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课程综合实习报告前言本次实习为《测量学》课程综合实习,实习为期三周,实习地点主要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每班由一位教师担任指导,全班按4~5人分为若干组,推选其中一人作为组长。由组长负责协调关系、实习分工、控制实习的进度与质量以及仪器的管理等事宜。一、实习目的通过此次实习,达到巩固和加深《测量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测绘问题的能力;促进对测量工作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和勇于探索实践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二、实习要求1、认识和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的基本结构、主要性能和操作方法。2、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3、掌握小区域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成图过程与测绘方法。4、了解国际测量规范、地形图图式的使用。5、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程序及相关软件的应用。三、实习任务1、每组施测一条约1km的四等水准(附合或闭合)路线。2、每组施测一条不少于11个控制点的经纬仪(附合或闭合)导线。3、每组完成一幅测绘面积为150m×150m的数字地形图(1:500)的绘制。4、全站仪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验,竖盘指标差的检验。5、水准仪i角的检校。实习内容一、实习项目本次实习施测路线由两条附和导线组成,分别由包括已知控制点在内共7,9个控制点的两条图根导线组成,根据图根导线施测一条长约1km的水准路线。利用碎部测量数据使用南方绘图软件内业合成绘制一幅1:500的150m×150m数字地图。二、测区介绍本小组测区为武汉大学信息学部第4测区,主要包括信息学部一号教学楼及其前面和周围的部分范围,半个信息学部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入口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正面部分及这些建筑周围的公路等。由于一号教学楼前后都是停车位,车辆较多,尤其是前面,路很窄,旁边还停了一排车,还有车经过,有时架好仪器测了部分就有车过来了,有些车主不清楚,总要跟他们解释我们的仪器不能移动,要从这通过的车主真要考他们的技术了,我们又担心碰到仪器,还有些车主在校区内乱停车,本来通视的被挡住了。这真是很令人头疼的地方。还有测量运动场周围时,要在场内架设仪器,运动场上总有人在踢球,测量的同时还要时刻警惕那随时有可能飞来的球,存在一定的危险。校区内的树比较多,对通视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再就是运动场的出入口高程相差较大,给水准测量带来了一定麻烦。总体来说,测区内测量工作有一定困难,但都是能够解决的。三、技术设计1、平面控制测量采用拓普康GTS-700型全站仪,利用三联脚架法。通过实地勘察,综合考虑通视情况、来往车流量,是否利于架设仪器,是否利于碎部测量,人与仪器的安全和测量误差等各种因素,决定在测区内布设二条分别具有7和9个控制点的两条附合导线,在实地将导线点用油漆作好标志并编号为2141、2142……2148。第一条导线起始和结束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点号分别为023、003和030、005;第二条导线其起始和结束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点号分别为030、005和004、040。导线布设略图如下:图根导线布设略图2、高程控制测量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根据所布设的图根导线路线和实际通视情况,控制点间的距离,高差大小等情况,从003点大致沿着导线方向一直到004点施测一条水准路线,其中有部分迂回以扩大测量的总长度而达到减小测量误差的目的。水准路线总长851.4m。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测量3、碎部测量利用全站仪根据控制测量测得的控制点坐标数据,测量碎部点坐标,测量数据直接记录于仪器中。