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西欧中世纪建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西欧中世纪建筑WesternArchitectureInMiddle-Ages历史背景•5世纪,大举涌来的落后民族,踏遍了西欧各地,把它淹没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中。在一片荒芜之中,形成了封建制度。教会利用人民的苦难,宣传禁欲主义,愚昧和迷信。•因此,5-10世纪,西欧的建筑极不发达,在小小的、闭关自守的封建领地里,罗马那种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和宗教建筑物,都是不需要的,相应的结构技术和艺术经验,也都失传了。修道院是当时唯一质量比较好的建筑物,也很粗糙。中世纪(又称中古时代;英语:MiddleAges;德语:Mittelalter;约476年-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民族国家抬头的时期为止,也有从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为止查理(法语、英语:Charlemagne、德语:KarlderGroße、拉丁语:CarolusMagnus,约742年-814年1月28日)或作查里曼,查里大帝,卡尔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768年-814年),800年由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于罗马,成为他所扩张地区的皇帝,后人称他查理曼。查理曼还是国际上最流行的法国式扑克牌上的红桃K人物•可是,封建制度毕竟比奴隶制进步。以手工业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们展开了对封建领主的斗争,争取城市的独立解放。同时,也展开了市民文化对天主教神学教条的斗争。•建筑也进入了新阶段。城市的自由工匠们掌握了比古罗马的奴隶们娴熟得多的手工技艺。建筑中人力物力的经济性远比古罗马的高。除了教堂外,各种公共建筑物也逐渐多了起来,城市市民为城市的独立或自治同封建主的斗争,以及市民文化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也在建筑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基督教的发展西欧社会从古典奴隶时代向中世纪封建时代的转变,也是罗马文化向基督教文化演变的过程,基督教文化逐渐成为西欧的文化核心(--313AD,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确立基督教的合法地位。成为罗马帝国国教.--496AD,法兰克国王率亲兵洗礼,成为西欧最早的正统基督教徒,从此基督教便在西欧地区广泛传播。)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相信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是一神论宗教,意指认为只存在一个囊括一切的神.罗马教会在封建统治者的扶植下,不断获得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日益成为西欧政治核心.教皇把王冠戴在各国国君的头上,给整个欧洲封建制度套上了神圣光环,同时也使教皇和教会成为封建制度的象征.基督教对西欧中古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它使处于严重分裂状态下的西欧各地区国家阶级人群拥有统一的信仰,使西欧封建文明在文化和精神生活中具有了整体一致性。从宏观上看,基督教与古典文化同为中古以后欧洲文明的两大源泉。7.1修道院教堂到城市教堂古罗马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巴西利卡修道院城市教堂罗曼风格哥特风格早期基督教风格•早期基督教建筑(4~9世纪),是同拜占庭建筑同时发展起来的。教堂格局有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和拉丁十字式。•10~12世纪以教堂为代表的“罗马风”建筑继承了古罗马半圆形拱券结构,采用了十字拱,及简化的古典柱式和装饰,但设计施工粗糙。•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早期基督教建筑西罗马帝国至灭亡后的三百多年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教堂建筑。典型的教堂形制由罗马的巴西利卡发展而来的。