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机械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准则§12-1结构设计的工作步骤和要求§12-2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2-3结构设计的准则结构设计的重要性:1、方案设计的具体化,根据结构设计进行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已满足产品的功能要求;2、与材料选择、尺寸确定、加工和装配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3、结构设计是进行科学计算的基础;4、合理的结构设计是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结构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产品、零部件的形状、尺寸及相互配置关系,是原理方案的具体化。结构设计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粗略到精确的工作过程。§12-1结构设计的工作步骤和要求根据既定的原理方案,确定总体空间布局、选择材料和加工方法,确定主要尺寸、检查空间相容性等,由主到次的逐步进行结构的细化,直至完成总体方案图。结构设计和零部件的参数设计密切相关,参数设计的结果是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而结构设计的变化有时会引起参数值的变化。结构设计和参数设计需交叉进行、反复修改。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1)决定结构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与尺寸有关的要求,如传递功率、流量、联接尺寸、工作高度等;(b)与结构布置有关的要求,如物料的流动方向、运动方向和位置、零部件的运动分配等;(c)与确定材料有关的要求,如耐磨性、疲劳寿命、抗腐蚀能力等。结构的空间边界条件主要包括轴间距、轴的方向、零部件装入时的限制范围、最大外形尺寸等。(2)主功能,指实现能量转换或物料转换时起关键作用的功能,而主功能载体就是实现主功能的构件。(a)结构设计时,首先对主功能载体进行粗略构形,初步确定主功能载体及主要工作面的形状、尺寸;(b)然后,按比例初步绘制结构设计草图,表示出主功能载体的基本形状、主要尺寸、运动的极限位置、空间限制、联接尺寸等;(c)次要的结构此时可用简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结构方案通常不是唯一的,此时应对主功能载体的结构草案进行分析判断,从功能要求出发,选取较优方案,以便做进一步的修改。(3)辅助功能载体,指完成辅助功能的那些构件,如轴的支承、工件的夹紧装置、轴外伸端处的密封、润滑装置等。为了保证主功能载体能顺利工作,应确定哪些辅功能是必需的,并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结构形式。(4)辅助功能载体初步设计好后,应对主功能载体进行精确的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时,应遵循结构设计基本准则,并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较精确的计算结果,同时考虑辅功能的影响,逐步完成主功能载体的细节设计。对辅功能载体也要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补充标准件和外构件。(5)进行技术经济综合评价,从多个结构设计草案中挑出满足功能要求、性能优良、结构简单、成本低的较优方案。(6)对选出的结构方案进行完善并检查错误,消除综合评价时已发现的弱点,并可采纳已放弃方案中的可用结构,对关键问题通过优化的方法来进一步完善。检查结构方案在功能、空间相容性等方面是否存在缺陷或干扰因素,必要时对结构加以改进。注意零件的结构工艺性。(7)完成总体的结构设计方案图的绘制,清楚表达产品的结构形状、尺寸、位置关系、材料等,对重要的细节应进行充分的描述,以保证设计意图能得到正确的体现。一、基本原则1.明确明确、简单、安全是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2-2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功能明确:首要问题是保证准确实现功能要求。必须使各部分功能之间的联系清楚、明确,产品零部件之间应联接合理,每一功能都必须有明确的结构来实现。作用原理明确:实现各功能的作用原理应该明确的,尽量减少静不定问题,使能力流(力流)、物料流和信号流有明确的走向。此外,还要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物理效应(如热膨胀、受力变形)以及尺寸误差和形状误差等引起的不良影响,以免发生干涉、过载、急剧磨损等现象。