普遍接受的事实。人们极易对那些借助语言运用而获得强化的感性知识习以为常,并将其当作一种不容置疑的自然物。而这些感性知识却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又左右着人们对他人的理解。此外,预设的方式也为意识形态的表达提供了条件。预设的内容表达不是以断言的方式出现,而是隐含的。将带有某种意识形态倾向的意义或信息通过语言手段使其隐含在语篇中成为常识性背景知识的一部分往往会产生理想的潜移默化效果,话语中公认的、或被普遍接受的东西通常都以预设的隐含意义出现,这样,预设就将命题表达为隐含的,将其中的意识形态自然化,人们往往难以辨认和拒绝,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使用者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例如:(5)好空调,格力造。此句中的语用预设是,格力制造的空调都是好空调,其深层的意识形态显而易见:其他品牌的空调不是好空调。4.语用预设运用的策略语用预设对环境十分敏感,具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同时,语用预设在语言交际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是语用预设被理解的基础,因此,在交际中,我们要不断调整、扩大共有知识。4.1巧置预设在交际中,为了使谈话更好的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有目的的选择预设。而当对方故意刁难时,我们既不愿意忍让退步,也不愿意发生冲突时,可以故意设置预设陷阱,既想办法让对方掉入陷阱。若是为了表达某种隐含的内容,利用隐蔽性预设是最好的方式。然而,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防止他人了解自己话语中的真正含义,地下工作者总是利用双方共知而局外人不知的预设,比如接头暗号,以达到交际的目的。例如:(6)甲:那个事你那个了没有?乙:那个事不容易那个。甲:不管好那个不好那个,你无论如何要那个。乙:我尽量那个,不过现在办事少不了那个。甲:你要多少那个我给你多少,不舍得那个还能那个?此对话中总是用“那个”代替真正的谈话内容,但双方均懂,并没有造成交流阻塞,相反还保证了谈话的安全和隐蔽性。4.2误置预设一般来说,成功的交际需要避免误置,但是,有时候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误置预设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有时假装不知道话语的预设,故意误解话语意图。或者,为了诱导说话人,故意误置话语中的部分条件,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7)班长:看看嘛!看看嘛!你们的请假条有几个理由是真的?”小胖说:班长真英明,假条嘛,本来就是假的,真的还叫“假条”吗?对话中,小胖故意将班长说的“假条”(请假的条子)的预设改为“不真实的条子”,借此为自己的过错护短。4.3强加预设预设作为说话起点,并不总是被动的、消极的。在话语中有意无意加上不存在的前提,称为强加预设。在交际中,只要预设对谈话不可或缺,听话者和说话者并不需要真正认为预设一定为真,可以接受真假不定,甚至是虚假的预设,以保证谈话顺利地进行。4.3.1利用虚假预设设置语用陷阱这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方法,当我们无法直接从正面驳倒对方时,可以先隐藏自己的意图,设置一个陷阱,引诱对方来钻,让对方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例如:(8)甲:啊!我的天,谁把我放在壁炉上的蛋糕吃了?乙:我没吃。甲:还好,幸亏你没吃。乙:为什么说幸亏没吃呢?甲:家里最近耗子太多了,所以我在蛋糕了放了老鼠药。乙:啊,我中毒了!甲:呵呵,亲爱的,没事,是个玩笑,我只不过是想知道谁吃了蛋糕。此段对话里,甲为了知道是谁吃了蛋糕,故意隐藏意图,强加预设说“蛋糕里有老鼠药”,迫使乙说出实情,因此实现自己的目的。4.3.2故意编造虚假预设,使语气委婉礼貌,避免尴尬有时候,为了礼貌,和出于自身涵养给对方留面子,故意编造虚假预设,使语气委婉幽默,避免出现尴尬的场面。例如:(9)一位旅馆老板面试甲、乙、丙三位应聘者。老板:假如你无意中推开房门,看见女房客在洗澡,而她也看见了你,这时你怎么说?甲:说声“对不起”就关门退出。乙:说声“对不起,小姐,我是无意的”就关门退出。丙:说声:“对不起,先生”,然后关门出去。结果,丙被录取了。在三者的回答中,丙巧妙地编造预设,有意加上不存在的前提条件,称女客为“先生”,既礼貌,又巧妙地避免了交际中的尴尬,使其获得成功。4.4更换预设在交际中,更换预设是指单方面的取消原有预设,用新的预设代替。根据更换预设的不同方式,可以分为焦点转移法和语用含糊法。牵前者,语用预设会随着焦点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后者,由于利用语用含糊,在言语行为方面话语拥有两种以上的不同解释,或某个词或结构出现不同的意义。说话者巧妙地利用意图结构和语言结构之间可能的信息差,更换了语用预设。例如:(10)肖伯纳脊椎骨有毛病,需从脚跟上截一块骨头来补损手术后,医生想敲他竹杠,说:“肖伯纳先生,这可是我从未做过的新手术啊!”肖伯纳风趣地笑着说:“那好极了,你打算付给我多少实验费呀?”其实,医生的语用预设是想说:这项手术很有风险,需要多付医疗费。而肖伯纳却利用“新手术”这一词的另一层语义,即新手术是要担很大风险的,需要支付实验费。从而巧妙地更换语用预设,反客为主,因此让医生无法再提出非份的要求。4.5接用预设说话人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先表面上认同对方的观点,实际上把对方的话作为自己的前提,引导说话按照自己设想的方向发展,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