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说课稿1随机事件襄阳市实验中学蔡玲莉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一节“随机事件”.2.内容解析根据《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对于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能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定性描述.本节课将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和富有时代气息的现实问题作为例子,引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分析和归纳,进一步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定性的认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定量刻画做好铺垫.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可以相互转化.(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3)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和归纳等过程,体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会判断哪些事件是必然事件,哪些事件是不可能事件,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能列举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这三类事件,并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出来.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会判断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实验,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通过感性认识了解了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本节课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给出随机事件的概念.随机事件是概率的切入点,从定义的表面上看好像很容易理解,可是由于这些问题设计的范围太宽广,要真正理解并掌握随机事件的定义对学生来说很困难,随机事件强调“在一定条件下”,这里的“一定条件”是指“相同条件”,教学中需用实验来体会,而不能用言语2016年湖北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说课稿2来强调.本节课的内容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想象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讨论,在形象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加深认识,在这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如何控制和把握好时间也是关键所在,所以课前准备要充分,否则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怎样对学生“动”起来后发生的各种令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是教师随时要面临的.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四、教学策略分析1.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选择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索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观察、猜想、实验、分析和归纳中真正有效的理解和掌握知识.2.学法分析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自主探究、分组实验、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动手实验,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3.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本节课以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为主,通过实物操作以及动感的画面,并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获取新知,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如下的情景,请看大屏幕……多变的天气总是难以预料,雨后的彩虹并非次次都能见到,掷出的骰子有着未知的点数,抽签的结果总是令人意想不到,转动的转盘不知会停在何处,玩石头、剪刀、布时,总猜不到对方出什么……这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能确定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对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有初步的感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困惑,好奇地进入到新一章的学习中,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的佳境.活动二、走进生活,探索新知1.天气预报——我来查(1)根据天气预报,回答下列问题:①小明今天一定穿长袖上衣吗?②小明今天可能穿羽绒服吗?③小明今天可能穿羊毛衫吗?2016年湖北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说课稿3(2)根据天气预报,下列现象,哪些必然会发生,哪些不可能发生,哪些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①荆州市今天最低气温是-50°;②小明今天外出带雨具;③小明今天去参观荆州博物馆必然会发生必然事件事不可能发生不可能事件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随机事件2.交通工具——我来选小明家距离“万达广场”大约有6公里,你认为他们可能选择哪些方式到万达广场?在通常情况下:①步行(50分钟)②骑自行车(20分钟)③坐公交车(10分钟)(1)若在不考虑时间的条件下,“选择坐公交车”这一事件是事件;(2)若想在15分钟内到达的条件下,“选择坐公交车”这一事件是事件;(3)若想在5分钟内到达的条件下,“选择坐公交车”这一事件是事件;思考:为什么“选择坐公交车”这同一事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在必然会发生必然事件一确定事件事定不可能发生不可能事件件条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随机事件下【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整个活动过程自然、生动,迁移默化地将实际问题模型化.活动三、是非判断,巩固新知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1)太阳从东方升起;(2)姚明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未投中;(3)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360°;(4)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5)购买一张彩票中奖;(6)通常加热到100℃,水沸腾;(7)万达超市做促销活动,凡购物满100元(可累计)即可参加转盘抽奖活动,小明和姐姐购物花了98元,小明和姐姐参加了抽奖活动.【设计意图】巩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加深理解,问题(7)为下面转盘抽奖活动做铺垫.活动四、动手实验,再探新知2016年湖北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说课稿4抽奖活动——我来转如图是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质地均匀的转盘,指针的位置固定,转动的转盘停止后,其中的某个扇形会恰好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指针指向两个扇形的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1)“获得一等奖”这一事件是事件;“获得二等奖”这一事件是事件;“获得三等奖”这一事件是事件;“获得幸运奖”这一事件是事件;(2)获得各种奖项的可能性一样大吗?(3)学生动手实验实验规则:一个同学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另一个同学记录指针指向的数字,交换转动,重复上述过程10次,并把统计结果填入表格:组次获得一等奖获得二等奖获得三等奖获得幸运奖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合计(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5)能否改变转盘上某些奖项所占的份数,使指针指向各种奖项的可能性大小相同,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分析和归纳进一步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定性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更加深刻.活动五、跟踪训练,拓展新知小明和姐姐通过转盘游戏,赢得了一张电影票,两个人都想要,怎么办呢?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游戏规则一:如果向上一面的点数是偶数,则小明赢;如果向上一面的点数是奇数,则姐姐赢.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游戏规则二:用向上一面的点数再加上这个点数,如果它们的和是偶数,则小明赢;如果它们的和是奇数,则姐姐赢.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骰子游戏,对可能性的大小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既体会到随机事件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活动六、全程回顾,梳理新知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你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1.知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016年湖北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说课稿52.方法:观察、猜想、实验、分析和归纳【设计意图】本节课从知识、方法两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七、达标测评,反馈落实1.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1)吸烟有害健康;(2)随意翻一下日历,翻到的号数是奇数;(3)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4)水中捞月.2.已知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的比约为3:7,如果宇宙中飞来一块陨石落在地球上,“落在陆地上”与“落在海洋里”哪种可能性大?3.足球比赛前,由裁判员抛掷一枚硬币,若正面向上,则由甲队先开球,若反面向上,则由乙队先开球,请问这个开球规则公平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一组达标测评题,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情况,也是对教学重难点的一个考查.活动八、分层作业,课后延伸1.必做题:课本第134页,第1题2.选做题:从4名男生和6名女生中选6名学生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规定女生选n名,当n为何值时,男生小刚当选是:(1)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3)随机事件.【设计意图】作业采用分层形式面向全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六、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课以“小明一天的活动”为主线,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整个活动生动、自然,积极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与探索发现的机会,并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兴趣,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了随机观念,提高了随机思想,达成了教学目标.从简单的复杂,由浅层思维到深度思考,从独立思考到合作探究等变式题,让学生从感悟到感知、到内化、到迁移新知的升华过程,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原则,凸显了数学教学的本质.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学生熟悉的转盘抽奖游戏入手,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实验探索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通过收集数据,引导学生整理生成全班的“大数据”,进而提出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知识的难点处,设计合作活动,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作用.3.整节课紧紧围绕着随机事件展开,各各个环节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不断深入理解随机事件的同时,初步感知整个章节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开放性的结尾不仅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还为后面概率的学习做了铺垫.2016年湖北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说课稿6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黄石八中张翀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2.内容解析模型思想、几何直观都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之一.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都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函数的基础.利用函数图象研究方程的根,是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重要途径.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突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解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零点,其几何意义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分布与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位置关系相关联.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几何意义;掌握解抛物线与x轴的位置关系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之间的对应关系.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经过问题情境一般化构造二次函数模型;问题情境特殊化创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解决再归纳的过程,使学生得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从而实现重点的突出.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何意义(抛物线与x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2)掌握抛物线与x轴的三种位置关系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3)会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公共点的横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ax2+b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