工况及载荷状况明确:进行参数计算和选择材料时,应确切掌握工况条件及载荷的状态,如大小、类型、作用时间等。结构设计时,应保证作用结构的受力状态或应力状态是可明确描述的,能够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应尽量避免出现不明确的应力状态(或受力状态)。2.简单包含三方面的要求:零件数目尽量少;零部件间的联接关系简便;零件形状尽可能简单。零件少,制造成本低,工作精度、可靠性高。联接关系简便,简化装配工艺,便于维护。为便于零件的加工,应优先采用简单的几何形状。2.安全在结构设计时保证产品及其零部件在预期的工作期限内正常工作,不会对人和环境产生危害。“安全”要求可以通过直接的、间接的、提示性的三种途径来实现。1)直接安全技术在结构设计时充分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通过所设计的系统或构件本身获得安全性。(1)结构可靠性:通过结构形状来保证工作的可靠性。(2)零件可靠性:设计中保证零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及稳定性,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失效。(3)限效失效原理:在使用期限内,即使发生局部元件失效,但仍保持有限的功能,避免出现危险状态。如弹性圆柱销联轴器。(4)冗余配置原理:是一种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对于关键设备可采用备用系统,当与之串连的其他系统发生故障时,备用系统可全部或部分地承担其功能,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2)间接安全技术通过保护系统和保护装置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3)提示性安全技术在危险发生前发出警告,并可通过显示装置说明危险部位和危险原因。结构设计时应力求采用直接安全技术来满足安全的要求,不得已才采用间接安全技术,更不要滥用提示性安全技术。二、结构设计方法形态变换法:通过零件结构本身的形态,可派生出不同的结构方案。可供变换的形态包括四个方面:形状、位置、数量和尺寸。1)形状变换零件由若干个表面组合而成,从功能观点看,承担功能要求的表面称为功能面。改变零件功能面的形状可得到新的结构形式。3)数量变换通过改变零件数目或功能数目来改变结构。4)尺寸变换通过改变零件的尺寸或改变零部件之间的距离来变换结构的形态。§12-3结构设计的准则一、满足功能要求的设计准则1.任务合理分配将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即将一个功能分解成多个分功能,每一个分功能由一个功能载体承担。2.功能集中为简化机械产品的结构,减少零件个数,降低加工成本,便于装配,以及缩小产品体积等,在某些情况下,可将多项功能集中于一个功能载体,即由一个零件或部件承担多个功能。注意:功能集中的程度以不过分增加零件的复杂程度为限。通常采用整体结构,将功能不同,但运动情况一致、位置相近的零件组合在一起,结构上设计成一个整体。二、考虑造型的设计准则产品结构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而且还应考虑产品造型的美学价值,使之对人产生吸引力。1.尺寸比例协调保持外形轮廓各部分尺寸之间匀称而协调的比例关系。2.形状统一机械的外形通常由各种基本的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结构设计时,应使这些形状配合适当,尽量减少形状和位置的变形。3.色彩、图案的衬托在机械表面涂漆,除具有防止锈蚀的功能外,还可增强视觉效果。恰当的色彩可以使操作者眼睛的疲劳程度降低,并提高对设备显示信息的辨识能力。(1)色彩布置应与形状布置协调一致,突出功能面。(2)尽量采用少的色调,否则会产生零乱的感觉。(3)注意色彩的冷暖性。红、黄为暖色,蓝、绿为冷色。在噪声环境中,人眼对暖色的分辩能力下降,而对冷色的分辩能力上升。三、考虑加工工艺性的设计准则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保证功能的实现,使产品达到要求的性能。结构设计的结果对产品零部件的生产成本、工时及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结构设计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力求使设计的零部件加工方便、材料损耗少、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并能得到符合要求的质量保证。零部件结构工艺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1)生产批量的大小可能会影响胚件的生成方法;(2)生产设备的条件可能会限制工件的尺寸;(3)生产技术的发展也会引起结构工艺性的相应变化。