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及美国1787年宪法高考考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含义:又称议会制,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议会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特点:①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②实行三权分立和分权制衡原则③实行政党政治本质: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单元课标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1、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基础:2、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过程:3、各国民主政治(代议制)的形式:4、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二元制君主立宪制(1871-1918年德国)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法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稳定秩序、缓和矛盾、保证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享有政治、经济权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殖民主义)民主和专制斗争间的曲折、反复①经济基础:②阶级基础:单元知识体系复习策略1、抓住一条主线、关注两种政体、理解三个原则、突出四个重点。(1)一条主线: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2)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3)三个原则: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制;分权和制衡原则;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4)四个重点:一是英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完善;二是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基本原则、联邦制特点及两党制的发展完善;三是法国的共和之路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四是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课程目标: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考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课外阅读内容“《王位继承法》”、“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与“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材料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方向: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原因:英国具有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光荣革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并取得成功。启示: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需要结合政治传统,适合本国国情;要讲究改革策略,采取灵活的斗争方式。经济基础政治前提历史传统理论依据正式确立发展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光荣革命英国启蒙思想家的宣传《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制建立议会传统、有限王权英国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一、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和光荣革命(1640—1688)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反对斯图亚特王朝克伦威尔独裁1640年爆发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二、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发展过程(一)奠定基础:内容:制定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的法案——《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意义: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二)正式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议会、内阁的权力演变?1、前身:光荣革命前,枢密院是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2、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权力超过国王。议会主权至上(立法权、财政权)。威廉三世国王掌握行政权,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3、汉诺威王朝时,乔治一世国王不出席会议成为惯例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尔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国王失去行政大权。内阁掌握行政权。4、1721年,沃波尔开创组建内阁的先例国王失去行政权,议会行政权加强。5、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形成内阁遭反对,首相须辞职的惯例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获得行政监督权国王成为虚君6、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权利不断膨胀,成为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凌驾于议会之上。内阁分享了议会的立法权和财政权(三)完善:1832议会改革“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1、根本原因:工业近代化推动政治民主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享有政治权利的局面;新兴工业城市要求增加议会的席位。(四)强化:内阁专横(19世纪70年代后)立法方面:几乎垄断立法提案权;控制部分立法权;财政方面:篡夺议会的财政权;行政监督:加强对议会下院的控制;使得行政监督的有效性减弱;内阁权力膨胀,形成议会中的“第三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1、确立标志(权力从国王转移到议会)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2、发展:责任内阁制形成---(君主立宪制的核心)3、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选举权扩大)4、强化:19世纪末,内阁权力膨胀,凌驾于议会之上,形成“第三院”。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上院下院内阁选民司法独立任命大贵族选举组成议会多数组阁形式上任命负责权力中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国家象征统而不治)责任内阁(首相)与议会、国王的关系首相议会下院内阁(政府)对议会集体负责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形式任命不对国王负责女王(权力中心立法权)(行政权)(最高行政长官)(国家象征)司法独立(司法权)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2、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3、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虚君),作为国家象征。材料一(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佐理赞化,以安生民”。——魏千志《明清史概论》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明神宗实录》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某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1)据材料一、三,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明朝,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的政务。英国:资产阶级不满国王把持行政权;汉诺威王朝国王不谙英国事务,为内阁摆脱国王的控制提供了有利时机。(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行政机构(或皇帝的顾问机构);内阁对皇帝负责。英国:内阁是最高行政机构;内阁对议会负责。(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明朝: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落后于西方。英国: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