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略论绘画的功能一、认识功能欣赏者从不同的绘画作品中可以认识不同时代、民族、国家的具体生活情境、事件和理想,可以认识客观世界中不同的事物及形态,从而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认识真理,这就是绘画的认识功能。如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以具体描绘的方法,形象的表现了但是京城汴梁的社会生活、城廓店铺、虹桥渡船、车马轿抬、行人商贾、城郊风光等。它让我们具体的认识了北宋京城的城乡面貌、生活状态、风土民情、社会经济状况等。二、教育功能绘画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为政治、道德、理想等的教育作用。古人所言,“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无不适在强调绘画的“政教”“德教”、“劝诫”等教育作用。中国古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等,都是直接表达宣教要求的作品。绘画的作用除了“道德教化”之外,还体现在更多方面,最根本的意义是在真善美统一基础之上的广泛的价值观意义,能够促使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他人、自我等采取一种积极的伦理态度。如蒋兆和的《流民图》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悲惨命运、人类的苦难生活,教导我们对苦难人们的命运充满同情和关怀,对罪恶对压迫对战争感到愤慨和谴责,对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和命运进行反抗。三、审美功能绘画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可以激发起欣赏者的想象、情感、认识等心理能力,使之进入一个充满体验的认识世界——忘我而动的艺术世界,感受或悲或喜、或怨或怒,或萧疏或亲和、或咏春或怀秋等不同的心理体验,最终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与科学、理论等直接作用于人的理智和理性认识作用不同,艺术可以同时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理智,甚至可以说是首先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今儿引发理性认知。绘画作品的内容和美的形态是直接联系着的。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预约的仕女踏春,可以使我们获得诸如优雅、纯洁、诗意或美丽、娴雅、环宇等审美感受。梁楷的《布袋和尚》以简笔泼墨的形式表现具有幽默感的人物,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讽喻的辛辣尖利,或者幽默的诙谐喜悦。四、本体功能绘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承受社会生活的决定作用。同时,绘画作为一种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和艺术表现形式,是一个完整、自足的循环体系,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此具有内在的、自然的发展动力,即作用于绘画自身的本体功能。绘画的本体功能,主要表现为绘画活动、绘画作品和绘画形式规律等通过作用于美术家而实现的对绘画创作、绘画自身发展的积极的反作用,它使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不断地更新、完善和发展。2、为什么说美术是一个变化的概念,因时因地而异?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告诉我们,包括美术在内的各种意识形式,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依附于现实的物质生活过程的,而它们自己,不管表现为怎样的形态,则不过是“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在这样的意义上,它们是不具有“独立性”的品质的。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谈到的“美术发展的他制性”,即社会制约问题。艺术是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美术就必然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而发生变化,就是说,美术的发展是不可能不收到社会生活的制约的。而社会生活对于美术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四个大的方面:经济、意识形态、时代、地域。(一)经济与美术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状况,例如不同的分工情况,不仅和美术的发展和繁荣密切相关,而且决定着美术的意识形态性质。艺术作品中阶级意识总是反映着阶级社会中的分工状况和受到经济的制约。比如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美术领域中充斥着极端个人主义、悲观主义、虚无主义和反理性的什么荒诞作品,不难认识到这种特有现象与充满尖锐矛盾的资本主义生产和分工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而有一些美术种类(如建筑、实用美术、雕塑等)本身就是物质性的,就是以物质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为前提的,不消说生产力的状况对于这一类美术发展的影响就特别明显。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中国的青铜时代,都是生产力发展决定美术的绝好证明。不过从生产关系还是生产力的角度来看,物质生产都是美术的前提条件,物质生产在不断变化,因时因地而变,美术也就随着物质的变化而变化。(二)意识形态与美术美术除了受到各种经济因素的制约外,也必然要受到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人类的神话时代,神话这一社会意识就曾经在人类的艺术活动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希腊艺术中的雕刻、绘画、戏剧、诗歌、音乐都收到希腊神话的重要影响。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实际上就笼罩着浓厚的神话色彩,如青铜面具。而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这些神话故事也一再出现在古代的绘画作品中。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是制约和影响美术的重要因素。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开宗明义的指出绘画的作用是“成教化,助人伦”。(三)时代风格纵观美术发展的历史,每一时代的美术作品都有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这特征,又与当时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时代风貌紧密相连。各个时代不同的美术风格,就构成了一步美术发展史。(四)地方风格以地区、地域概念为主体,美术风格在某一时间段内,会体现出相对稳定的鲜明特点,这表明美术会因地而变。我们常常说,我国北方画家以气势力度取胜,南方画家胜在情趣韵味,及时谈他们的绘画具有不同的地方风格。影响地方风格的因素,关键是改地区的人文和自然环境。3、依据什么来判断艺术作品的属性和价值?在判断艺术作品的属性和价值的时候一般从三个层次入手,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一、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具有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例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艺术语言的种类是判断艺术作品的属性,究竟属于哪一门类的第一依据。