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盲点-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汉大学学年论文论文题目:生理盲点对康复治疗医学与生活启示学院名称:护理与医学技术学院专业:康复治疗技术班级:Z15162041姓名:陈亮学号:152416204120指导教师:张琨1摘要视神经盘,简称视盘,位于视神经乳头,视网膜由黄斑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约1.5mm,境界清楚的淡红色圆盘状结构。这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穿出眼球的部位,是视神经的始端。因为该处无感光细胞,所以无光的感受作用,在视野中形成生理盲点。视盘直径为120毫米,表面涂有金属反射层,总厚度为1.2毫米。在视盘的盘面上,布满了表示图像、文字和声音信息的小坑,这些小坑形成的螺旋形光道,总长度可大几千米。[1]关键词:视神经盘盲点自我认识目录1引言...........................................................................................................................................22生理盲点的历史.....................................................................................................................22.1早年间对生理盲点的认识................................................................................................22.2对生理盲点的论证...........................................................................................................23生理盲点对视觉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4自我生理盲点的测定..............................................................................................................35自我对盲点的认识会给予我们什么....................................................错误!未定义书签。5.1自身的盲点无处不在且终生无法发现.............................................错误!未定义书签。5.2自我认知的盲点往往会损害你的人际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6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621引言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部位称为盲点,盲点是视神经穿过的地方。这个地方没有视觉细胞,物体的影像落在这个地方也不能引起视觉。由于人眼的视神经是在视网膜前面,它们汇集到一个点上穿过视网膜连进大脑,如果一个物体的像刚好落在这个点上就会看不到,盲点的形成是进化过程中某个环节的生物,产生出的视神经视网膜前端,它的后代只能在这个基础上修修补补不会再对此进行重大改动,以至于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了。据称乌贼的眼睛就没有盲点,因为他们祖先当时的演化方向是视神经分布在视网膜之后。[2]2生理盲点的历史演变2.1早年间对生理盲点的认识早年间,神创论批驳进化论的观点之一就是眼睛这种非常精妙的结构必然是上帝创造的,靠进化不可能产生;支持进化论的科学家找到了眼睛进化的证据,并且提出,如果是上帝创造的眼球,何必留下盲点这么一个奇怪。的缺陷?完全可以像乌贼那样设计得更好。[3]2.2对生理盲点的论证对生理盲点的证明要从17世纪开始,法国物理学家马里奥特在研究人的结构时,发现了眼球里的视神经和瞳孔不是正对着的,由此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人眼的视觉应该是有盲点的。该想法正好和与进化论科学家不谋而合,但对于生理盲点的论证还尚未出现合理论证。“怎么来证明这个问题呢?”马里奥特分析起来。他想呀,想呀,哈哈,终于想出了办法。马里奥特把两张白纸放在一个黑屏上,左右两边的纸片相距半厘米多一点,右边的纸片略低一些。这时,他闭上左眼,用右眼盯着左边的一张纸片,并缓慢地向后退。当他退到离黑屏大约2.7米的时候,奇迹在他的右眼中出现了:右边的纸片突然从视觉中消失了。1666年,马里奥特向巴黎科学院报告了他的实验证明。就这样生理盲点得到了论证.33生理盲点对视觉的影响眼睛里的盲点是因为视神经与眼球连接,在视网膜上相当于一个连接点,这里的视网膜上没有视觉感应细胞,但它就那么一点点地方。当你用2个眼睛看东西的时候,每只眼睛盲点所不及的地方,就被另一只眼睛的视觉弥补了。所以,盲点,大多数人是完全感觉不到的,只有单眼的人偶然会察觉。即时一个人只用一个眼睛看路,他也不会因为盲点的存在而错过一些东西,因为人的眼球是不断运动的(除非在发呆),而且这个盲点造成的视觉丢失是在“余光”里,谁会一只用余光关注外界呢?总之,如果一个人只用一只眼睛蹬着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如果蹬着的是左眼,那么他的盲点大致在眼睛内部的右侧,盲点范围也就是他眼睛蹬着的直线方向的左斜方(直线方向左侧40度左右);蹬右眼则在右眼直线方向右斜方。蹬着双眼的话,嗯嗯,盲点不造成任何视觉影响。只用一只眼,如果不是蹬着的话,盲点仍然不造成任何影响盲点是因为视网膜中部有一个中央区,有眼动静脉和眼神经通过,所以就没有视觉细胞存在。也就导致盲点的存在。[4]4自我生理盲点的测定当我们用两只眼睛看东西时,同一点的反射光线到达左右眼睛的视网膜上的位置不一样,即使一条光线正好在盲点,另一条光线也不会在另一只眼睛的盲点,因此我们看见的都是完整的图像。盲点就是视网膜上没有视觉感觉细胞的那一点,你只用一只眼看东西时如果细心,就可以看到。