古罗马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巴西利卡:•长方形大厅•纵向柱子划分为几长条空间•中厅高,两侧高窗采光拉特朗圣若望大殿(BasilicadiSanGiovanniinLaterano)天主教罗马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罗马总主教(教宗)的正式驻地(教座),也是罗马四座特级宗座圣殿: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圣伯多禄大殿、圣母大殿和城外圣保禄大殿中最古老、排名第一的一座,享有全世界天主教会母堂的称号教堂与教义:西欧教堂圣坛在东端巴西利卡前洗礼池半圆形圣坛--祭坛--歌坛祭坛前横向空间--耶稣基督殉难的十字形象征几排柱子向圣坛集中天主教堂的正统型制“拉丁十字”修道院和他们的教堂建筑形式的统一导引和控制着生活形式的统一。修道生活由祈祷、抄经、会议、体力劳动、食与寝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建筑的格局便与此呼应。•远离城市•增设以满足朝圣的需求•放射形的小礼拜堂•圣堂后的半圆形回廊•钟塔•采光塔MaulbronnMonasteryComplex毛尔布劳恩修道院聖塞南教堂﹝BasilicaofSt.Sernin﹞1080~1120年仿羅馬式建築图卢兹﹝Toulouse﹞,法國克吕尼(Cluny)教派钟塔起初独立在教堂旁边作为瞭望塔聖塞南教堂的內部中堂是由巨大方柱所撐起的桶形拱頂,具有古代羅馬的建築風格。龐大、陰暗的內部空間其黑暗陰冷與戶外的燦爛陽光形成一種強烈對比。在整體視覺上,簡潔、莊重、具有韻律的空間感受。罗曼建筑西欧自西哥特人占领罗马之后就进入了中世纪,文明直到公元9世纪才重新开始发展。新的建筑风格在此时形成,由于它比较多地模仿了罗马时代的风格,后人称之为“罗马风”(Romanesque),或者译为“似罗马的”风格,或者译为罗曼风格,或者译为罗马式建筑。罗马风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失去拱券技术初步恢复10世纪之后罗曼风格横向覆盖筒形短拱勃艮第双圆心尖拱侧廊半个桶形拱(削弱集中性)(阴暗楼层)(减少侧推力)十字拱(骨架拱)(优势发挥不充分)(扶壁,大小间相套)罗马风建筑的特点是:1)平面型制:教堂平面拉丁十字平面,由西向东形成轴线明确的矩形空间;2)外部造型:教堂入口的西立面是造型设计的重点。立面上不强调竖向构图,门窗采用半圆形拱券、墙垣和支柱十分厚重、砌筑粗糙,沉重封闭;圆拱和连拱饰。3)建筑性格:敦实、朴素,反对装饰,也不讲求比例,反对偶像崇拜;4)建筑结构: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形成了罗马风结构特点的四分肋骨拱和六分肋骨拱。5)演变:罗马风早期的空间沉闷、质朴,而到盛期,其艺术手法自由、夸张,具装饰味,在晚期,拱顶开始采用骨架券,但技术不很成熟,空间不如哥特式纯净、轻盈。施佩耶尔大教堂欧洲最大的具有罗马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也是神圣罗马帝国时代的主要纪念碑之一.(1030-1061)承袭早期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座钟楼。为减轻建筑形体的封闭沉重感,除钟塔、采光塔、圣坛和小礼拜室等形成变化的体量轮廓外,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或简化的柱式和装饰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有较大的空间变化,内部空间阴暗,有神秘气氛。教堂入口的西立面是造型设计的重点。立面上不强调竖向构图,门窗采用半圆形拱券、墙垣和支柱十分厚重、砌筑粗糙,沉重封闭门窗口抹成八字,斜面上密排线脚,特征因素其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除露出扶壁外,在檐下、腰线用连续小券,门窗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窗口窄小、教堂内镶嵌画减少,主要是壁画和雕刻装饰,人物造型古板。空间沉闷,气氛恐怖。法国昂古莱姆主教堂1105-1128单跨大厅,进深15.2m;上有帆拱支撑的穹窿。罗马风教堂的另一个创新之处是在教堂正面的两旁加上了钟塔。法国的昂古莱姆主教堂建于12世纪。其后,钟塔越来越高,简直成了各城市之间的比赛。昂古莱姆主教堂圆拱和连拱饰•钟塔竞赛•回廊•除了教堂,罗马风时期建筑的另一个主要题材是修道院。修道院的布局基本上和教堂是一样的,只是多了由连续的十字拱或者六分拱组成的四方形的回廊(Cloister)。罗马风修道院回廊,柱头的形式丰富多彩,沉重的柱墩由于雕像装饰而减轻了重量感。