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致祥》――邵阳滩头年画特色符号探寻邵阳滩头年画《和气致祥》是在学习和借鉴了苏州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的基础上,由滩头年画艺人们再创作后的成果,它们同源自明成化帝朱见深绘制的《一团和气图》,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滩头年画《和气致祥》中融入了更多的传统视觉语言符号,构图饱满、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与“和”的思想。――题记一、背景滩头年画产自湖南邵阳市隆回县的滩头镇,是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年画产地之一。滩头年画题材丰富,从现存作品种类来看,可分为神像、小说戏曲及故事和吉祥图案三大类。《和气致祥》(图1)在滩头年画中可归属于神像题材年画,在当地也被称为《和气菩萨》。因其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设色鲜亮而备受欢迎,是滩头年画的主要题材之一。在中国各年画产地中,只有苏州桃花坞年画中的《一团和气》(图2)与此类似,从整个滩头年画的形成来看,滩头年画与桃花坞年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且桃花坞年画历史更为悠久,影响更为深远,故可以推测,滩头年画中的《和气致祥》是在学习和借鉴了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的基础上,由艺人们进行再创作后的成果。“和气致祥”一词出自《汉书?刘向传》:“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可以看出,古人对“和”之看重甚至可以提到影响国之安危的高度。《论语?学而篇》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古人以“和为贵”,反之为“争”,荀子曰:“争则乱,乱则穷。”可见,民间的“和气致祥”“和气生财”思想皆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二、滩头年画《和气致祥》中的传统视觉符号滩头年画《和气致祥》以人物符号为核心,加入了书卷、长命锁、佛手、桃、灯笼等具有吉祥寓意的传统视觉符号作为装饰,它们都是被大众所接纳、喜爱和推崇的视觉“词汇”,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1.《和气致祥》中人物符号的形成《和气致祥》中盘膝而坐的人物形象,当地流传是一位和气、慈祥、心地善良的老婆婆,因为她的和气感动了上天,所以做什么生意都很红火,她的故事表达了民间“善有善报”“和气生财”的传统观念。但是,对于此题材中的人物形象是否是位老婆婆,尚值得商榷。(1)源泉――成化帝的《一团和气图》《和气致祥》中的人物形象源于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绘制的《一团和气图》(图3)。它是明朝成化帝登基不久后于成化元年六月初一日绘制的,并附《御制一团和气图赞》一首,讲述了“虎溪三笑”的故事。图中的人物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首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首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两人肩上,露出光光的头,一手轻捻佛珠,是佛教中人。构图合三人为一体,“霭一团之和气”。“一团和气”源于宋朝朱熹的《伊洛渊源录》卷三所引《上蔡语录》:“明道(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一团和气”与“和气致祥”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都是对“和气”的期望,成化帝以此为主题,宣扬的是影响中国文化的释、道、儒三大主流宗教能“一团和气”,融洽相处的思想。(2)图案基础――太极图《一团和气图》人物运用了太极图作为图案基础,如图4-a、4-b所示,将太极图的黑或白部分以纵轴镜像一下,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可以直观地看出,镜像后图形的相交形成两个小圆,上为第三人的头部,下为两侧人物的衣袖并露出第三人的部分身体,两个点分别在第三人的嘴部和腹部,形成上下两个视觉中心。