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虽有嘉肴(共30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礼记》@•【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点】1、2《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zxxk学科网《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zxxk读准字音嘉肴()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yáoqiǎngyuèxiàojiào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语气、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翻译(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即使美味的菜吃,品尝(味道)甘美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的甘美;最好的道理好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因此不通,理解不了。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省自己自我勉励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促进。表示推测。大概,恐怕。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乎”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尚书》中的一篇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练习练习册:P531、2、3、4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yáo,弗fú食,不知其旨也B.教然后知困(kùn)C.知困,然后能自强(qiáng)也D.《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C......qiǎng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教然后知困:(5)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甘美达到极点所以不通,理解不了反省自己表示推测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元方入门不顾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C.故曰:教学相长也。D.教然后知困.........C自强:今义:自己独立向上学科网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故曰:教学相长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作业1、背诵课文2、研讨与练习二、三字词归纳1、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C、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4、一词多义学学学半音xiào,教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它的5、文言句式2、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原序:其谓此乎1.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是什么说理方法?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合作探究3、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引用论证。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的观点。•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出“--------------------”,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虽有佳肴虽有至道教学相长文章主题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语言特点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积累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课堂反思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是没掌握的?拓展延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琢:雕琢。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典:主。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