E、城堡城市教堂的崛起(教会和城市市民的意识形态的对立)早期罗曼修道院宗教教条束缚教士为工匠反对感性美禁欲主义经济衰败中后期罗曼修道院城市工匠装饰增多异教题材匀称和谐精致迎合“厌恶抽象的哲理倾向具体的现实”新生的市民文化一天天在生长,孕育着教堂建筑的新的历史阶段7.2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Gothic哥特风城市获得独立城市中央王权封建领主教会支持支持消弱消弱对抗+(西欧建筑进入极富创造性,光辉成就的时代)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圣德尼教堂(1132~1144年)结构初成•夏特尔主教堂(12世纪中叶)结构成型•巴黎圣母院(1166年)成熟•韩斯主教堂(1179~1311年)繁荣•亚眠主教堂(1225~1269年)繁荣哥特建筑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特点是:1.整座建筑基本不用墙壁,骨架立面之间是高大的窗户,密肋拱顶、尖券、飞扶壁和巨大的窗孔轻盈而高耸,加上采用轻型建筑材料,建筑越来越高,追求轻盈飞升之感,充满强烈向上的动感。2.哥特建筑内部空间高旷明亮,垂直的线条和从高大彩色玻璃窗透射进来的奇光异彩,使人产生对天国无限向往的宗教心理。圣德尼教堂(St.DenisCathedral)夏特尔主教堂(CharterCathedral)•夏特尔大教堂,全称夏特尔圣母大教堂,坐落在法国厄尔-卢瓦尔省省会夏特尔市的山丘上。是十二世纪法国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标准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夏特尔大教堂鸟瞰西面的两座尖塔有着明显的差异,因为南塔于1145年-1170年建成,是晚期罗曼式建筑向哥特式建筑过渡的风格,较为朴素。北面的一座建成于1507年,有更多的雕刻,并更纤细,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夏特尔主教堂大堂的3个圣殿,分别与三座大门相通。象征耶稣不同时期的生活。正面门楣上因有著耶穌基督的石雕,故以“王者之门(PortalRoyal)”著称。北面大門上雕有聖母和舊約聖經中的人物,而南面翼殿大门的浮雕則描述了基督的一生。因此沙特尔主教座堂被称为“石雕圣经教堂”。飞扶壁的使用,使得教堂可以修建到如此高度。它们连接到墙壁的飞拱,如同石造的翅膀。飞扶壁的单独处理。也是历史第一次。夏特尔主教堂玫瑰窗是圣母玛丽亚的传统象征。其上方十二道细密的联拱,以及玫瑰窗里十二个小圆形与松子形镂空装饰,都是象征耶稣的十二门徒。夏特尔教堂内的高窗和迷宫迷宫是拯救的象征,只有站到迷宫中心,才能看到大教堂的奇观,才能与上帝对话。夏特尔教堂内部夏特尔教堂内部夏特尔大教堂雕刻群像是法国哥特式雕刻艺术的典型作品,其特点是形体修长,姿态拘谨,雕像以其头部前仰后合、左顾右盼来生动的表现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在教堂门侧的立柱上,雕刻有许多站立的人物形象,有的是表现圣经中的先知和圣徒,有的是表现皇帝和皇后,体现了政教合一的思想。巴黎圣母院,哥特式风格天主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以“石头的交响乐”来形容这座可敬的历史性的建筑的每一个侧面,每一块石头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巴黎圣母院(NotreDame,Paris)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NotreDame,Paris)该教堂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建于13世纪的。很多哥特式教堂的特征都在它身上汇聚起来了。有一点要指出:它的钟塔不是尖顶的,而是平顶的。这种钟塔在法国很流行。从外面我们就能看见巨大的玻璃窗和尖拱,装饰特点就体现在它的门上。由于整个建筑的重量最终还是靠最下面一层的墙承担的,所以底层的墙非常厚。为了让群众在进教堂时不至于对墙的厚度感到不舒服,建造者经常把大门设计成层层退进的并雕刻上圣徒的像分散人们的注意力。韩斯主教堂(ReimsCathedral)法国兰斯大教堂(ReimsCathedral)(1212-1300)哥特式建筑中和圣母院齐名的精品――建于13世纪的这里是历代法国国王加冕的地方。哥特式的各种特点在这里得到了浓墨重彩式的表达。外表粗重,像骷髅堆积起来的石头建筑(巴黎圣母院曾经让马克思感到压抑),走进去才发现一切似乎都高不可攀、轻灵浮动,好象随时要拔地而起、飞上天去的样子。韩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AmiensCathedral)教堂与社会文化的变迁:•教堂世俗化,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教会逐步承认感性的美•城市经济趋向繁荣,王室渐渐强大直到12世纪下半叶,一套富有创造性的结构体系(哥特式结构)解决了罗曼风格时期所有的结构问题,是中世纪工匠的伟大成就,可以与古罗马相媲美。产生原因:

1 / 1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