根据通视条件和视线距离在合适的控制点上架设测站点,直至将导线所围的整个范围内的地物坐标都测量记录下来。测量的同时,绘好草图,并根据测量顺序标好点号。为使数据简洁明了,我们一般在一个测站点就新建一个文件夹存储数据,并在当天晚上将外业数据导入计算机中,以免混淆或丢失。四、作业方法1、平面控制测量(1)根据学校提供的高级控制点资料,到测区实地现场勘察。了解高级控制点标志的完好情况,核对地形图的准确性,初步考虑导线的布设形式。(2)在本测区范围内,综合考虑测区内高级控制点的数量、分布及地形条件等情况,根据技术要求,确定导线布设形式及点的位置,用铅笔标于图上并编号。绘制出注有高级控制点和导线点点位的导线设计略图。(3)带着导线设计略图,实地察看并设计导线点的点位。在实地有变化的地方,适当更改导线点的位置,用油漆作好相应标志并编号。(4)水平角观测,采用测回法观测一测回。在两个半测回角值之差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取其平均值作为本测回的最后角值。(5)垂直角观测,采用中丝法观测一测回。指标差计算公式:x=【(R+L)-360】/2其中R,L分别为盘左,盘右读数;垂直角计算公式:α=90°―盘左读数+指标差或α=盘右读数-270°―指标差(6)相邻导线点间距离观测,采用全站仪测量斜距,一次照准,读取两个读数,取其平均值。(7)在测量时使用三联脚架法,以减小仪器对中误差和目标偏心误差对水平角观测的影响,提高水平角观测精度,同时加快测量的进度。每一站量取仪器高和目标高,在测站上计算各种限差,确保无误后搬站。2、高程控制测量(1)根据设计好的导线路线,可以从起点控制点开始,结合实地路线状况布设水准路线,一般依据控制点编号顺序依次进行;(2)在观测过程中,要注意选取适当的视距,对相邻控制点间距离较大或者高差较大者,可以在水准线路上多布设几个非控制点的水准点,以减小观测误差,使测量顺利进行;(3)观测过程中,仪器要大致架设在两尺的中点处,对于可以直接到达的地方,进行步测或直接拉皮尺确定两水准尺的中点位置,对于不可直接到达或由于通视不好仪器不能架设在两尺连线中点的情况可以先目测两水准尺的中点,架设仪器整平后先只读出前后视尺的黑面上下丝的读数,计算出前后视距,根据要求对架设仪器位置进行必要调整后,再次整平仪器,按照后前前后,黑黑红红的顺序依次读出黑面上下中丝读数,和红面中丝读数,记录在水准测量原始记录簿上(4)在中间转点土质松软处加尺垫,以提高测量精度。(5)每站观测结束后,记录员当场计算,各项指标达到技术要求后搬站,否则发现不合要求要重新架站测量,。增加工作量3、碎部测量(1)将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带上,使用全站仪和单杆棱镜测量碎部点坐标;(2)进行碎步测量前必须先进行控制点检核,只有当测得的控制点数据在误差限内时,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碎步测量工作;(3)从起点开始,将棱镜架设在学校给的已知点(高级控制点)上,将全站仪架设在测得的控制点上,输入对应的测站点和后视数据,用前视测量已知点坐标与标准数据进行比较,检核合格后才能进行碎步测量;(4)开始碎步测量前还必须用已知点进行定向;(5)根据通视条件和测区内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点架设全站仪,将仪器和后视棱镜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和后视点镜高;(6)在仪器内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并用相应的编码表示,输入测站点数据和后视坐标,瞄准后视棱镜,进行相应的检核和定向后,返回上层菜单,用前视开始测量碎部点;(7)在测量碎部点的同时,绘制好草图,在图上标明测站号和各点点号,并注明相关距离,尤其要注意草图上点号与仪器中点号的对应,为内业绘制地图提供可靠的依据;(8)在碎步测量过程中,为了减小产生错误的几率,要求每测20个点对仪器进行一次检核,若检核超限则需重新进行调整和定向,再进行碎步点测量;(9)感觉测完一站后,要从头检查一遍,有没有漏测的点物,检查无误后方可搬站,避免返工增加工作量。4、电子地图成图本过程在室内完成。首先在电脑上安装AutoCAD2004和南方CASS7.1成图系统,将全站仪中数据导入电脑中。结合绘制的草图,利用该软件绘制出一幅1:500的150m×150m电子地图。