正是由于艺术语言的作用,艺术创作才得以完成。艺术家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构思才得以从意识形态物化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人类才可能在相互之间进行艺术交流。艺术语言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线条、色彩、声音、画面等这样一些人的感觉感官能够直接感知的艺术作品的外部特征。当然,艺术语言或者艺术符号的主要作用不是创造艺术形象,在物质的感性的外壳中蕴藏着意识的、精神的内涵。除此之外艺术语言或艺术符号还是人类艺术思维的工具,因而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体系或艺术符号体系,画家用线条、色彩来构思创作,音乐家用旋律、和声来构思创作等等。从这种意义上讲,对于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的研究应当成为美学和艺术学的一项要内容。艺术语言的种类可以体现艺术作品的属性,而艺术语言运用的境界和水准,是否纯熟、顶尖、别出心裁,则能够体现艺术作品的价值。二、艺术形象艺术形象虽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作为艺术反应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而且具有概括性,它把广泛的生活内容概括在形象中。艺术形象又具有情感性和思想性,在艺术形象中融进了艺术家爱憎悲欢的情感,处处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评价。艺术形象还具有审美意义,它凝聚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艺术形象类型的判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属性的艺术,是美术还是音乐还是其它艺术。而艺术形象的生动与否则可以反映出艺术作品的价值高低。三、艺术意蕴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的内在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休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是一件高水准的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四、艺术市场在市场上,当艺术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时候,其主要体现的是艺术品的商品属性,而前三个层次主要体现出艺术品的审美属性。而艺术品在艺术市场上的价格,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品的商品价值。4、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的人物画在艺术形式上有哪些特点?对西洋人物画来说,中国人物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在中国人物画中,无论这些画卷中表现多么复杂的故事情节或是描绘多少人物形象,画面却很少描绘背景,甚至是空无一物的。这种别具一格的表现空间的方式,通过画中人物的动态、神情以及故事情节来与欣赏者心中的联想进行沟通,达到相互交融的目的。相比之下,西洋人物画必不可少的背景描绘则更显出它所描绘人物的逼真。那些尊崇严谨的科学与理性的西洋画家总是以对人和物描绘得真实程度为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拿波提切利的《春》来和中国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做个对比。同样是表现春天,但是单从画面来看,两者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一个有着丰富的背景作衬托,一个背景则空无一物;一幅是描绘着诗一般的神话意境,而一幅则是对现实生活的场景描写。中国人物画在表现人物的时候主要以线条描绘形象,忽视背景,不追求人物体积感,而重视人物神采的表现。西方人物画则追求光感、质感、体积感和空间感,背景描绘真实,力图还原现实生活。中国人物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比如《簪花仕女图》《李白行吟图》。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人物画与西洋人物画也是不一样的。西洋人物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中国人物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捣练图》,将一群妇女捣练、络线、缝制、把练扯直、熨平的四个场景用散点透视法连接到一幅长卷上,相互之间的联系自然而生动。而西方的人物画场景则受到一定的限制。西方人物画强调写生,重“形似”,而中国人物画强调感受,重“神似”。比如《韩熙载夜宴图》,便是顾闳中在观看韩熙载家中夜宴景象以后在“胸有成竹”后进行描绘“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故世有夜宴图”。顾闳中传神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画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而西方名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直接面对人物进行写生,运用解剖、透视、明暗、色彩和比例等技巧和手段,重视视觉真实感。5、略述北宋山水画的“真实”性从宋画面貌和画论,宋人特关注现实社会和有着对自然的直接体验以及对诗意的不自觉的追求。从李成创造的“寒林平远”的山水画绘画形象,呈现出“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般的诗意;到范宽《溪山行旅图》所表现的“巨峰巍然耸立,山涧细流飞泻直下,怪石兀立,林木繁茂葱郁”的磅礴气势的“全景山水”;再到《林泉高致》强调的以“林泉之心”去“身即山川而取之”,都关注山水在不同地理、气候、时令条件下的真实表现,即所谓“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总体说来北宋的山水画基本可归纳为相对写实(相对于西方写实艺术有着本质区别),注重对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的描绘,以可居可游的全景山水居多。以范宽为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最负盛名,描绘的是陕西终南山一带的春色,画面近处怪石兀立,笔力苍劲,近似铁线描描绘出石头坚硬粗矿的外形,通过小劈皴、雨点皴以及短条子皴表现出石头坚韧的质地纹路,淡墨分出石头的体感。经实地考察,范宽这种技法相对真实的再现了终南、太华山的石质。图中右下处浅滩上的行旅驮队,从毛驴的形态及所背负的行头和动态不一的行旅人看,是相当注重对细节的真实描绘的。再看掩藏在树林后面的楼群,由模糊的房顶尖可猜是古刹或大户人家,甚至猜出屋主的身份,着实可见范宽描绘现实的能力。当时人们所公认的那样:“范宽得山之真骨”,其画风是纪实的、写真的。而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经妻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开篇首先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使位居朝堂的士大夫通过山水画欣赏能“不下堂延,坐穷泉壑”,满足他们“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郭熙强调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要“身即山川而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