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领域。1.外国教育研究2.区域教育研究3.国际教育研究4.发展教育研究二.简述日本当代高等教育的特征。1.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类高校并举。2.呈现三级水平结构:第一级是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第二级是四年制大学;第三级是研究生院,包括设置在学部的研究科和研究生院大学。3.注重基础研究,试图建立“官、产、学三位一体”的科研体制。三、简述康德尔对比较教育发展的贡献(1)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史上,较之以前的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对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阐述是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2)他的《比较教育》不仅是“因素分析时代”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而且是整个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这部著作对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康德尔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他提出民族主义和民族性思想,影响了汉斯等一代比较教育家,对他以后的比较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4)他的比较教育思想,典型地代表了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发展的特点,并且为此后比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简述教育国际化对比较教育的影响教育国际化对比较较教育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增加和研究领域的扩大。(2)教育国际化对比较教育的影响还表现在比较教育研究目的的拓展之中扩展到既为本国也为全人类的宽广境界。(3)伴随着教育的国际化,比较教育研究本身也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国际化现象。一方面,各类国际性教育组织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各种国际性的比较教育研究成果在这一时期也大量增加(4)由于教育的国际化,比较教育理论中所包含的国际主义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具体化。五、简述朱利安的历史地位①他第一次系统地倡导建立比较教育,并阐述了建立比较教育的基本设想。②他最早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术语,为作为一门教育学科或一个教育研究领域的比较教育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③他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在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不断科学化的发展方向。④明确地把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体系化了,为比较教育摆脱无结构的比较和散漫的评论,进而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体系迈出了第一步。六.简述依赖理论的比较教育观点。该理论把世界划分为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和主要由第三世界国家构成的“边缘”。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总是试图从对边缘国家的控制中获取利益,而处于边缘的国家由于在很多方面受制于人而不得不依赖于中心国家,西式学校制度的移入加强了边缘国家对中心国家的依赖关系,进而强化了中心与边缘在政治经济上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七、简述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①跨国性和国际性;②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③研究对象覆盖整个教育领域,并兼具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性质;④时代性;⑤民族性和国际性并存。八、简述比较教育的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认识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上的作用:①有助于我们发现教育现象中那些最基本、不会因外部环境的不同而呈现根本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为认识教育的本质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根据;②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根本的联系的认识;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自己国家教育的科学认识;④有助于形成教育学科体系的功能完整性;⑤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是教育科学的创新和进步的动力之一。二是在教育实际工作和现实教育发展中的作用:①有助于我们借鉴别国经验从而更好的解决本国教育;②可以为我们制定教育决策提供预测性的依据,使我们的决策尽量做到有的放矢,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③对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论述题一、从教育目标和改革措施上比较分析中国洋务教育和日本维新的教育改革(一)在教育目标方面,中国的洋务教育属于清政府的洋务运动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说是清政府为了保巩固封建统治而采取的改良措施,这种措施是表面的学习,并非实质的革命,其教育目标是培养清政府所需要的技术人员。而日本明治维新从根本上废除封建教育体制,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新体制,因此,其维新教育革命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新体制培养治理国家的人才,这与中国的洋务教育培养人才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二)改革措施的对比。明治维新,其中包括对教育的改革。主要内容有:加强国家对教育的管理,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1871年,日本设立了文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1872年颁布《学制令》,在确立教育领导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这一时期日本学制的改革,为建立近代的学校制度奠定了基础,但职业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聘请西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教师来日工作,并且派遣大量的留学生出国深造;大力发展示范教育,培养师资。另外,大力发展高等教育。1877年建成东京大学;在确立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二、.比较说明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1)重视教师教育目标的全面性;(2)在更高水平上平衡教师教育的师范性与学术性;(3)教师教育课程具有广博性;(4)教师教育具有终身性;(5)教师教育机构在规格上表现出趋同性。一、《郎之万-瓦隆计划》1.指导思想:“教育民主化”和“以儿童为中心”2.学制规定:第一,实行6-18岁的义务教育分三阶段:基础阶段(6-11)、方向指导阶段(12-15)、决定阶段(16-18)第二,高等教育分两年预科教育、两年硕士和国家学位阶段。3.六条措施:(1)社会公正原则。(2)各种类型的教育和训练方式,居于同等地位。(3)普通教育是一切专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4)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才能、兴趣、禀赋的发展。(5)建立单一的、连贯的学校制度,各级教育实行免费。(6)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地位。二、比较教育的主要作用(1)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理解。(2)通过对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吸取外国教育中的经验教训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鉴。(3)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文化交流。(4)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立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你认为,中外教育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中外教育可以比较的方面比较多,主要可以从:1.入学率,2.义务教育与免费教育时间的长短,3.师资力量,4.经费问题;四、比较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3.