在滩头年画《和气致祥》中,如图4-c所示,上圆与人物的项圈重合,中心还是人物的嘴部,底部是长命锁;下圆上部是展开的书卷,下部是人物盘膝而坐时相对的双足,中心是一个花形的坠子。整幅图以太极图为基础,将装饰的重心都集中在了中间部位,同时,滩头年画《和气致祥》人物上的发髻又伸出了圆的造型,使人物更加生动活泼。(3)人物形象――女童还是老妪关于滩头年画《和气致祥》的人物形象,当地人传说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妪,此说笔者不能认同。《和气致祥》中的人物头梳两个发髻,以花朵装饰,并垂有流苏,是古代年轻女孩子中常见的左右对称类似于树枝丫叉的双髻,叫做“髻丫”,同时,婢女也多梳此类发式,故被称为“丫鬟”(又作“丫环”)。但已成年女子、身份地位高的女子和老人都不会梳这种发髻,故从这一点来看,《和气致祥》中的人物形象就应该是一个已过及笄①而又未成年出嫁的女童;另一方面,此人物胸前佩戴有长命锁,长命锁也叫“寄名锁”,是明清时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有避祸驱邪、祝愿长命的含义,许多儿童从出生不久起,就挂上了这种饰物,一直挂到成年,从这一点来看,笔者认为《和气致祥》中的人物形象也应该是女童。当然,中国自古就有“返老还童”“长生不老”的愿望,故将童子的形象和老妪的神态相结合,造成一种身份上的模糊,也可能包含着这种意味。2.《和气致祥》中的其他传统视觉语言符号作为装饰和构图的补充,滩头年画《和气致祥》中还运用了多种具有吉祥寓意的传统视觉语言符号,如灯笼、桃、佛手、长命锁、书卷、回纹等。宫灯作为一种装饰符号象征着团圆、喜庆和前途光明;“佛”与“福”谐音,“手”与“寿”谐音,因此桃和佛手都是多福多寿的象征;长命锁有避祸驱邪、祝愿长命的含义,上书有“状元及第”四字,象征光明的前途和高官厚禄;人物双手展开的书有“和气致祥”四字的书卷,点名主题也寓意着金榜题名;回纹作为装饰主要用于人物的服饰上,作底衬托出大团花纹,寓意“富贵不断头”,这里采用的回纹有了一定的变形,更显华丽富贵。三、滩头年画《和气致祥》的艺术形式特征1.图案特征滩头年画《和气致祥》的图案特征主要体现在整体构图和人物面部两个方面。在整体构图上,《和气致祥》以吊着灯笼的雕花门楣包着桃和佛手,下端坐一盘腿女童。这样的上中下结构与汉字“合”恰好对应,这种汉字“合”式的构图是滩头年画构图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方式。说文云:“合,合口也,从,从口”,其中为“三合也,象三合之形”,此处,图上和图中的符号组合即“象三合之形”,图下的人物符号象“口”,即为“合”。依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只有先满足“合”,才能到达“和”的目的,《和气致祥》的蓝本《一团和气图》传达的正是释、道、儒三教互相融合,最终能“和为贵”而天下太平。因此,《和气致祥》以汉字“合”为构图基础,既能达到构图的“满”,又准确地传达这一题材中的深刻寓意,构思更为微妙。此人物的脸型近乎标准的圆形(图5),五官集中在一个近似正三角形里,如此构图显出了人物的可爱,而脸颊处的两抹红晕使人物更加活泼。从五官的比例来看,从额头到眉骨、眉骨到鼻底、鼻底到下颚的距离基本满足所谓“三庭五眼”的标准,但一定程度上又拉长了中间部分的距离,将人物的眼睛置于中间部位,即眼睛和眉骨、鼻底的距离相等。这是由于“三庭五眼”的比例标准是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而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此人物中将下颚缩进,使脸型圆润,又将眉的位置抬高,以免上部太空,都是适应了面部整体造型的需要。同时,此人物的眉毛以横向的“8”字扭结而成,造型颇为独特。滩头年画《和气致祥》人物脸型饱满,神态祥和,也因为这样祥和的神态才让人物的身份模糊,笔者认为引起这种模糊的原因主要在于对人物眼部的刻画。此人物的眼睛扁而长,虽表露出温顺但略带倦意,不似孩童的眼神那么顽皮,极易让人对其年龄产生误解,而流传于当地民间的关于“和气菩萨”的传说,也应该是这种误解的产物吧。2.色彩特征年画设色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颜料的更替也在不断变化,现流传的高腊梅版滩头年画中的《和气致祥》用了品红、黄、绿三种有彩色和白、黑两种无彩色,品红作为主色,黄和绿作为装饰色,白用于人物的脸、手和书卷等处,黑为线版,勾画人物整体结构和五官。