1)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合理地确定铸件结构是改善铸造工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常用的锻造方法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对于自由锻,锻件形状应尽量简单、对称、平直,避免锥形和楔形表面,不应该有加强筋、工字形截面等复杂形状,凸台应布置在锻件的同一侧,并尽量使零件截面尺寸的变化少。对于模锻零件,应正确选择分模面,分模面应是水平面。而且分模面的两侧锻件的形状应尽量对称,形状力求简单,避免突出部分;同时应规定拔模斜度,截面变化处尽量采用较大的过渡圆角。2)锻件的结构工艺性零件的机加工工艺涉及到诸多方面,如结构、毛坯选择、精度及表面粗糙度选定、材料等。3)机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3)机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3)机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零部件结构对装配的质量、成本有着直接影响。整机应能分解为若干可单独装配的单元,以实现平行且专业化的装配作业,缩短装配周期,并且便于逐级技术检验和维修。保证零件的准确定位。1)合理划分装配单元四、考虑装配的设计准则2)使零部件得到正确安装避免双重配合。防止错误装配。保证零件有足够的装配空间。3)使零部件便于装配和拆卸留出安放装拆工具的位置。避免过长的配合面。轴系部件装配时,为了补偿装配尺寸链误差,常设置调整补偿环。零件截面尺寸的变化应与其内应力的变化相适应,使各截面的强度相等,以便充分利用材料,减轻重量。零件在工作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五、满足强度要求的设计准则1)等强度结构力流传递路线越短,承载区域就越小,变形也越小,并可能使零件所受应力最小。使力流传递路线最短。2)改善受力状况使载荷分担。使受力均匀。相对轴承非对称布置齿轮远离转矩输入端。3)减小应力集中应力集中是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重要因素。4)使载荷平衡采取措施使传递动力过程中的附加力或力矩在其内部平衡,不致增加其他零件的载荷。机器工作后,由于零件间确定的排列方式而产生某种辅助作用,使得总的作用加强。自助: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使零件之间相互支持,达到加强功能、自我保护的目的。六、自助的设计准则1)自加强准则摩擦离合器和牙嵌式离合器同样具有自我保护性能。自保护通常由附加的传力路线产生辅助作用,一般通过弹性变形来实现。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零件在过载时能够实现自我保护,避免重大事故发生。2)自保护准则回用可分为零部件回用和材料回用两种。要求设计时合理地划分功能单元,零部件间采用适当的联接方式,结合部位尽量安置在产品外部,使可用零部件能简单、快速的拆卸,并保证拆卸过程中不使零部件进一步损坏。回收:将已报废的产品中的可用部分取回,重新加以利用。七、有利于回用的设计准则1)应使零部件拆卸简单2)应便于可用零部件的整修保证由不同材料制成的零部件能通过简单的方法迅速解体,使不同性质的材料分离。①可用部分应能够方便清洗,不致造成损坏。②检验容易,以便能够判断重复应用的可能性。③能够通过添加材料、压紧、测量和调整,使零部件修复。3)应使材料容易分离八、其他准则1.有利于标准化的设计准则通过对零部件的尺寸、结构要素、材料性能、检验方法、设计方法、制图要求等指定出相应的标准,供设计、制造时遵照执行。(1)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标准件,以简化设计工作,并使产品的复杂程度降低。标准化的意义:以最先进的方法对零部件进行专业化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节约能源及材料,降低成本;采用标准化的零部件,可减轻设计工作量,缩短产品的设计、生产周期;增强零部件的互换性,便于维护。(2)非标准零件的结构尺寸应力求标准化。2.考虑热膨胀的设计准则机器工作时,零部件的材料会因受热而膨胀。(1)均匀表面腐蚀在潮湿的环境下,金属表面与空气或介质中的氧气作用而产生腐蚀。3.考虑腐蚀的设计准则机械设备中的腐蚀现象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2)狭缝腐蚀狭缝中腐蚀产物中的水解作用使电解液的酸性浓缩引起的腐蚀。(3)接触腐蚀有电化学势差的两种金属相互接触,再加上介质的作用,形成局部电解而产生腐蚀。对狭缝腐蚀,应使过渡表面光滑,焊接时不留根隙,加大缝隙,使空气容易流通。为防止接触腐蚀,应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配对,使其电化学势差小,或在两金属相邻表面之间设置绝缘层进行隔离,以阻止电解液对接触表面的作用。对于均匀表面腐蚀,结构设计时应避免出现潮气集中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