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材料与图表分析型材料分析型题型特征在新课标高考中,材料分析型非选择题是最普遍的一种题型,由于这类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强,可以很好地考查考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分值所占比例很高。材料分析型非选择题一般结合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以图像、表格、数据以及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图文材料中信息的提取、判断、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地理原理、规律和基础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答题技巧做材料分析型非选择题时,首先要认真读题目所给材料,正确理解其含义,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以及相关图表中准确把握有用信息,根据要求分析材料,并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找准和课本知识的结合点,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力求以简练准确的文字来进行表述,答题要求运用学科语言,按顺序完整地回答,防止漏答,答案要序号化、段落化、整齐化。典例示范[例1]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材料一见图1。材料二见下表。材料三见图2。材料四见图3。表北海、钦州、防城港2000~2004年三次产业产值单元:亿元(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大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填选项字母)。A.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B.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C.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D.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题,填选项字母)。A.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B.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C.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D.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E.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三港口群的发展对策。解析第(1)题,海洋运输的特点是运量大、运费低、运速慢,后者是缺点。第(2)题,分析表中北海、钦州、防城港2000~2004年三大产业产值变化即可发现B、C、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第(3)题,读图2可知,2005年北海、钦州、防城港的城市化水年分别为30.21%、11.23%和26.42%。其中钦州最低,北海最高且发展速度最快,故选择A、D,排除C。读图3可知,2005年广西和重庆GDP分别占全国的2.23%和1.68%,故排除B。第(4)题,分析图1、2、3和表中的内容,可以发现北海等三港口经济腹地比较狭小,且腹地内经济水平较低,交通网络密度较小,制造业产值不高,同时三港口城市化水平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都不利于港口发展。第(5)题,根据(4)中的问题,结合区域现状,提出对策,只要合理即可。答案(1)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2)A(3)ADE(4)遇到的共同问题: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5)发展对策: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答题建模材料分析的过程即是获取信息和调运知识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分析图文材料涉及的地理特征及其要素,其分析模式如下:地理特征及其要素分析思路建模。①山脉:从走向、坡度、垂直自然带、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等方面描述。②地形特征:从地貌类型及其分布、地势变化、海陆轮廓等方面描述。③气候特征:从气温和降水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④河流水文特征:从河流流向、水系特点、流域面积、水源补给、径流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通航期、水能状况等方面描述。⑤人口特征:从民族构成、所属人种、分布状况、人口密度、迁移状况、再生产类型等方面描述。⑥农业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投入要素、规模、机械化水平、商品率、劳动力、人均耕地、气候、水源、土壤、交通、灾害、市场等方面分析。⑦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从连续性、安全性、灵活性、速度、价格、成本等方面比较。⑧各种自然资源(能源)的优缺点:从开发成本、技术要求、能量密集度、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分析。⑨区域经济特征:从资源状况、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区域地理特征:从自然地理的气候、地形、植被、土壤、水文,人文地理的人口、交通、工农业等方面展开。地理要素的相互关联性:首先分析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或是一定时期正相关、一定时期负相关。解题体验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于2008年11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温家宝说,中国政府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坚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努力。材料二下图为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1)危及材料二中群岛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是。(2)联合国气候专家发表报告说,如果若干国家和地区大幅度排放废气,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我们居住的整个星球将“百病丛生”等。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需求性原则(3)近年来,我国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建立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启示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好处有哪些?(5)目前我国能源构成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不同点有哪些?解析第(1)题,世界上所有岛屿面临的环境问题都是全球变暖。第(2)题,全球变暖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协作。第(3)题,长江三角地区能源的供需存在矛盾。第(4)题,本题要从减少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去回答。第(5)题,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结构不合理,水电和核电所占比重太小;美国等发达国家多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答案(1)全球变暖(2)C(3)核电具有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的特点;该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该地区缺少常规能源(4)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5)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占比重最大的是煤炭,而大多数发达国家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我国水电和核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重较小,美国等发达国家水电和核电发展很快,在其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也很大;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还比较单一,正在向多样化迈进,许多发达国家能源消费构成已比较多样化。图表分析型题型特征图表分析型非选择题是以地图和表格为情境设置的,主要考查读图、识图、分析和运用地理图表的基本能力。新课标高考地理试题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格局,而且图表分析题更加注重考查考生从地理图表中获取和解读、判断和认定、分析和比较、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其中地理分布图和地理统计图所占比例较大,而且类型复杂多样。地理分布图主要有自然要素空间分布图、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图、区域活动分布图和区域综合分布图,而区域分布图中大比例尺小范围区域图更是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地理统计图主要有平面坐标统计图、三维坐标统计图和多维坐标统计图。复习时应该特别关注区域综合分布图和平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和综合分析。答题技巧解答图表分析型非选择题时,首先要认真观察图表的名称、图例、注记等要素,根据题意明确读图分析的目的和对象;其次要仔细观察图表中地理事物及要素的特点,掌握基本内容,如注意观察掌握地理事物及要素的分布特点、发展演变过程、空间结构等;最后在读图表的基础上,分析地理事物及要素的关键,为解答提供条件。根据解答要求,以图表中的核心和关键点为中心,展开联系,如以关键知识点中心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结构、地理事物发展的过程结构、地理事物及要素相互联系的逻辑结构等。以地理事物综合性为基础,形成对地理事物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对整体性的地理事物进行对比、分析、概括,发现问题的关键点,针对关键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根据试题要求,将分析结果归纳整理,组织语言进行描述。典例示范[例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示河流最小流量出现的时间及其原因。(2)甲是我国商品棉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基地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因素。(3)近年来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天津、青岛、大连,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有哪些?(4)图示平原地区地面沉降严重,简述地面沉降形成的人为原因及其影响。解析第(1)、(2)、(4)题的解答要紧扣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特别是气候,对成因作出分析。河流最小流量出现的时间从图中可以得出,分析原因时不要漏掉人为因素;分析商品棉基地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可以从地形、土壤、气候等方面着手;从干旱入手建立思维线索,描述地面沉降形成的人为原因及影响。外资企业落户天津、青岛、大连,要根据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答案(1)春季(3~5月)。春末夏初,雨季尚未到达,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用水量大。(2)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夏季雨热同期,降水较多,有利于棉花的生长,秋季雨水少,有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3)沿海港口城市,交通便利,信息畅达;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高等院校众多;临近日韩,便于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基础、协作条件较好。(4)人为原因:该地区水资源短缺,超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影响: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恶化、风暴潮灾害加剧;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内涝加重。答题建模河流做为一个特殊区域,在平时学习和高考中都占有比较重要地位。在备考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回答思路如下:如:(1)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2)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2.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等地貌,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3.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2)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4.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解题体验2.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1985~1996年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年代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居民点及工矿(%)交通(%)水域(%)未利用土地(%)1985年28.92.632.46.15.51.87.315.41990年28.33.232.96.56.01.97.413.81996年28.14.237.21.67.02.17.812.0材料二中国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材料三中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