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博物馆陈列大纲2010年9月27日宗旨:从实际出发,以滇池为主线,结合现有的各类文物藏品对滇池区域的自然历史文化进行展陈。布展地点:西山区棕树营街道办事处小岛村大观河畔陈家花园布展面积:385.1平方米(含墙面),占地面积:90平方米/每层,共三层。展览标题:滇池展览共分为4部分序第一部分滇池的形成和水位变化第二部分滇池的自然遗产第三部分滇池的文明历史第四部分滇池的治理与保护序1、前言(待补)2,滇池卫星图第一部分滇池的形成和水位变化历史第一单元滇池的形成说明文字:远在燕山运动中,云南高原面上自震旦纪至三迭,侏罗纪的地层就隆起,褶皱和断裂,形成高山和盆地,奠定了今日的地貌雏形.以后在第三纪,第四纪中地壳又多次强烈多活动,造成云南高原多次间隙性不等量上升,沉降,这样滇池在经过了长期的演变,伴以断裂,褶皱,以及以流水侵蚀沉积为主的外力作用,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中演变生成.文字说明:5亿6千多万年前,云南高原是一片汪洋大海,这不是一片平静的大海。就在这里,大海中的软体生物突然发生了质的飞跃,迅速产生体表长出外壳和刺状的骨片的新的生命。这些带壳生物的兴起,标志着原始动物的诞生。1)云南高原是一片汪洋大海想像图2)晋宁梅树村震旦纪与前寒武纪的地质剖面上,密密麻麻的分布着数不胜数的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等各式各样的小壳类化石,记录了地球动物多样性基本体制的伟大诞辰。1983年国际地联界线工作者会议确认梅树村剖面为被国际选用的地层层型剖面,剖面为“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并装置“金钉”标志,成为中国第一条被国际选用的地层层型剖面。3)1997年8月,古生物学家在距离梅树村地质剖面不远的地方——昆明海口地区的耳材村发现的“海口虫”化石,是地球已知的最早“有头脊索动物”。它们是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的祖先。4)海口耳材村地质照片文字说明:滇池南岸海口镇耳材村,有一个界分寒武纪与前寒武纪的地质剖面,在这里走很短的距离就能从前寒武纪进入寒武纪。短短二三百米之内,你从空空如也的前寒武纪一边,接近寒武纪标志的地方,逐渐在岩层中看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密的小壳化石。开始是两三个,紧接着是密密麻麻、数不胜数的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等各式各样的小壳类化石。5)海口鱼照片(海口华夏鱼)6)海口鱼照片(中新鱼)7)海口化石的出土地9)海口化石的出土地的发掘现场照2、实物1)海口出土的三叶虫一组(大三叶虫、小三叶虫4件)2)海口出土的各类化石20件(包扩昆明虫,蠕虫,奇虾藻类等化石2)文字说明:距今1亿7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是恐龙生存繁衍的世界。晋宁县夕阳乡的山地发现有大批恐龙化石及恐龙足迹化石,证明了那里也曾是恐龙的故乡。3)晋宁县夕阳出土的双脊龙出土照片和复原照片4)文字说明:1200万年前,地壳又一次强烈活动,云南高原面多次间隙性不等量上升,形成今日高原面一般由北向南的倾斜。此时滇池区域在老构造运动的基础上,产生数十公里南北走向的大断层,为滇池的形成提供了地质条件。5)文字说明:滇池是一个错断陷落构造湖泊,初期它只是陷落断层,后长时间成为河流雨水的聚集地,就形成了范围很广、湖水很深的大湖——古滇池。根据碳14年龄测定和古地磁资料分析,滇池地形成湖泊,接受沉积的时期,约为340万年的历史。6)地层构造变化示意图7)地层构造变化照片第二单元为什么叫滇池说明文字:滇池水系的奇河倒流现象是云南省境内的水系发育出许多的奇特现象之一。云南的河流,一般的流向都与整个云南高原面南北倾斜,南低北高的大势相吻合。惟有滇池水系的螳螂川、普渡河倒流北去,与地表的总倾斜方向、两旁河流的流向都正好颠倒过来了。正是如此滇池才被称为”颠倒的湖”.1、实物书照:1)《说文解字注》说:“滇者,颠也。”它含有“颠倒”的意思。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也说:“池,在县西北,周三百许里,上源深广,下流线狭,但如倒流,故滇滇池。”3)东晋常遽的《华阳国志·南中志》明确记录说:“有泽水(滇池),周回二百余里,所出深广,下流线狭如倒流,故曰滇池。”