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艺术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执笔:李薇我校创建于1959年8月,原名三明市列东小学,隶属于三明市教育局,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学校确立了“为祖国未来着想,为孩子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2002年秋季开始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阶段。2003年秋学校向市教科所申请《小学艺术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立项,同时进入课题的实施阶段,2004年春该课题被列入市级一般课题,并于4月邀请市教育局领导、市教科所专家共同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三年来,本课题在市教育局领导、市教科所专家们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潜心钻研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工作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知识经济将在21世纪成为主导经济。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对教育提出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国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教育的必然选择。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己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促迸隶质教育取得突破件进展的关键位置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面对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提出了“综合课”这一新的概念,而“艺术综合课”正是其中的一门。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更为广泛地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艺术”也不再是以“音乐”、“美术”等单一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来,而是体现了更强的综合性。所以现代教2育要求我们要培养出懂得欣赏艺术、感知艺术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中的人。而艺术的感受、想象、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生会需要的综合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艺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它的目标设定着眼于使孩子从小喜爱艺术,形成一种终身追求艺术、参与艺术活动的取向,并为他们全面、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艺术素养。艺术课程是一种集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于一体的课程,它用艺术的感人形式,丰富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打动学生的心灵。它不仅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的综合,还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它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艺术教学探索各艺术学科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不仅使各种艺术形式相互渗透融合,还要积极建立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教育的整合。并且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使人文主题的显现与艺术能力的获得在教学活动中共存一体、互相支持。目前,培养综合性的人才要具有人文化精神,而提高现代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化精神的教育教学的切入点因该是“艺术综合课”的教学。综上所述,“小学艺术课教学模式研究”具有非常强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使学生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具体分别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这四个方面来研究。四、课题的界定新的艺术课程强调过去的注重专业技能知识转向现在的注重艺术感受、审美情趣;从封闭式的师讲生听转向开放式的个性张扬;从沉默、枯燥的课堂转向以游戏为主的课堂。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更能拓宽课堂空3间,使课堂更具开放性。《小学艺术课教学模式的研究》的提出,可以运用生态艺术理论研究适合不同艺术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五、课题的实施过程按照实施方案,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分四个步骤进行,其中2003年5月至8月为组织阶段,主要任务是课题申报立项,专题实施计划;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为实验阶段,该阶段是课题的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确立课题,并在实施中开展实践研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2005年2月至12月为探索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即一边实验一边进行阶段性小结及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收集与整理;2006年1月至7月为结题阶段,通过将课题研究论文汇编成册、学生作品汇编、课堂教学成果展示等形式对实验成果进行及时总结,并向市教科所的专家申请结题评审。(一)领导支持,优惠政策与严格管理并行。学校树立“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课改”的理念,出台《三明市实验小学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意见》,成立了各学科的课题组,音乐、美术教师成立了《小学艺术课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组,课题组组长有林启福校长担任,李薇、黄燕红、何来仙三人任副组长。学校同时出台《三明市实验小学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意见》,从过程研究的角度进一步细化操作程序,并对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按时上交《实验手册》的教师予以相应的课时津贴,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的积极性。(二)以音美教师的协作为出发点架起学科整合的桥梁正如国家教委的专家所言:“课程改革实验的道路上,不能出次品。”课改实验的顺利与否、质量优劣最终还要靠老师来落实。艺术课程,它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综合能力强的教师”来胜任此项工作。我校的音乐、美术教师基本上都吸纳到艺术课的研讨中来。那么,原音、美教师如何尽快完成由单一型向综合型教师的角色转变?怎样寻找切入点,达成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是不是每节课都必须有唱歌、绘画、戏剧和舞蹈等4内容呢?综合艺术的学科融合又如何体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呢?我们进行的是集体协作式备课,并将在备课中产生的困惑,擦出的火花及时向其他组员传递。