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知识管理与知识创造(1)7.1知识管理1第7章知识管理与知识创造7.1知识管理7.2知识创造7.3大数据与关联知识27.1知识管理7.1.1知识管理的形成7.1.2知识管理基本原理7.1.3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37.1.1知识管理的形成7.1.1.1知识经济7.1.1.2知识管理的形成47.1.1.1知识经济“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是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首先提出的。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在国际组织文件中使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新概念。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在20世纪60年代,预言“知识将取代资本、机器、原料与劳动力等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51.知识经济兴起的重要因素信息化与全球化,是知识经济得以兴起的两个重要因素。(1)信息化影响(2)全球化影响6(1)信息化影响知识经济的来临,是在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产生的。1)摩尔定律(moorerules)英特尔(Intel)创办人戈登·摩尔认为,半导体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而半导体的价格却保持不变。摩尔定律揭示了半导体和计算机工业作为信息产业内部的动力,以指数形式实现持续变革的作用。这种局面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72)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slaw)以太网设计者罗伯·梅特卡夫认为,互联网络不仅呈现了超乎寻常的指数增长趋势,而且爆炸性地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的渗透和扩张.计算机网络的价值等于其结点数目的平方。也就是说,计算机网络数目越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就越大。8这个定律在网络时代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越多人使用的软件、网络、标准、游戏等,其价值就越高,也越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因此系统开发者可以用低价(或是免费)来吸引使用者,一旦使用者数目达到了临界点,网络效用以几何级数增长以后,开发者就可以对使用者提高收费。梅特卡夫定律颠覆了传统经济“报酬递减定律”,描述了数字经济“报酬递增定律”。9(2)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的一体化,指大公司的跨国经营、金融的国际化相互依赖的加深。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多地相互依存。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越过边界的流量越来越大,可以充分反映出这一点。10从1989年到1996年,商品和服务越过边界的贸易额以平均每年6.2%的速度增长,几乎为同期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3.2%的两倍。全球化的经济使知识成为了最重要的资源,唯有有效管理与开发组织知识,企业才可能建立跨国竞争的核心优势,使得传统的工业经济向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过渡。112.知识经济的含义知识经济具有这样两重含义:(1)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产生、分配及使用上的经济。(2)以知识资源的拥有、配置、产生和使用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所形成的经济形态。12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①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②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③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④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133.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1)电脑和网络的使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在知经济时代,电脑和网络的普遍使用,提高了知识与信息的使用效益,在此基础上的知识网络将组织、地区、国家,以至全球的经济连成了一体。(2)知识和人才成为了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产业的基础,但知识是无形的,这样,新型的人力资源成为了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成为了知识产业的支柱。14(3)网络化、虚拟化成为了生产的重要特点网络可以联结不同的生产部门,不同的生产厂商,通过信息技术组成虚拟组织,工业生产应对顾客不断变化需要的能力大大提高了。(4)经济全球化造就了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实现了全球化,每个国家和企业都可以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在全球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15(5)终生学习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势所趋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重要性特别突出,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让终生教育成为必要,教育要为社会创造更多进修的机会,提供社会大众一个学习的场所,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167.1.1.2知识管理的形成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知识管理将使组织和个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并做出更好地决策。最早提出“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一词有两人:美国知识研究学会董事长卡尔·维格(KarlWiig)于1986年在苏黎世国际劳工组织会议的报告中提出“知识管理”一词。另一个是瑞典企业家与财经分析家卡尔斯威比(KarlSveiby)博士于1986年也使用了“知识管理”一词。17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博士(IkujiroNonaka)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创造转化模型.这个模型已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经典基础理论。野中郁次郎特别强调隐性知识和知识环境对于企业知识创造和共享的重要性。187.1.2知识管理基本原理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知识管理的对象是人和组织知识管理的内容是知识的流程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竞争力,并做出更好地决策。197.1.2.1知识概念与知识分类1.知识概念世界银行1998年出版的《世界发展报告》以“知识和发展”为主题,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定义为:数据是数字、词语、声音、图像;信息是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知识是用于生产的有价值的信息。202.