第三单元古今滇池的水位变化文字说明据有关分析资料,古滇池原属红河水系,从晋宁县西南部的宝峰乡经玉溪市的刺桐关西南的海口流入红河。经过漫长岁月,滇池降低出流改道从海口向西流人金沙江。三万年前,滇池盆地出现人类生存活动时,滇厮乖?st1:chmetcnvw:st=onUnitName=米SourceValue=1942HasSpace=FalseNegative=FalseNumberType=1TCSC=01942米左右,湖面北起松花坝,南迄晋宁宝丰,东至呈贡王家营一线,西至观音山,其湖面面积估计约1000平方公里,当于现在滇池面积的数倍。今天的昆明城,包括五华山(1940米)、圆通山(1930米)全在水面以下。在漫长的年月里,由于地型的变化、湖水外泄时切穿边沿山沟,使得湖面水位下降,大片高地和岛屿露出水面。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对滇池水系的治理,滇池水位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滇池水位变化表1、图表滇池的水位和面积表时代水位(m)面积(km2)远古(300万年前)-------1260唐代1890510元代1888.5410明代1888350清代1887.2320现代1887.2309.5备注:本表采自《滇池水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第二部分滇池的自然遗产第一组文字说明:正因为有了滇池,滇池区域就有了被国内外一致称道的“四季如春”气候。正因为有了滇池,“春城无处不飞花”。正因为有了滇池,朗朗天空,视野开阔。日间,变化万端的毛卷云、高积云、高层云、层积云以及淡积云等,常在滇池上空轮换出现,成为著名的“云霞会都”。正因为有了滇池,由于受新生代造山运动的影响,大小断层和褶皱随之而生,隆起的高山,下陷的湖泊,经过大自然的天工雕琢,昆明地区形成了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正因为有了滇池,千百年来多少“骚人墨客”,留下了无数醉人的篇章。1)滇池云霞风景照2)渔村照3)大观楼照4)大观楼长联照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5)龙门照6)山茶花照7)玉兰花照第二组富饶的滇池盆地文字说明:滇池水位的下降,逐步形成了滇池盆地。滇池盆地是云南省内最大的盆地。这里湖光山色如画,平畴沃野似歌,既是大自然的杰作,又是人类生存的理想天堂。滇池盆地地势较为平坦,坡度在八度以内可资机耕的面积就达七百七十多平方公里;加上滇池水域面积,共有1070多平方公里,约合160多万亩。云南省内第一大城市,省会昆明就在滇池的东北边。1、照片:滇池风景照一组4张2)海口大桥第三组滇池周边的非物质文化照片一组四张0-1滇剧0-2花灯0-3火把节0-4西山三月三第三部分滇池的文明史第一单元新石器时期的居民文字说明: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养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先就依靠着滇池生存和繁育。在三万年前的龙潭山溶洞之中,先民们用火烧烤着捕获的猎物,用打制的石器加工食品或生活用品。1,图表:滇池周围的新石器分布图2,复原景观:新石器时期古人类采集食物的螺壳遗存剖面示意。3,照片1):龙潭山远景2):昆明人头骨化石4,实物:1):打制石器2):动物化石第二单元滇池边的青铜文化说明文字:滇池区域进入青铜时代是在春秋时期,学术界称之为滇文化或石寨山文化,其独特的冶炼技术和奇异的造型使之成为中国青铜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滇王尝羌归附于中央王朝,汉武帝赐以金印,并设立益州郡,郡治在滇池县(在今晋宁县晋城镇),益州郡辖二十四个县,其中滇池县、谷昌县、连然县、建伶县均在滇池旁.1,照片照片1:杀人祭柱贮贝器照片2:“滇王之印”金印照片3:“汉益州郡滇池县故址碑”照片4:干栏式建筑铜扣饰照片5:呈贡小古城井干式建筑遗迹照片6:“二千石大徐氏”提梁壶照片7:石寨山照片2,实物实物1:红陶旋纹浅底盘实物2:青铜剑实物3:螺壳实物4:金砂山东汉墓墓砖实物5:金砂山陶灶复制第三单元滇池边人类的重要活动第一组唐、宋滇池边人类的重要活动文字说明:公元789年南诏国王阁罗凤派其子凤伽异筑拓东城,至劝丰佑时改名善阐城.1照片:1)昆明地藏寺经幢照片2实物:1:梵文砖复制品第2单元元、明、清滇池边人类的重要活动元代新设立云南行中书省,首任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把善阐府改为中庆路,并设立了昆明二千户所.