我这儿有一个实验可以证明:在一张白纸上相离的画一直白狗和一只黑狗,然后只睁一只眼,用另一只眼盯着白狗,缓缓增大眼和纸之间的距离,在某一点你会发现黑狗不见了(记住眼睛要盯住白狗!)。我先说下怎么找出自己眼睛的盲点:1.在一张白纸上,画两个点,点的大小随意,稍微大点,要是眼睛近视那就再大点。两点距离7到11厘米,把画好的亮点平行放置于眼睛前一段距离。2.捂住自己的一只眼睛,如果捂住的是左眼,那么就用右眼看纸上左边的点。3.前后稍微移动你的脑袋,眼睛要看这你看的这个点,当然,你的余光可以看见另外一个点,但是在某一个距离,你会发现你的余光里,那个点消失了![4]45自我对盲点的认识会给予我们什么5.1自身的盲点无处不在且终生无法发现人的自我认识,常常存在着类似的盲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存在着一些缺点,是他自己没有认识甚至是永远无法认识的。曾今有一位年轻教授被一位老教授评价说他存在的缺点是他自己永远都无法认识到的。后来与年轻教授一起共事的同事也发现,他有些思想观点,确实太自以为是了。即使别人给予指示出来,也无法改变。后来这位年轻的教授也成为了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同样指出一位年轻的教授所存在缺点将是他永远无法认识到的。以此我类推,我自己肯定也存在着这样的认识盲点,只是还不知道而已。一个人要完全彻底地认识自己恐怕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甚至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人,最开始对自己的认识是通过别人的表扬、批评,喜与怒等等来确认的。一个越是没有主见的人,就越是要通过外在的评价与权威的肯定来对自己的价值作出判断。而且每个人其实都多少存在着一点这样的心理。只是多少与程度不同而已。[5]5.2自我认知的盲点往往会损害你的人际关系K在休息室吃午饭,K的同事A强行插入你的谈话。不管是谁在讲话,她都能插得进嘴,然后讲一长串关于她的轶事。B提到一部电影,A马上插了进来,大谈特谈她有一次在一家烤薄饼店看到一个人长得特别像汤姆·汉克斯。C讲到她儿子毕业的事儿,A马上抢过话头,讲了十五分钟她女儿的律师男友。A有点儿招人烦,这点不难看出来。每个人都这么觉得,但A自己显然是没想过的。她或许还会觉得她的谈话技巧能招来一致好评。她并不知道,其他人正在疏远她。而她这一方面的无知主要是因为她在自我认知上的盲点。当然,自我认知包含许多意义,而我在这儿所指的是性格上的自我认知。达芙妮这种影响他人的习惯是她性格的一部分。她并未意识到自己在交谈时产生的消极效果,所以在自我认知上她是存在着盲点的。而这一盲点会导致她与同事之间的不和谐。由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自我认知的不足会导致社会关系的不和谐。性格上的自我认知与一个人对自己生活习惯,生活态度的了解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不同的领域或是不同的方面在自我认知上都是存在盲点的,只不过是有多多少少的区别罢了。自我认知盲点的潜在影响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更了解自己。如果我们能弄清楚自我认知盲点产生的原因,那么我们或许更有可能找到中和这一大众5毛病的方法。性格上的自我认知与人惯常的感知有关,思考、感觉、行为的模式,与他人观察后所得出的模式是一致的。虽然有人的模式可能不连续,但大部分人相对来说是日复一日在重复着惯常的模式。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在日常环境下的行为(如工作),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反应(如令人激动的约会)。K一个人的时候,对着镜子做鬼脸,他会认为自己很搞笑。然而,在大部分人眼中,K性格比较阴郁,他的性格不算有趣那一类。如果在他人眼中的自己与自认为的形象能够一致,对K来说当然是件幸事。但我们的世界既包括他人的感知,也包括我们自己的。如果K知道他人觉得他并不风趣,那么他就具备了自我认知的能力。但相反地,在收到他人平淡的反馈后,仍觉得自己是个喜剧明星,那就说明K的自我认知存在盲点。人的性格与其周遭的世界密切相关。不仅仅是自己对自身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人的感知偏差也同样存在。由上述案例可知,性格上的缺陷反映在自我认知的盲点,且我们在不同层度不同领域都存在着自我认知的盲点。调查显示,我们无法预测出使我们开心的因素。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习惯少有关注,通常是无意识而为之,是什么使得我们做出决定,是什么驱使我们,我们又将如何行动与感知,对这些,我们都显得有些茫然。普通人大多倾向于相信自己在许多方面要优于他人,当然不至于达到自恋的程度。但怎么可能每个人都优于他人?由此看来,大部分人都很难准确地认识自己。在人际关系上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上。如果在与人的交际中,你对自己的行为一无所知,你也就很难知道这段关系会往好的方向走或是不好。如果你看到的自己比真实的你要体贴周到,你也许难以注意到你在你伙伴对你的看法。也许也会因为自卑低估自己好的品质,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安全感,而这则会影响在这段关系中的每一个人。自我认知存在盲点表现在方方面面,而任一种都能使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慢慢消逝。[6]6总结生理盲点位于眼球视网膜前端视神经从此次进过传递视神经冲动于大脑视神经中枢进行处理,故此处没有没有视神经细胞,光线从瞳孔进入于此不产生视觉信号。该眼球区域是有法国物理学家马里奥特论证的。生理盲点对我们正常人来说两眼视角能有效的弥补这个盲点所以不必担心它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单眼在观察物体时余光处会发现这一盲区。生活中我们有着太多太多视而不见或者考虑不周,有着太多太多的心理盲点或者心理误区,这些盲点或讴误区太多是我们听不自知,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错误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