知识的属性(1)知识具有价值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对知识进行有效地管理,使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不断深化,来指导公司战略决策和公司运营,并在实践中评价知识的价值。(2)知识具有积累性社会知识就在人类社会实践(劳动)过程中不断积累,并得以延续和更新。个人的知识得益于社会知识的积累沉淀。知识的积累是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的前提和基础。21(3)知识具有隐含性和外显性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能创造价值,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将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的关键。两者可以相互转换,通过运用提示、比喻、类比和模型,可以将存在于整个组织中有价值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容易传播的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也必须尽快地再转化为隐性知识,形成个人的技能。强调知识的隐含性是对传统经济理论中关于知识认知的一个重大突破。22(4)知识具有非消耗性和非稀缺性物质资源是可以耗尽的,而知识则可以生生不息。取之不尽是知识重要的资源特征。知识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被消耗,而且还会产生增值。由于知识的这种特性,人类就可以摆脱种种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人力资本理论和知识资本理论认为,决定人类前途是人的知识和和能力。23(5)知识具有共享性和独占性知识共享是知识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属性,知识共享并不消耗知识本身。知识一旦被发现并公开,就会被更多的人掌握和使用。知识拥有者对知识的独占和知识本身要求的知识共享构成一对矛盾。如何解决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解决组织知识共享和独占的问题是知识管理的任务之一。24(6)知识具有创新性知识因其有创新性才能够不断增长,知识的增长和积累是以知识的创新性为前提的。知识因具有创新性,人类社会的知识存量(某一时间上全社会所拥有的全部知识总量)才不断地增加,知识流量(某一时间内全社会所拥有的知识增减量)才能不断加大。253.知识分类(1)科学知识的分类现代科学知识一般分为2大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哲学知识则是关于自然、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6(2)OECD对知识的分类知识分为四类:Know–What,Know-Why,Know–How和Know–WhoKnow–What知识:知道是什么的知识,是指可以观察、感知的知识,即关于事实与现象的知识。这类知识包括我们传统上所说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27Know–Why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主要指科学理论与规律方面的知识。包括自然原理或法则的科学知识。对于企业而言就是研发、生产、销售等的方法和规律。OECD认为此类知识在多数产业中支撑技术的发展及产品和工艺的进步。28Know–How知识:知道怎样做的知识,是关于技能和诀窍方面的知识。例如研发人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经验、有经验的维修工程师维修设备的经验和技术。Know–Who知识:知道是谁的知识,即知道谁有知识的人际知识。有了这种知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很快地知道应该请教谁。这是关于人力资源、人际关系及管理方面的知识。29Know–What和Know–Why知识是客观知识,也称显性知识,它可以转化为信息并进行编码;Know–How和Know–Who知识属于隐性知识,不容易度量和编码。30查尔斯·萨维奇又增加了两种知识的分类,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补充:Know–Where知识,知道何地的知识,掌握做事的最佳场合(空间感)。Know–When知识:知道何时的知识,适时把握时机(时间感)。企业经理们最需要的重要知识是判断性的知识,如Know—When(知道何时)和Know—Why(知道为何)。31(3)按知识的表现形式分类知识分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就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容易交流和共享”,这类知识一般存储在文档或计算机系统等载体中。“隐性知识”则是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都属于这一类。327.1.2.2知识管理内容知识管理内容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1.知识获取企业为了获取知识通常采用兼并和租赁方式。企业间的兼并的目的是要获取被兼并企业的知识和人才。租赁的常见方法是企业在经济上支持高校或研究机构,以获取知识的使用权等。33个人获取知识方法是采用逻辑推理方法,即归纳方法、类比方法来得到新知识。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技术是以归纳学习和类比学习为主体,完成对大量事例的知识获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对医院中大量病例与诊断利用示例学习算法(如AQ11,ID3、IBLE等算法)能计算出对病症诊断的知识。342020/3/24352.知识共享知识从一个人、群体或组织转移或传播到另一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活动。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36(1)知识共享的目的与意义知识在共享的状态下能够给组织和个人带来更大的益处知识共享打破知识垄断,促进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的增长。知识共享架起知识和生产力的桥梁,实现知识增值。知识开发→实施共享→生产力,将组织知识转化为生产力。37通过知识共享和协同工作,把每个人的知识特长聚集起来,转变成企业组织的整体能力。知识共享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特征。根据IDC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共享而导致的经济损失超过300亿美元,也就是平均达到6000万美元,这个数字已经抵得上国内一个大型企业一年的营业收入。38(2)组织内知识共享策略1)创立组织知识共享的文化,在员工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Putnam指出:“一个普遍交往的社会要比相互间缺乏信任的社会更有效率,信任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392)降低组织成员知识基础的差异性,减少由于员工对知识共享评价的差异性带来的损失明确组织职位对成员知识基础的要求,并努力了解员工完成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确保员工具备完成职责所需的基础知识,使全体员工对本企业所需的各种知识有所了解。403)设定原则,甄选具有潜在价值的共享知识①分析组织的长期规划和目标。②对关键活动和业务流程进行分解,寻找为完成这些活动和业务所必须的知识,显示知识杠杆点。③发现知识杠杆点中的有关人员。④根据知识分类确认知识在组织中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情况。413.知识运用(1)概述知识应用就是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当企业面临新的问题时,借助企业所掌握的显性或隐性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以解决问题,为企业创造价值。(2)知识创造价值知识应用一种是直接把知识作为产品转让或者售卖,从而获得收益,实现知识价值;另一种是将知识内化为企业理念、文化、业务流程、经营管理和技术开发之中,以获得财务和非财务的收益,这是知识创造价值的最重要途径。42(3)知识复用知识应用中还要解决知识的重复性使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