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沐英率兵平定了云南之后所修建的云南府砖城落成。同时在滇池周边的昆阳、安宁、晋宁、呈贡等城市也在明代奠定了基础,其位置至今没有变动。清末,滇越铁路的开通在加深云南半殖民地化得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利用滇池之水而修建的中国最早的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给昆明城送来了光明。1,照片照片1:东寺塔照片2:西寺塔照片5:清末近日楼照片6:清末篆塘停泊的船照片7:滇越铁路西庄站照片8:石龙坝水电站1号车间照片9:石龙坝水电站一号车间内的西门子发电机2,实物实物1:楷书作品:元人王升《滇池赋》晋宁之北,中庆之阳,一碧万顷,渺渺茫茫。控滇阳而蘸西山,瞰龟城而吞盘江。阴风澄兮不惊,玻璃莹兮明晴晖,澹苍凉之景,渔翁作乃之声。蛟鼍载出而载没,鱼龙或变而或腾。岸芷兮馥馥,汀兰兮青青。粤穷其源合众派而为众爰,究其流乃自西而之东。不假乎冯夷之力,不劳乎神禹之功。自混沌之肇判,经螳川而朝宗。电光之迅兮不足以仿其急,雷身之轰兮未足以拟其雄。此滇池气象之宏伟,难以语言而形容者也。予归自于神州,寻旧庐于林丘,怀往日之壮游,泛孤艇于中流。薄雾兮乍敛,轻烟兮初收,晴光兮浴日,爽气兮横丘。川源渺兮莽苍江,山郁兮绸缪。鸿雁集于沙渚,凫鹭翔于汀州。睹景物之萧萧,纵一叶之悠悠。少焉雪波兮凌空,霜涛兮叠重荡,上下之天光,接灏气之鸿蒙。叹濯缨之靡暇,乃系缆于岩丛。发长啸于云端,寄尘迹于。探华亭之幽趣,登太华之层峰。览滇南之胜概,指八景之陈踪。碧鸡峭拔而岌,金马逶迤而玲珑;玉案峨峨而耸翠,商山隐隐而攒穹。五华钟造化之秀,三市当闾阎之冲。双塔挺擎天之势,一桥横贯日之虹。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蜂屯于城垠,致川陆之百物,富昆明之众民。迨我元之统治兮,极覆载而咸宾。矧云南之辽远兮,久沾被于皇恩。惟朝贡之是勤兮,犀象接迹而駪駪。如此池之趁海兮,亘昼夜之靡停。因而歌曰:万派朝宗兮,海宇穹窿;圣神膺运兮,车书大同。实物2:嵩明明代城砖复制品实物3:昆明城区考古发现的明代碎瓷片实物4:石龙坝水电站碑刻拓片第三单元从辛亥革命时期到近代滇池边人类的重要活动文字说明:辛亥革命之后,昆明开始尝试向近代工业化城市转变。抗日战争期间大批工厂内迁,在滇池旁星罗棋布,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方式发生了改变。1949年后,城市工业化的步伐加快,滇池周边的海口、马街、茨坝成为了工业集聚区,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照片1:美国医生拍摄的滇池照片2:美国医生拍摄的滇池边的农村照片3:昆明钢铁厂2号高炉照片4:普坪村发电厂照片5:昆明水泥厂立窑第四部分滇池的治理与保护第一单元:说明文字: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人类为了生存很早便对滇池开展了各类治理行为,简单说来早期以排洪和水利为主,主要的活动是兴修水利工程,以筑坝和疏竣河道为主.1图表1)历次滇池的水利工程简表时代工程内容备注西汉----广汉文齐为太守,造陂池,开通灌溉,垦田二千余顷.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宋段素兴-----广营宫室于东京,筑春登云津二堤.滇云历年传元赛典赤.瞻思丁命.行巡劝农使张立道实施上蓄水(松化坝),中游分洪(开挖疏竣六河),下游泻水(疏通海口出水)元史张立道传明历代12次对滇池进行治理,主要最工作为筑坝修渠.大规摸是景泰年间,施工人数高达八万九千二百余人明史清历代13次对滇池进行治理,主要工作为修补被损毁的水利设施,疏通旧河道清,黄士杰六河图说本表资料:采自于希贤滇池地区历史地理一书2照片1)松华坝照2)官渡金刚塔3)书照六河图说4)海口川字闸第二单元说明文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的加快,滇池持久的受到各类污染源的冲击,水质不断的恶化,由一类变成劣五类,如不及时治理它将成为举世闻名的“臭水潭”。第一组滇池污染的主要因素1、城市用水(人口增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