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p3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统筹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各方面的关系。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毛泽东思想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P13.错误。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在宗旨、目标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泽东思想又完全是中国的,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理论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他完全是中国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片面肯定和夸大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P36.错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的协调发展。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P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5、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P20.错误。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的理论大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因此,用他的名字命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但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同志的个人独创,党的许多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同志的个人独创。第二章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5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全面、发展的看问题,在任何时间、地点和条件下都要反对本本主义,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内容。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所以党的思想路线又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P51.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第三章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P90.错误。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P76-78.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的奋斗目标。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补充:基本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3、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原因。P64-66.中国国情: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独立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时,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81-86.三大法宝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也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关系: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5、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P72.错误。首先,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的领导责任,中国革命的领导权落到无产阶级的肩上,这也是划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其次,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因而这个革命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也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6、“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都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论断。P75.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企图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种观点只看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其次,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产阶级的阶段,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的联系。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损失。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必须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7、为什么说正确地理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正确地理解了中国革命。P81-86.首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的法宝。其次,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建设和开展武装斗争紧密联系着。党的发展和巩固是在革命战争中进行的。再次,统一战线是实现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必须以人民军队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最后,党的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无产阶级思想以增强党的战斗力,党的建设是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着,是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正确处理与否紧密联系着。这些关系的正确处理会促使党在政治、思想上更加成熟,更有利于处理好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问题。因此,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的,正确地处理这三者及其关系就正确地理解了中国革命,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着两个联盟,它们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样的。P82-83.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也包括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与一部分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联盟。两个联盟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第一个联盟是基础的主要的联盟,第二个联盟是非基础的,但同时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联盟,只有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才能推动中间势力向革命靠拢,才能建立和巩固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孤立、分化、瓦解直到消灭敌人。第四章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P102-104.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三大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矛盾问题,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意:简答题只答第一句。论述题全答。第五章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P11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邓小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概括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