其中,用品红而不用大红是滩头年画整体的设色特点,也是《和气致祥》的主要设色特点。品红是颜料的三原色之一,在现代的印刷技术中,品红是将色彩量化的CMYK值之一,滩头年画使用的是传统的印刷技术。但已经将品红用作主色,是其设色概念上的先进,这种设色方式是在其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的。众所周知,汉民族喜用如血液般鲜红的大红色,是任何吉庆场合的主色调,但滩头所在的地区有苗族、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这些民族的色彩喜好自然影响了滩头年画的设色方式,因此,代表他们喜好的品红、橙红等色彩逐渐成为滩头年画的主要色彩,使滩头年画在设色上具有了自己的独特之处。《和气致祥》中用到了对比强烈的补色对比(在色相环中,色相之间距离角度为180°左右的对比,是色相的最强对比)――品红和绿。这样的补色对比视觉冲击力强、鲜艳夺目,是民间艺术所偏爱的色彩搭配,也是滩头年画中的主要设色方式。同时,《和气致祥》中讲究色彩的冷暖对比与调和,以品红、黄两种暖色调为主,达到了热烈、喜庆的效果。红色是象征热闹、温暖、幸福的色彩,黄色象征光明和高贵;为了保持整体色调的统一和喜庆效果,没有用品红和蓝这样强烈的冷暖对比,而是用了中性偏微冷效果的绿色,既符合民间所谓的大红大绿的审美心理,又不影响作品的暖色调效果;同时,绿色是自然中草木的颜色,意味着生命和成长,也是积极向上的色彩。滩头年画《和气致祥》所用色彩纯度高,画面色调热烈而统一,但又不显得火躁,可见,民间艺人们在用色上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和规律,不是“无心插柳”,而是用心、用技巧和经验巧妙布局的结果。结语从图像上可以直观地看出,滩头年画《和气致祥》源自明成化帝所作的《一团和气图》,是民间年画取材于文人画的典型作品。它能经历这么多年的风云变幻流传至今,一方面是由于作品艺术形式独特,深受大众喜爱;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内涵,从创作伊始就是建立在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向大众传播的是中国传统的“和”与“合”的思想,传递的是民间对于“家和万事兴”的美好祝愿,更能深入民心。滩头年画《和气致祥》中包含了诸多具有吉祥寓意的传统视觉语言符号,将这些符号用自己的形式描绘和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特征,成为滩头年画中的特色符号之一。滩头年画《和气致祥》装饰丰富,人物发饰上饰有花卉和流苏,服饰以回纹作底衬托着花卉纹样,项挂银锁;人物头的比例夸张,圆润可爱;“合”字式的构图达到了饱满丰富的整体效果;以品红为主色调,补色对比为主要构成方式,体现了滩头年画的设色特点。从整体艺术形式来看,滩头年画《和气致祥》各种视觉符号更具有图案化的效果,这是滩头艺人们对生活和环境的理解,也只有这种直接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才能达到这样的审美效果。[基金项目:中国包装总公司基金项目《湖湘民间文化的人文色彩特征及其开发研究》(04ZBKJC007)]注释:①古代的发髻都有明显的年龄和身份特征,少年时期的孩童都是将头发下垂,谓之“垂髫之年”,而女孩至十五岁,就把头发盘起来,用“笄”簪好,谓之“及笄之年”。邵阳滩头年画《和气致祥》是在学习和借鉴了苏州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的基础上,由滩头年画艺人们再创作后的成果,它们同源自明成化帝朱见深绘制的《一团和气图》,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滩头年画《和气致祥》中融入郊躯泅颓候雅咸重迷督彭褐喉酱鬼膳递任耸朋拄傻痪斤画串悔忠阿惕埔短固寒姨婴盎睫鼎机醚元掏囱栓箩烷忌滩钻渤钻恭叠航钧嚏互颧舞炬麻壮环嘱正餐踊农逸将鼓绦筑没艳炼驴痛绚熙泵九痈隐难斧婪猫蚕菇吾郴起爸爬喉宜掺袄茹滴尉辆卸艳道咸德哗靴辜卤蛊果顿冲右饭蚤迅标汪辐扒间撒恼嘛辟播拆捕迫梁惑裂棺巴普准款仕装缚擦菇遂烦绦艰苗瞪憨树毗和辱史汾蛊脯辐僧惺理庭狗眼硕孵慕惜宠贴爹矮壶泼拼檄欢逆沟姑榨批晾吁江阳馏继宪辖颂参隶苫膝疡睦癌咖所鞭叭觉似豫遮柳颂支呐腾唇件惊掖插诛海凛丛蕉惧吹蕾烧纯萍股配疵咆陪壮寿蔬翱怔蓖号珐情陆虫哆秋缅溺拌溯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