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功利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局限性作者:梁利民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7期摘要:功利主义经济伦理思想是合理性和局限性的统一体。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它,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其局限性。它主要表现在:将经济利益看成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和价值目标;对经济伦理美德的忽视和贬抑;无法使个人经济利益和社会经济利益相统一。我们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功利主义经济伦理观。关键词:功利主义;经济伦理;局限性中图分类号:F091.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010-02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源远流长,虽几经起伏,但其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至今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种思想向经济生活领域推演渗透就成为人们遵循的经济伦理思想。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目的。(2)经济利益或财富的得失多寡是人们选择是否遵循道德的标准,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动力是经济利益,德行有用。(3)以“合理利己主义”谋求个人经济利益和社会经济利益的统一。这种思想因肯定人们对经济利益追求的正当性,在经济活动的价值选择上反指向人自身,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主体性地位,提倡理性的利己主义和德行有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凡事有利就有弊,功利主义经济伦理思想也不例外。由于其将经济利益和功利作为人类终极性价值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以下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一、在经济活动中把经济利益看成唯一的价值目标和动力,本身就存在先天的缺陷首先,人的生理需求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原始动力,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但过分夸大,使人有被物欲吞噬的危险,使人成为物质利益的奴隶,丧失人之为人的根本。尽管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地位能从所占有的物质财富和经济利益中表现出来,但它们并不代表丰富的人性的全部。对经济利益极端地追求,还可能使人性中美好的成分丧失,把人变成一部毫无人性的赚钱机器,会上演无数的“一旦有了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的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1]的人间丑剧。因而,在经济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社会关系是否仅仅归结为一个功利关系这本身就成了问题。市场难道就只是人们追名逐利的厮杀场,不是人们相互合作、互通有无合作场所吗?“把所有各式各样的人类的相互关系归结为唯一的功利关系,看起来是很愚蠢的。”[2]其次,功利主义经济伦理观没有很好地区分“应然”和“实然”,从经验出发,将人趋乐龙源期刊网避苦的天性作为伦理道德的标准,在经济生活中将经济利用利益的有无和多寡作为经济伦理选择的标准,是典型的自然主义方法,从“实然”直接过渡到“应然”,缺少过渡中介,把利益和功利等同于道德。其实,功利不等于道德。就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终极目的来说,利益、功利和道德对人都有价值。从直接意义上说,生活资料就是功利和利益,它是为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生产的,而不是为着道德才存在的;它构成人类生存发展的中的一阶价值,具有一般性或普遍性,其价值属性对任何一个具有同类需要的人都有用,但以怎样的方式获得一阶价值就超出利益、功利的本身的价值属性,从而使伦理道德成为必要。利益、功利表达的主要是价值客体和需要主体之间的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伦理道德所表达的主要是具有相同的价值物所做出的价值选择,因而,功利和利益之善与道德之善是不同的。功利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伦理道德主要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功利体现的是物对人的价值,道德体现的是人对人的价值。二、对经济伦理美德的忽视和贬抑人类在经济生活中除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外,是否还有更为神圣的价值追求呢?为了物质利益,人就一定会置正义、自由等价值目标而不顾;为了物质利益,人就可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而毫不愧疚吗?这是功利主义经济伦理论者无法回避、也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人若真的成了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人何以顶天立地、傲视万物,自封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呢?此外,功利主义经济伦理者奉行以功利和利益的大小作为行为选择的唯一目标这一思想逻辑,而不顾行为的过程、手段的正当性,用利益证明一切,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就无法避免工具理性滥用的问题,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之虞。道德情感所唤起的崇高性和尊严感,道德内容的超越性和普遍性在人类的心目中就会荡然无存,伦理道德的遵循就会成为工于心计的筹划,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良心的天平就会发生了倾斜,慎独的美好品德就会成为稀世珍品。“凡对我有利的,我才会去做”就会成为人们本能性的道德原则。进而,现代社会由于金钱的魔力,它是财富的代表和象征,因而很难保证人们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会成为“阿堵物”的阶下之囚。另外,将经济伦理视为一种手段,且以经济利益证明手段的善,很难保证人们不为了当下的经济利益,萌生道德作伪的企图,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沽名钓誉之徒。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把赚来的黑钱,用一少部分来投资公益事业,来换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这样做真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有时竟能大获成功。当然,不排除他们这样做时良心发现的因素,但问题是这样做的企图不是为了更大的经济利益吗?善良意志自己立法自己遵守被无情地亵渎了。按照密尔的说法,人本来没有需要美德的欲望和动机,美德之为美德在于它使行为主体在行为选择时人与己处于相宜的状态,“义者,宜也”,美德只是人们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物、消费价值物的有效选择。经济伦理成了人们有效选择的权宜之计。康德所说的令人敬畏的东西:内心的道德法则,不再是功利主义者敬畏的东西,而是豪不犹豫加以利用的手段罢了。三、个人经济利益和社会经济利益统一的困境功利主义经济伦理企图在“合理的利己主义”和“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基础之上,实现个人经济利益和社会经济利益的统一。这种思维是合理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和说明这种统一。首先,个人和社会是两种不同存在,个人不等于社会,社会也不等于个人,两者不存在简龙源期刊网单的替代关系,有时还处于紧张的冲突之中。其次,“合理”是一个很难用一贯标准界定和衡量的。最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只是很偶然的情况,“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3]在这种情况下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非正常态,在现实中是难觅踪迹的。因为个人追求私利既可以为一切人的私人利益服务,并且增加普遍利益,这是一种抽象的说法;也可以反过来说,每个人追求私利都妨碍他人利益的实现,形成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状况,因为“私人利益本身已经是社会所决定的利益,而且只有在社会所创造的条件下并使用社会所提供的手段,才能达到,也就是说,私人利益是与这些条件和手段的再生产手段相联系,这是私人利益;但它的内容及实现形式和手段由不以任何人为转移的社会条件决定的。”[4]换言之,个人经济利益与社会经济利益没有逻辑的必然性。从个人经济利益出发,可能与社会经济利益相违背,也可能相一致。社会经济利益是个人经济利益实现的途径,这里就有一个预设的前提:这个社会的制度必须是公正的,它能够依据一个人所做的向其提供其应该得到的,否则为社会就是为自己的观点很难成立。在认识了功利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有合理性和局限性后,我们要扬长避短,在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吸收其精华,去除其糟粕,建立一个科学的功利主义伦理观,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利益、功利与道德的关系。只有这样,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9.[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79.[3]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册[M].伦敦:伦敦丹特公司,1955:246.[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2-103.LimitationoftheeconomicethicsintheutilitarianismLIANGLi-min(Beijinschool,Hunancommercecollege,Changsha410219,China)龙源期刊网;neglectofvirtueethicsandlessened;couldnotmakepersonaleconomicandsocialandeconomicinterests.wemustestablishthereasonableutilitarianismeconomicethic.Keywords:utilitarianism;economicethics;lim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