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二《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营养物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营养物质》是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四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包括糖类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过程以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同时通过人营养物质代谢的学习对于人体健康有相关认识与了解。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相对繁杂的糖类代谢、脂类代谢以及蛋白质代谢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由于本章节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乎到个人的身体健康,因此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关联之处,学生对课本内容会产生一定的的兴趣,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此特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糖类代谢过程。2、识记脂类和蛋白质代谢过程。3、知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文字图表”总结知识,培养对知识的概括归纳能力。2、理解“三大代谢”的生化机理与人体健康的内在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学会合理膳食,自我保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学习,初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生物、认识自然。2、通过“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介绍,初步懂得预防疾病的生活常识。教学重点1、糖类的代谢过程。2、脂类的代谢过程。3、蛋白质代谢过程。教学难点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展示美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早餐吃了些什么?有哪些营养物质?学生答:牛奶、鸡蛋、包子等。教师作相关补充。提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引导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质能否直接进入细胞,引出需消化吸收的知识。我们每天吃的营养物质都到哪里去了?学生答,教师引导分析。多媒体显示消化、吸收过程,引出糖类代谢。学生观看演示效果,并思考。充分发挥多媒体动态画面的效果,让学生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思考。糖类代谢教师引导回顾糖类知识。提问:糖类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糖类大致分哪几类?在我们一日三餐的食物中所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什么?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糖类由C、H、O三种组成;糖类大致分为单糖、双糖、多糖三类。一日三餐的食物中所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淀粉。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人的消化系统及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并提出“淀粉在消化道内是如何消化的呢?”学生随着教师的演示逐一回答。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教师提问:小肠中经淀粉消化分解而来的葡萄糖是如何被运输到血液中的呢?学生讨论:主动运输还是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各是由几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均为一层)主动运输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载体和能量)归纳: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又以同样的方式进入毛细血管,此时的葡萄糖被称为“血糖”。即:葡萄糖的吸收过程是:(小肠)葡萄糖血糖(血液)主动运输肠、胰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肠、胰麦芽糖酶教学过程糖类代谢教师提问:葡萄糖吸收后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供能后多余的血糖何处去?剩余的血糖又去向何方?学生带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阅读P82/“1、糖类代谢”的相关文字内容。知识点离不开书本,要求学生脑中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罗列糖类代谢过程中的“三来源、三去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教材图表进行讨论,说出糖代谢的三来源、三去路作为本章的重点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自行探索加深印象。食物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供能肝糖原分解血糖合成糖原非糖类物质转变转变成脂肪、某些氨基酸补充知识点:人体活动能量70%来自糖类代谢;合成糖元组织器官不只肝脏、肌肉;葡萄糖转变成氨基酸是非必须氨基酸。学生根据教师所补充的知识点,进行相关记录。在原有基础的知识上,拓展知识面。教师出示题例,根据题例图解回答下列问题。学生讨论:A、B、C指是什么物质?a、b、c指的是何种变化?根据题目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复习。师生归纳:通过课堂讨论和题例分析,共同归纳出血糖在体内的变化过程。教师设疑:若人体的血糖含量不在80~120mg/dL的正常范围内,将对人体的健康有何影响呢?学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点,和生活实际对低血糖和高血糖及糖尿病的症状、界值、原因、缓解治疗的措施展开讨论。了解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将知识活学活用于现实生活中。师生归纳:血糖正常值(80~120mg/dL)低血糖早期症状(50~60mg/dL)晚期症状(45mg/dL)高血糖(130mg/dL)→糖尿(160mg/dL)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糖类的代谢,大家明确了糖类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那么,脂类和蛋白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回答:(1)C、H、O还有N、P;(2)脂肪、类脂、固醇类等;(3)脂肪。在教师引导下复习原有关于脂类物质的相关知识,从而便于学习本课的新知识。复习提问:脂类主要由哪几种元素组成?脂类主要包括哪几类?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什么?脂类代谢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人的消化系统及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并提出“脂肪在消化道内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讨论:胆汁、肠脂肪酶、胰脂肪酶的分泌场所和生理作用。通过演示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脂肪脂肪微粒教师提问:小肠中的甘油和脂肪酸是否与葡萄糖的吸收过程相同呢?学生讨论:葡萄糖是由小肠绒毛中的什么吸收的?甘油和脂肪酸主要是被小肠绒毛中的什么吸收?甘油和脂肪酸是如何进入血液的?在教师指导下回答: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淋巴循环汇入血液。教师强调:小肠内的大部分甘油、脂肪酸先进入小肠绒毛中的毛细淋巴管,再随淋巴循环汇入血液循环,而小部分的甘油、脂肪酸直接进入小肠中的毛细血管。师生共同归纳:(小肠)脂肪..(血液)教师提问:小肠内的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后,大部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血液中的脂肪随血液循环将储存在哪些组织和器官?脂肪在肝脏和肌肉等处发生何种变化?