五、技术要求1、平面控制测量(1)水平角观测一个测回,半测回归零差≤18″,互差容许值(两个半侧回较差)≤24″;(2)竖直角指标差之差≤24″;(2)测距往返各测一个测回,读数较差≤10mm;(3)三角高程测量采用对向观测,每个单程竖角观测一个测回,仪器高和目标高均记录至毫米;(4)图根导线测量技术要求(n为测站数):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导线相对闭合差测回数(J6)方位角闭合差≤900m≤80m≤1/40001≤±40″√n(5)图根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S为导线边长,[S]为导线全长,均以km为单位):仪器J6指标差较差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导线闭合差对向1测回≤25″≤0.4×S≤±40√[S]mm(6)每个组员在施测中保证独立观测1~2站,记录1~2站。2、高程控制测量(1)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L为以km为单位的水准路线的总长):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黑红面读数之差黑红面高差之差高差闭合差≤80m≤5.0m≤10.0m≤3.0m≤5.0m≤±20√Lmm(2)每个组员在水准观测中确保独立观测记录10站以上。3、碎部测量(1)仪器对中误差不能大于2mm。(2)仪器对准、绘制草图、跑尺,要求每个组员独立操作不少于2站。六、计算成果1、导线计算第一条导线:角度容许闭合差≤±106″,角度闭合差4″,横坐标闭合差fx=0.001m,纵坐标闭合差fy=0.005m,导线相对闭合差K=1/333331/4000;第二条:角度容许闭合差≤±120″,角度闭合差=-71;横坐标闭合差fx=0.015m,纵坐标闭合差fy=-0.015m,全长闭合差fs=0.021m,导线相对闭合差K=1/250001/4000。2、水准计算水准路线总长s=851.4m,容许高差闭合差≤±18.5mm高差闭合差=-18mm。七.成果评价第一次导线测量时,由于对整个流程不是很熟练,测量进度稍慢,对控制点的选择也存在一点问题,第二天进行了返工。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操作起来逐渐熟练,在施测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因此测得的导线数据精度比较高。经计算,各项限差都在允许范围之内,测量结果完全符合要求。对于水准测量,当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几经周折后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最后将高差闭合差控制在了限差范围内,虽然水准测量结果好像不是很完美,但通过对困难的分析及解决提升了小组同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很有价值的。最后的碎步测量也还顺利,虽然最后补测了部分点以能获得更好的内业地图,但整体还是不错的。实习总结随着元旦的到来,我们为期三周的《测量学》课程综合实习外业施测不知不觉地就已结束了。整个实习的外业过程主要有三部分。由于我实习前生病住院了,对于前期的踩点布设分布点都未能参加,第一部分的导线测量也晚到了一天,但我一出院就马上投入到了小组的测量工作中,对于仪器的基本操作,在课间实习时就有了解,我要补上的主要是对实习任务及整个流程的了解,还要加深对整个实习原理的理解,这其中,刘腾同学帮了我很大的忙,帮我讲解不懂得地方,协助我进行操作,直到我自己对操作逐渐熟练。在外业三个过程中,我们小组都按照实习要求,轮流进行读数,记录,架全站仪和棱镜,跑竿,画草图等工作。大家团结协作,达到了这次实习的预期目的。当然,实习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相信实习时的紧迫是大家都深有体会的。因为我们实习期间穿插着其他科目的期末考试,而最紧迫的就是难度较大的大学物理考试了,大家白天要实习,晚上要处理数据,还得复习物理,那段时间,大家真的很紧张很累,不过现在大家都挺过来了,都顺利完成了任务,我相信大家回忆起这段时期都会感觉很充实,很欣慰。测量过程中还给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水准测量中遇到的问题,第一条水准测量时两次都超限,分析了之后,觉得可能是仪器有问题,找宋老师问过之后,老师说如果测量的方法没问题就去进行一下i角的检验,然后自己按要求调节好仪器再测。我们按老师说的方法检验i角后发现没问题。最后,老师又引导我们分析后说要我们换一个已知点作终点来测,我们实践后意外发现误差真变小了,我们推测可能已知点030给的数据有问题。后来反思了之后觉得可能是我们的第一条导线太短了,偶然误差可能很大,于是我们决定将两条水准线合并成一条进行测量,以减小误差。结果证明我们是对的。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小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