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游戏教学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作用【摘要】游戏教学一直是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手段,能启发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增强注意力与主动参与性,发展象征性想象等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感知游戏假装游戏模仿游戏一、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一)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最为显著的障碍之一,语言能力失常通常表现为有哑音、答非所问、声调无变化、错用代名词、无法使用正常语言达到沟通目的等特征。他们通常会用哭和尖叫等表示他们的情绪与需要,语言发育迟缓,甚至有报道称约有一半的自闭症患者保持缄默。即使有的儿童有语言功能,但语言的内容与形式存在异常,一般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谈,不会提问和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题,刻板性重复和模仿性语言较常见。还有些在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存在异常,说话怪声怪调,没有情感。还有些病儿常用错人称代词,“你”“我”“他”不分。(二)社会性互动障碍自闭症儿童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缺乏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他们对人缺乏兴趣,不理人、不看人、不怕陌生人、也不容易和亲人建立亲情关系,冷漠对待周围的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较少主动与人交往,他们的模仿学习能力较弱,不能与小朋友建立友谊关系。在极少的与人交往中,没有交往互动技巧,回避与他人的目光交流,很少关注他人,不会分享他人的不愉快,不会关心别人,不了解伙伴团体的游戏规则,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也一般不能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三)行为兴趣单一刻板自闭症儿童的兴趣狭窄且一般有不寻常的依恋行为,他们对大多数受普通儿童青睐的玩具和游戏不感兴趣,但对有些不是玩具的物品却有着强烈的兴趣,如瓶盖、门锁等,他们也常对物体的非主要特征感兴趣。他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刻板,不愿意被改变。如吃固定的食物、坐固定的位置,要处于不变的生活形态中,他们拒绝学习或者从事新的活动。还有一些有着仪式性或者强迫性的行为,如反复追问一个问题、不可克制的接触一些物品或保持同一行为。(四)智力、认知、感觉和动作障碍大多数自闭症儿童智力发育迟钝,但有些却在智力活动的某些方面又表现优异。智商低的患儿在社会性交往、沟通、刻板反应和自伤行为上的程度上更为严重。他们对外界的刺激麻木,对突然的声响和眼前出现的人和物没有任何反应,不知疼痛,但对某些刺激又特别的敏感,如汽笛声、光线的突然变化等,感觉麻木和过敏同时存在。自闭症患儿一般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现怪异姿势。还有些存在变异的行为形态,如自我刺激行为、自伤行为、强迫行为、过度活动等。二、不同类型的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作用(一)启发感知觉的感知运动游戏自闭症儿童也常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冷漠又孤独,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行,他们比较常见的游戏行为是用单一的方式操作某个物品,没有一系列连贯的游戏意识与行为,更热衷于某些感知运动游戏,如不间断的持续击打、摆弄、旋转某一物品,他们不会因为物品的主要特征而喜欢玩这样物品,而是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的玩,甚至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复地做这样的动作。有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的低水平重复动作与游戏实际上因为他们需要时机去了解环境,获得控制感。换而言之,这种低水平游戏也是有适应性功能的,而治疗者也能从中发现治疗与康复的契机,通过感知运动游戏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操控能力,使其体验到游戏中的愉悦,进而在发展的感知运动游戏中提高游戏技能。如音乐疗法中,治疗师从趴在地上拍打地面感受地板震动的自闭儿童单一游戏行为中找到契机,将儿童抱在怀中,使儿童紧贴治疗师胸部,随着治疗师的歌唱,胸腔气流震动,该儿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反复行为刺激下,该儿童的呼吸也表现出与反复提示的节奏型一致,这种美妙的互动是开启自闭儿童心灵的起点。感知运动游戏中提供的人与物之间愉快的交往刺激了自闭症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动机,能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二)增强注意力与主动参与的模仿游戏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作用要在日常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发生,只有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水平,才能使他们获得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机会,而游戏水平的提高依赖于注意力的集中、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模仿是普通儿童成长发育中的自发行为,当他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后,便会不自觉地在生活中再现这些模仿来源的生活行为,模式是一种最初最原始的习得教育,能增强儿童的注意力与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发育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自闭症儿童先天缺乏模仿行为,后前的游戏干预就需要营造增加自闭症儿童模仿行为的情境。国外研究发现,在重复播放音乐的环境中,自闭症儿童的无意识模仿行为会增加,同伴游戏也能大大增加自闭症儿童的模仿行为。在模仿游戏中治疗师也需要用即时模仿、语言提示等方式引导自闭症儿童自发地模仿,这一方面能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增加儿童有意义游戏行为的主动性,也为自闭症儿童象征性游戏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三)开发象征性想象的假装游戏对于存在多重障碍的自闭症儿童而言,启发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儿童的抽象能力是康复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假装游戏通过玩具或者身份在游戏中的象征性假象与转换,能发展自闭症儿童联想、抽象思维的意识与能力。假装游戏对于儿童的沟通、社会性互动能力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在角色转换游戏中,合作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时儿童能探究角色、分辨身份与职责、与同伴协商与妥协,这些行为能帮助儿童接受、了解现实生活,帮助他们与周围交流,在游戏中逐渐掌握语言以及沟通交流技巧,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与交往。如积木游戏、画画让儿童体验不同的操作能让相同的玩具发挥不同的作用,理解行为到结果的改变。需要注意的是象征性假装游戏有一个重要前提,即游戏儿童对现实生活情境、事件中人与人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预测该事件中人物身份、事件发展过程和规则。因此象征性假装游戏对于促进儿童个体交流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大有裨益,应在假象游戏的反复刺激中,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不断深化想象。参考文献:[1]石晓辉.儿童孤独症的行为治疗[j].中国特殊教育,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