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轮齿加工方法》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09普专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中专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到现在已经在学校进行了10年左右的学习,基本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但是学习专业课的才刚刚开始,需要从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的教学理念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课学习习惯而服务,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而服务,为学生的专业发展而服务,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而服务。对于本节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内容,要通过演示,试验,观察,思考,分组讨论,才能得到最后正确的结果,而得到的结论又能指导具体的生产,能真正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带头作用,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共同进步。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课选自陈海魁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四版),第三章,第6节。本节主要阐述以下四个方面:渐开线齿轮轮齿的加工方法及原理,齿轮根切现象,根切现象产生的原因,标准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这几方面对齿轮的加工,应用和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变位齿轮的提出做好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和难点之一。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展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刀具,工件的运动关系;教学难点:对于齿轮根切原因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用课件直接演示出齿轮被根切后,再去寻找发生根切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根切现象,从而解决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这个问题。3、课时要求:2课时三、学情分析学生为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对齿轮的画法,齿轮的常用材料和齿轮的受力都已经有所了解,具备了进一步学习齿轮加工方法的基础,经过分析得知学生可以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目标,为能力目标和情感德育目标的实现也打下了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记忆,通过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得出结论,再让结论指导以后的生产生活。四、教学目标根据大纳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德育目标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1)理解渐开线齿轮轮齿的加工方法及原理;(2)掌握展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刀具,工件的运动关系。(3)理解齿轮根切现象和根切现象产生的原因;(4)理解避免根切现象的办法,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综合归纳能力。(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机械基础的学习积极性。3、情感德育目标(1)使学生积极参与演示、观察、分析、探索,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专注听讲,集中精力,主动接受。(2)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明确学习意义,进行专业教育,树立服务宗旨。五、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齿轮的加工方法,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2、教学难点:根切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六、教学策略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对比法、讲解法、项目驱动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1、通过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采用提取旧知-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先观察各种齿轮加工方法,最后比较出各自的优点,缺点。最后完成本节课的项目任务。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准备好课本,笔记本,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模型,网络搜索视频,制作课件,准备好根切实验模型。3、教学环境:利用多媒体教室。八、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直齿锥齿轮的标准模数是?2、齿条传动具有那2个特点?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由齿轮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齿轮是怎么加工出来的,然后讲授齿轮加工方法。3、明确教学目的:齿轮的加工方法,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通过项目实验分析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4、典型分析借助教学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对仿型法与展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方法,运动进行详细分析仿形法适合于单件加工,展成法加工主要用于成批、大量生产。1.仿形法仿形法是铣床上用与齿槽形状相同的盘形铣刀或指形铣刀逐个切去齿槽,从而得到渐开线齿廓。2.展成法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或齿轮和齿条)互相啮合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用展成法切齿的常用刀具有三种:齿轮插刀、齿条插刀及滚刀。滚刀加工是连续切削,而插刀加工有进刀和退刀,是间断切削。所以,滚刀加工生产率较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加工方法5、展开分析观察多媒体动画演示,提出问题:如果刀具齿顶线过了理论啮合点N1点,当刀具跟被加工齿轮啮合到这一点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分析问题:齿轮根本被切除;再提出问题:根部被切以后,对齿轮传动有什么影响?分析问题:齿轮根部变窄,轮齿强度削弱,还会使齿轮传动重合度减小,影响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再提出问题:如何避免根切?分析解决问题:增加齿数,采用变位齿轮。6、项目任务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单(通过根切试验器在白纸上画出刀具不同位置情况下被切削齿轮产生根切的情况)7、任务总结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出根切产生的根本原因8、练习巩固利用简单练习题,巩固已经讲授的重点内容9、加深强化介绍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引导学生如何变位,为后面的变位齿轮教学打下伏笔。10、小结布置作业九、板书设计一、齿轮的加工方法1.仿形法仿形法是铣床上用与齿槽形状相同的盘形铣刀或指形铣刀逐个切去齿槽,从而得到渐开线齿廓。2.展成法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或齿轮和齿条)互相啮合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用展成法切齿的常用刀具有三种:齿轮插刀、齿条插刀及滚刀。滚刀加工是连续切削,而插刀加工有进刀和退刀,是间断切削。