学生结合教材图表分析讨论,并回答:再度合成脂肪;皮下结缔组织、大网膜、肠系膜;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后,或氧化分解为CO2和水,放出大量能量,或转变为糖元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逐渐引到脂肪代谢的重点:脂肪代谢的三来源、三去路。胆汁肠、胰脂肪酶甘油脂肪酶甘油脂肪酸吸收、运输转变教学过程脂类代谢食物的消化、吸收甘油氧化分解供能自身脂肪分解合成脂肪非脂类物质转变脂肪酸转变为糖类物质(少)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脂肪肝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脂肪肝形成的原因:2.脂肪肝的发病机理:3.脂肪肝的防治措施:①肝功能不好;②磷脂等合成减少。肝脏不能把多余脂肪合成脂蛋白,多余脂肪就不能顺利地从肝脏中运出去,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形成脂肪肝。①合理膳食;②适当休息和活动;③吃些含卵磷脂较多的食物。了解脂肪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将知识活学活用于现实生活中。蛋白质代谢复习提问:蛋白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有哪些主要功能?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有哪些?学生回答:C、H、O、N,还有P、S等;组分、催化、运输、调节、免疫;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复习原有关于蛋白质的相关知识,从而便于学习本课的新知识。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人的消化系统及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是如何在消化道内分解变化的呢?学生讨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肽酶的分泌场所和催化作用。动态演示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师生归纳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教师提问:小肠中由蛋白质消化来的氨基酸的吸收过程与吸收方式与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的哪一条途径一样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是主动运输还是自由扩散?是进入血液还是淋巴?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归纳(小肠)氨基酸氨基酸(血液)教师强调:氨基酸同葡萄糖的吸收方式与途径完全一样,都是通过主动运输直接进入血液的。主动运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肽酶教学过程氨基酸在体内变化教师提问:氨基酸在体内有何变化?人体内有哪八种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怎样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学生讨论:结合教材的文字和图解找出氨基酸的四条去路和八种必需氨基酸。学生回答:氨基酸的四条去路重点强调“氨基转换”和“脱氨基”作用的机理,并说明氨基酸提供能量的条件和过程。师生归纳:教师强调:(1)氨基转换作用形成的氨基酸都是非必需氨基酸。(2)八种必需氨基酸的记忆方式有多种,可采用诣音“携一两本单色书来”记忆。即缬、异亮、亮、苯丙、蛋(甲硫)、色、苏、赖氨酸。(3)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和体内转化来的氨基酸都可以被重新用来合成体内自身的蛋白质,也都可以用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即氨基酸不存在新旧差别。此外,氨基酸虽可氧化供能,但不是蛋白质的主要作用。教师提问:为什么每天需要摄入蛋白质?早餐空腹的情况下食用鸡蛋是否有营养?学生讨论并回答: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贮存。师生归纳:人体每天必需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了解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将知识活学活用于现实生活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分别回忆一下这三大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后所发生的变化。学生回答:分别请三位同学依次作答,若有困难,教师启发并激励评价。温故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复习提问:血糖的去路有哪几条?脂肪在体内发生哪些变化?体内的氨基酸是如何变化的?教师根据学生对以上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的叙述,查漏补缺、改错纠编,并概括性地指出“三大代谢”的共性。学生回答:直接利用,建造组织;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转化合成其他物质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为引出本节重点作铺垫。那么,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有何关系呢?引发学生思考。过渡到本节重点,探讨大营养物质的关系。教学过程三大类营养物质的关系教师指导回答如下问题:1、在同一细胞内“三大代谢”是同时进行的还是依一定顺序进行?2、糖类如何转变成氨基酸?为什么不能转变成必需的氨基酸?3、蛋白质如何转变糖类?4、糖类在什么情况下转变为脂肪?5、在正常情况下,三大营养物质为人和动物提供能量的生理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1、同时进行。2、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此,不能转变成必需氨基酸。3、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氨基酸,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等,转化为糖类。4、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大量转化成脂肪。5、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师引发学生思考:1、用谷类食物喂养鸡鸭,为什么能迅速肥育?2、只以肥肉养狗,为什么体内血糖含量基本稳定?3、以瘦肉分别饲养健康狗和患病狗,发现健康狗的体重增加,患病狗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分析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1、谷物中糖在鸡鸭体内转变成了脂肪。2、肥肉中的脂肪在狗体内转变成了葡萄糖。3、瘦肉主要是蛋白质,经过狗的消化吸收,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了相应的转化。通过知识点的复习,转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归纳:在同学们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三大营养物质之间教师强调:三大代谢是同时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新陈代谢过程。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化关系图表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其他同学在下面观察、讨论、试画。教师评价:对准确规范者给以表扬;对偏差错误者给予启发;对下面同学画对者给予鼓励,不对给予提示、纠正。趁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之际,通过自己动手作图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印象。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教师强调:(1)中间产物在转化中的重要性。(2)酶和ATP在转化中的必要性。(3)饮食中三大营养物质的科学性。可以转化需要条件相互制约教学过程三大代谢与人体健康教师展示肥胖者的照片,并提问:肥胖是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女同学想健美、想苗条,但爱吃零食而且多为含糖量较高的食品,又不喜欢运动,可以吗?学生讨论:肥胖的本质是什么?能转变为脂肪的物质有哪些?脂肪主要储存在何处?控制饮食的目的是什么?提倡运动的意义是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和多方面详细分析,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