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课程目标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肖显军一、如何理解新的美术课程目标1.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2.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方向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与美术课程目标的关系4.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中小学美术教学过分强调专业化,课程目标成了专业美术教育的简单移植;教学大纲与教材的脱节,导致好的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实现;学生年龄的增长与学习美术的热情、美术表现能力反向发展彻底暴露美术教育的不足。课程总目标的三维表述知识与技能:重要性不能去除,需要着力改进,适当降低其难度和要求。过程与方法: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比知识与技能更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任何教育必须重视的工作。包涵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对个体的成长和幸福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奢谈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是无意义的。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方向降低学科目标(显现目标);强化人文目标(隐现目标)。摒弃急功近利,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完美发展而设计。显现目标:认知、技能技巧等能直观地看得到的教育目标。旧的教育体系中显现目标被过分强化;隐现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作用于学生内心的不容易看到的教育目标。这些对人的终身和谐、健康发展,对人的人格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教育目标在旧的教育体系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与美术课程目标的关系(一)美术课程目标是课改总目标在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要在领会课改总目标的基础上理解美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总目标的核心内容:由单纯重视传授知识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为了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与美术课程目标的关系(二)中小学美术课程目标的核心:在美术学科中,尽可能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之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合作地学习、综合地学习,发展基本的美本素养,学会学习,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尹少淳语)。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一)第一,大纲对目标的表述内容主要为学科知识点,而课程标准对目标的表述除了学科认知领域的内容外,把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人格个性等隐性的目标作为重要内容显现出来。课程目标不具体列出知识点,而是采取导向性、概略性的表述方式。课程目标的功能结构调整由单一的知识技能取向向更注重人文价值取向转移,突出强调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专业美术学校、社会美术教育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场所;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二)第二,美术课程目标在表述上,把教学方式的组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要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教学实践活动与目标融为一体,使我们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同时,也看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课程目标对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具有设计、指导的功能。课程目标强调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桥梁;过程与方法本身也是课程目标;美术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强调美术活动过程的重要,美术学科的感性特征强调美术活动方法的多样与巧妙。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三)第三,课程标准在确定目标时,没有划定具体的标高(特别是在认识领域的课程目标上更是如此),留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弹性”课程目标的理想贴近美术课程的实际地位——重视不够;尽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不用硬性的标准和统一的尺度来限制学生的发展;“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展的天敌。”——原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美术课是最不强调“一致性”的课程,因为美术教育更关注人的精神、个性、感受,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而这些东西表现在人的身上是千差万别的。弹性化课程目标为教师灵活选择、组织教学创造了自由的空间。“弹性”课程目标的理想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四)第四,课程标准分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分别确定各阶段目标,与教学大纲笼统地确定教学目标要求相比,内容更充实,脉络更清晰,“综合学习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加以强化。块状划分阶段目标层次美术学科内容的非量化特征不宜从内容上划分等级;阶段目标的描述采取“宜粗不宜细”的原则,符合美术学科特征;阶段目标描述笼统,大致显示了一定层次的递进关系。“综合·探索”领域学习目标的价值美术的观念和方法趋向多元,美术与其他学科的交融逐渐加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来社会需要具有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现代社会“生态化”的学习环境和“知识链”结构的形成。二、美术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内容说明1.对课程总目标的理解;2.横向理解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3.纵向理解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特征。课程总目标的概括理解第一句:“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第二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获得美术表达能力”第三句:“美术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和完美人格的形成”课程总目标的内涵三句话的逻辑关系:前两句并列,第三句是前两句内容的提升。第一句偏重于学生“内化”方面的目标;第二句偏重于学生“外化”方面的目标;第三句属于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对前面教学目标的丰富和完善。注意了美术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描述。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一)造型·表现:学习造型语言、规律,进行造型实践,并从中感受身心的愉悦;设计·应用: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材料特征进行设计,并与生活发生联系;欣赏·评述:通过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欣赏获得个性感受,体会美术文化价值;综合·探索: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扩展思维空间,获得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二)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属于创作类;欣赏·评述属于欣赏类;综合·探索两类兼有。造型·表现更强调自由表现、创造;设计·应用更强调创意,注重活动的功能目的。前者注重创作的自由,后者注重创作的功能。四个学习领域划分是相对的,目标范畴既有侧重又相互交融。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四个学习阶段的划分符合美术学科“非量化”的特征,同时将九年义务教育作一体化考虑;阶段目标的分布特点:“整体切入,分层递进”(旧课程目标:“切块分布,一步到位”)“建房理论”的引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低中阶段:造型活动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丰富学生的感受;高年阶段:丰富的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层次,基本概念逐步形成,学科知识的轮廓逐渐显现。1—4学段目标层次:对工具材料和美术语言“由尝试使用”到“初步认识”,再由“比较规范”到“有意图地使用”,具有很强的层次感;美术表现也由“自由表现”向“有个性地表现”过渡,目标层次逐步上升。“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案例分析(造型·表现—形与色)低年级学生对形与色概念上是不分的,画形必有色,涂色不离形,全面接触各种形与色,不限于几种形与色,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去认识;中年级学生由实践形成对形与色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学习形与色的表现方法,了解形与色的文化含义,尝试运用形与色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高年级学生比较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形与色对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有个性的表达;学生的所有认知都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学生在对形和色不断接触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案例分析(造型·表现—形与色)“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第一学段:目标指向“媒材”、“尝试”、“体验”、“乐趣”几个词,从媒材的感官入手,“进行造型游戏”,“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兴趣”是其任务和目的所在;第二学段:由“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组合”是自由的、随意的,而“设计”则必须有一点目的和秩序;第三学段:去掉“简单”一词递进为“进行设计和装饰”;第四学段:最终递进为“进行创意和设计”,指向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全过程的要求;四个学段在分段目标上逐步形成“体验活动乐趣”→“感受活动区别”→“美化身边环境”→“形成设计意识”这样的递进关系。“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说明欣赏的两个层面: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以理性的方式进行鉴别。欣赏在教学活动中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群体互动和交流的环境中进行,学生将个体的感受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和共享(评述)。教学中的评述活动不是专业美术评论,并非高不可攀。“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第一学段:偏重于接触身边的美术作品和走进自然之中,培养学生对欣赏活动的兴趣。对形与色的感受是低年级欣赏活动的重点,以“视觉”感受为主,其他“听觉、嗅觉”等辅助手段不能过强。第二学段:逐步要求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与色的感受扩大到对质感的认识上。第三学段:增加了对美术作品材料、美术作品的内容等特征的认识。第四学段:“多角度”进行美术欣赏。如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生平或创作的角度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第一阶段: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活动以游戏为主,提出学生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与展示的目标;第二阶段:活动方式也是造型游戏,内容要求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并提出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的目标;第三阶段:活动内容进一步拓展为结合学校、社区以及综合运用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并提出在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的同时,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第四阶段:强调在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①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②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和共通的原理与规律两方面的目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