从中不难发现,教师们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个体备课、个体研究与集体备课、共同研究的有机结合,使教师学会了在合作中获取、在沟通中成熟。共同的追求,不仅使教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将音乐、美术进行整合,也使得教师们的凝聚力大大加强了。教学实际情况也证明了音、美教师集体协作式备课在促进“学科交流”、“师师沟通”、“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可取之处。(三)研究过程与方法1、探索课题研究的方法a、文献法收集国内外相关信息资料,借助现有的已见成效的理论和经验,开展并只实验研究。b、调查研究法通过访问、采访、填表等方式对研究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资料作为实验基本内容基本材料。c、实验法提出假设,以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相关经验和必要条件进行实验、验证和推断。d、经验总结法加强对原始资料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总结,按研究过程写作各阶段总结。2、建立研究的相关保障a、师资建设结合课题组教师培训,在教师中开展艺术教学基本功训练,整体提高教师的艺术素质;对在职艺术教师加强培训力度;邀请艺术教育能手、专家来校现场指导。b、设施建设利用学校已有的艺术专用教室(音乐、舞蹈、绘画等)已有的艺术教育设备(钢琴、音响、影碟放影机等);已有的学校闭路电视网,每间教室配有电视机。3、构建新型的艺术教学模式(a)新型的艺术教学模式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5活动是每个孩子喜欢的,但并不是每个活动都会喜欢。要引起孩子的注意力,那么准备活动的物质材料应该是有新奇性,能迎合孩子的兴趣与心理的东西。图片赏析、音乐感受都要与孩子的心理年龄相适应,与孩子的认识水平相协调。如是一年级的艺术课,那么教师所做的准备工作就是大量的,如《小交警》这课,就需要教师做许多交通工具的卡通图片以用于实际的活动中。(b)艺术课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的活动:生生密切的合作,师生亲切的合作,集体愉快的合作。活动的开放性应该是广阔的。它不仅仅是学生每个人都在集体中活动,它应该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活动,学生与教师的亲密合作活动,整个班级体的共同合作活动。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是间接的,适时的,引导与合作性。教师也应该开放性地和学生一起活动。(c)艺术课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各个学科综合的开放:艺术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开放性,作业内容要求的开放,师生、生生交流的开放性,活动场所的开放性。(1)作业要求的开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的作品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2)师生、生生交流的开放性:则是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活动场所的开放性:即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艺术美的育,可以在郊游、参观、劳动、体育各种得到活动中美的教育。六、课题实验成效涓涓细流终汇成河。三年来,课题实验小组成员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案例分析、课后反思等行动研究法,较好地落实了研究方案中的各项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使学生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6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1、民主化原则下的“问题——讨论——体验”模式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是创造者的重要人格特征。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营造民主和谐的课题气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质疑提问的学环境。为使学生的认知活动经常性接受挑战,思维不断被激活,在学习中不断产生新的灵感、新的问题和新的创意,实验教师特别注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主张,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以张扬。2、个性化原则下的“选择创作表现”模式师生间自由轻松地讨论是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条件,自我实践的创作机会,自我表现的创新舞台,无疑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自由积极地参与达到了至高点,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力在群体思维的碰撞中得到锤炼。3、主体性原则下的“创作——互动——创新”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小组内、学生间或师生间的合作学习为其基础,共同参与为目的。在活动中,生与生,师与生、相互合作,多维互动,在互动中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4、实践性原则下的“超文本——开放性——社会化”模式艺术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在实践性原则可通过以下模式来实现:a、组建各类艺术兴趣小组。为学生自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b、开展艺术系列活动。美国《零点项目》研究揭示:几乎所有的领域中,个体的感知或理解能力都比创作能力发展来得早。但是,艺术领域内的情形却要复杂得多,至少某些意识领域内,理解能力要落后于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等。7C、将艺术融入生活。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的心灵,培养创造美的能力。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我们把艺术教育延伸至家庭,融于生活。要求每个学生根据家居条件,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利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创设“家庭音乐小天地”,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交流、参与、定期评比。拓展了学生的艺术天地,增进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家长、孩子与孩子间的和谐关系。七、体会与反思1、学生的创造性与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年多来,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个性发展明显,兴趣爱好突出,我们在进行艺术模式的探究后,使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动手、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2、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三年多的实践,参与实验的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科研意识大大增强,他们攥写的科研论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自己的实验观点和实验思考,经过三年多的研究,教师们又向科研型的教师迈进了一步。3、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艺术课教学模式的方法。我们在艺术活动中所研究的方法是有共性的,不仅适合于艺术课程,同时也适合于其他整合性的教育活动。课题组成员摸索出一套适合小学艺术课教学模式的方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