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从50年代起到现在是比较教育的第三阶段是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论述题一、试述美国教育行政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教育行政改革的启示意义。(1)美国教育行政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2)联邦政府没有权力直接过问地方(各州)的教育行政管理,只有援助的职能,起服务性质的作用;(3)在教育行政上各州独立;(4)地方教育行政当局是学区。关于我们面临的背景、竞争和挑战,我要强调的是问题突出,要有危机意识。第一,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位置很靠后。第二,我国研究人员占全体工作者的比例也比较低。我们国家在人才竞争中存在着巨大的危机。发达国家已经迈入知识经济社会,而我们国家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面临着双重挑战。在人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始终存在着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被拉大的危险,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更强的危机意识和优化观念。今后我们发展的关键就在人才的质量,就看我们是不是能够尽快地提升人才的培养能力和人才的创新知识水平。二、论述80年代以后各国中小学改革的趋势。进入80年代以来,特别是从80年代中期起,由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经济势力的激烈竞争,世界又一次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虽然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文化历史背景迥异,但当今各国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已呈下列世界性的趋势:1、中小学教育改革在整个教育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的问题,从战略角度考虑,教育的整体改革就不能不从中小学抓起。2、“教育个性化”备受关注,普遍实施。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中小学教改动向中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各国都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上,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教育的个性化在许多国家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制度等方面得到了全面贯彻。3、以加强基础学科的教学,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各国在80年代形成了一种共识: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同时又顺应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潮流,必须加强基础学科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4、道德教育得到重视和加强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道德规范的合格公民,已成为近些年来各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又一共同趋势。5、普遍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重视职业定向和职业训练从现在起,初步的技术训练必须是整个基本训练的组成部分,必须教会学生与新技术打交道,使用和掌握新技术”。6、现代化教育手段广为运用80年代以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教学,在各国中小学得到了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7、教育国际化迅速发展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世界进一步进入国际化社会,中小学教育国际化的世界潮流也进一步发展。8、教学模式呈合作化的趋向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探索,已成为各国80年代以来教学改革的趋势。9、重视教师的作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素质如何是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这也成为80年代以来世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10、学校与外部社会的联系、协作增强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教育中的许多问题是与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教育绝非只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更非是仅靠学校和教师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它需要包括学校、家庭与社会各界在内的广泛协作,共同努力。三、结合世界各国的做法与经验,你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应该进行的改革。1.加强对宏观教育结构的有效调控。2.进一步加强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和示范专业的建设。3.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4.加强舆论宣传,逐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5.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6.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7.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8.逐步在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增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和开放性。9.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多元办学格局的形成。10.多渠道增加投入,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四、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各国教育改革有何共同趋势?(1).面向21世纪,提出高质量的教育目标。(2).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3).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4).重视道德教育。(5).重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五、论述当今我国比较教育的发展状况,并就将来的发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1.1969年,诺亚和艾克斯坦合著了《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一书,提出了用实证的量化分析的方法论证比较教育研究假说的研究方法。他们自己称这种方法为“科学方法”,人们一般称之为“科学量化法”。认为必须建立一套更加严格、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以克服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主观片面性。“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是一套程序或方法,而且是建立科学信念的途径。”他们在比较教育方法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也在于把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程序引进比较教育研究中。他们的科学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步骤是:①确定问题;②建立假说;③概念的操作化和指标的确定;④选择个案;⑤收集资料;⑥处理数据;⑦检验假说和解释结果。诺亚和艾克斯坦发展出的这套注重计量和经验实证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促进了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和精确化。2.这是美国促进科学协会1989年完成并公布的一份关于科学、数学和技术知识目标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详细论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中等教育体系的设想、步骤、目标和科学依据。报告认为,改革的重点是所有青少年儿童都得到基本的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使他们生活得多姿多彩并富有成果;这种教育应该适应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急剧增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