所以,滚刀加工生产率较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加工方法仿形法适合于单件加工,展成法加工主要用于成批、大量生产。二、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1.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如果齿轮的齿数太少,则切削刀具的齿顶就会切去轮齿根部的一部分,这种现象称为根切2.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为2minsin2ahz当ha*=1,o20时,zmin=17;当ha*=0.8,o20时,zmin=14。十、作业设计利用填空题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展成法原理,展成法分类,利用计算题考察学生对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的掌握,特别是公式2minsin2ahz的理解。十一、教学评价设计学生通过模型演示和观看视频,对齿轮加工方法有一个具体而感性的认识,消除了部分学生对机械加工的神秘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评价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重在对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教师可以结合练习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活动,通过适当的练习,以及让学生参与在线的课堂教学效果反馈调查,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于齿轮加工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十二、教学反思作为一节跟实际生产密切联系的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先从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最后再指导实际生产,有条件的还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到生产车间直接利用铣床加工出一个齿轮来,这样学生可以进行前后联系,既复习了制图,材料里面的齿轮的相关内容,又为后续机械制造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到有用的专业知识,过于复杂的理论推导可以进行适当的省略。齿轮的加工方法不仅仅只有这么几种,还有很多,请同学课后通过网络或者书本进行学习,查找还有那些齿轮加工方法。《切割类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的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能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绘制切割类组合体的三视图。二、教学分析1、分析教材《机械制图》是各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车工,钳工等工种必考的应知考试科目,因此机械制图是机械、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教材是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项目教学法组编的项目四的任务5,结合实际生产绘制零件的三视图。2、分析学生对于初中毕业的职业学校学生,机械制图是一门完全陌生的课程,他们没有接触过生产实际,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特别由于传统的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影响,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将机械制图课视为畏途,深感枯燥乏味,对教师课堂的理论讲授表现出消极学习,甚至厌学的现象。因此,必须改革职业学校的机械制图的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绘制和识读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法与线面分析法2、能力目标:绘制切割类组合体的三视图3、情感目标:进上步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与步骤2、利用形体分析法与线面分析法来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演示并交流、多媒体演示。六、教学内容一、前置作业:1、用橡皮泥切制长方体,你能切出多少种不同的类型?2、你能将你切割的不同组合体的三视图画出来吗?二、教学过程:1、复习叠加类组合体引入切割类组合体(1分钟)多媒体展示实际机件图片2、各小组展示前置作业1(1)每小组展示用橡皮泥制作的模型(5分钟)(2)根据模型制作的过程与观看引出形体分析的思路(2分钟)3、教师点评总结几种典型的切割类组合体(2分钟)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4、各小组讨论前置作业2并派代表展示绘制的切割类组合体的三视图(10分钟)5、各小组互动:其他各组对展示小组的质疑。(6分钟)6、教师归类出要点通过多媒体显示(8分钟)(1)多媒体显示斜面切割组合体的轴测图,并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2)组合体的分解图,动画演示切割过程(3)多媒体中用箭头指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选主视图要点)(4)多媒体演示板图,指出线面分析法与作图注意点7、学生根据教师归类要点修改切割类组合体的三视图(8分钟)8、小结: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2分钟)(1)形体分析(2)选择视图(3)选择比例图幅(4)布置视图(5)画底图,检查描深(6)标注尺寸,完成全图9、布置作业(1分钟)练习册项目四任务5的作业前置作业:(1)用橡皮泥切制圆柱体,你能切出多少种不同的类型?(2)你能将你切割的不同组合体的三视图画出来吗?六、教学反思1、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加工制作出教材中的各种三维立体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演示。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其点,线,面,体等不同要素设置不同的颜色来加强对所讲内容的表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零件,装配体空间结构及组成的理解。从而能迅速有效地培养学生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建立较为丰富的空间构思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手工制模法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同学们学好制图这门课程的关键。故利用橡皮泥来制作形体,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形体分析,帮助同学们在大脑中形成空间立体与其平面图的对应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这种玩耍式的学习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对制图课程的极大学习兴趣,并在兴趣之中逐渐学会了由三维到二维以及由二维到三维的思维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时间控制不好学生展示时,表达不清楚造成超时而影响整堂课程的安排。另外就是本教学任务对于前面基础打扎实的同学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前面基础不好的同学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课外单独辅导。第七单元犯罪与刑罚(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选用:《法律·生活·职业》,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犯罪与刑罚》(第1课时)3、教材处理:本课是基础篇中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刑法的基础知识,懂得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后会受到的刑罚。第1课时主要是使学生理解罪与非罪。本节课主要内容偏重理论,如果只由教师讲解就会显得比较枯燥,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具体的案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形成一定的概念,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适当时候给予点拔。二、学情分析0913班,文化艺术专业,41位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