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心理与行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第一节群体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群体动力第三节管理沟通第四节角色认知与行为第五节人际关系第六节团队建设第一节群体的概念及特征一、群体及其类型(一)什么是群体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相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构成群体的两个要素是:(1)成员关系必须具备相互依赖性;(2)成员具有共同的意识、信仰、价值和各种规范,用以控制行为。一、群体及其类型(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按正式程序与否,可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的目的和规章,成员的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以彼此感情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具有如下特征:第一,自发性。第二,成员的交叉性。第三,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第四,排他性和不稳定性。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别见表6—1。表6——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别类型组成因素特性正式群体按正式程序而组成结构单一性具有一定结构形式以正式结构为本,而产生心理认同领导者常具有主管身份主要目标为达成工作任务非正式群体按人员自然交往而形成结构具有重叠性不具有一定结构形式由心灵组合为本,而产生无形结构领导者不一定为主管主要目标为满足成员需求2.非正式群体的分类类型特性亲缘型以亲属关系建立起来的群体时空型以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自然形成的群体如同省、同地区、同学历等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人,如校友群体、同乡群体情感型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有共同语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群体爱好型以各种个性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相近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如足球爱好者群体信仰型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或为实现某种抱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利益型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而形成的群体,如汽车共乘群体3.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第一,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第二,融洽员工的感情。第三,激励和培训员工第四,保障员工的权益。非正式群体的负面作用:第一,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二,削弱管理者的权力。第三,控制束缚员工发展和上进。4.如何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第一,管理者自觉增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第二,运用舆论导向引导。第三,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二、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第一阶段:形成阶段。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第二阶段:震荡阶段。这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第三阶段:规范化阶段。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第四阶段:执行任务阶段。群体已经有了结构、目的、角色,并且已经对完成任务做好了准备。第五阶段:结束阶段。群体开始准备解散,注意力放到了群体收尾工作。三、群体行为(一)从众行为个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产生从众行为的心理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第一,对群体的信任度。第二,对偏离的恐惧。第三,群体的规模。第四,群体的专长。第五,个体的自信心。第六,责任感。第七,性别差异。(二)顺从行为顺从行为又称依从行为,是个体为了符合群体或他人的期望和赞许而表现出的符合外部要求的行为。顺从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第二,为了实现群体的目标。第三,为了保持原有的良好人际关系。(三)暗示、模仿和感染1.暗示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而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具有如下特点:(1)暗示是一种刺激。(2)暗示不是说服,无须讲道理,而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提示。2.模仿模仿是有意无意地对某种刺激做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模仿分为自发模仿和自觉模仿两种类型。3.感染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或者说是个体对某种心理状态无意识的、不自主的屈服。感染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1)个体间的感染。(2)间接感染。(3)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四、中国当前群体心理发展变化的特征第一,群体压力减小,从众心理弱化。第二,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减弱。第三,非正式群体作用和影响范围增大。第二节群体动力“群体动力”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urtLewin,1890-1947)提出,他提出群体动力的公式为:B=f(Ρ,Ε)其中,B指个人行为;P指个人,包括人的遗传素质、情绪、能力、人格等内在因素;E指现实的社会环境,包括人际影响、群体中的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压力、领导作风等。群体动力是指左右和影响群体发展演变的主要力量,主要内容包括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士气等。群体动力有(如图6-2所示)放任、强扭和引导三种模式。(见P160)一、群体规范(一)群体规范的概念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群体规范有的是正式规定的,如法律、法规、一些规章制度等。但大部分是在群体中自发形成的,如文化、风俗、时尚、舆论等,它们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行为及人格的发展。群体规范的形成受从众、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群体成员彼此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等的相互作用,会发生一种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群体规范。(二)群体规范的作用第一,维系群体的作用。第二,认知的标准化作用。第三,行为的矫正作用。第四,惰性作用。(三)群体规范的类型群体规范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A.绩效方面的规范B.形象方面的规范C.社会交往方面的规范D.资源分配方面的规范(四)群体规范的作用◆规范能约束人的行为,达到协调一致,行动统一;◆有利于矫正人的不良行为;◆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成长。二、群体压力(一)群体压力的概念群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使群体内每一个成员自觉地保持着与大多数人的一致性,这个力量就是群体压力。(二)群体压力的作用第一,群体一致的行为,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和群体的存在与发展。第二,群体一致的行为,可以增加个人的安全感。三、群体凝聚力(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凝聚性或群体内聚力,它是使群体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是一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对另一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它可以被认为是群体的确定性特征。心理学家多伊奇(Deutsch)曾提出一个计算群体凝聚力的公式:群体凝聚力=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数目/群体中可能相互选择的总数(二)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见P164图6—3)1.低凝聚力、低一致性,即群体的态度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同时群体的凝聚力也低,凝聚力与生产效率没有什么关系。2.低凝聚力、高一致性,即群体的态度支持组织目标,此时,就算是凝聚力很低,生产效率依然能够提高。3.高凝聚力、低一致性,即群体的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生产效率与凝聚力成反比,凝聚力越高,生产效率越低。4.高凝聚力、高一致性,即群体态度与组织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性,生产效率与凝聚力成正比,凝聚力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图6—3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内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生产率时间高内聚力积极引导低内聚力积极引导对照组低内聚力消极引导高内聚力消极引导(三)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方法1.群体规模。群体规模的大小与凝聚力成反比,即群体规模大,凝聚力小;群体规模小,凝聚力大。2.群体内部的一致性。3.外部压力。4.群体内部的奖励。5.群体的领导方式。四、群体士气(一)群体士气的概念心理学家史密斯把士气定义为对某一群体或组织感到满足,乐意成为此群体的一员,并协助达成群体的目标的态度。克瑞奇等人认为,一个士气高涨的群体具有7个特征:※群体的团结,不是起源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来自内部的凝聚力。※群体内的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群体的倾向。※群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及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群体内的每个成员都明确地掌握群体目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目标及领导者,持肯定和积极的态度。※群体成员承认群体的存在价值,并且有维护该群体继续存在的意向。(二)影响士气的因素1.对群体目标的赞同。2.合理的经济报酬。3.对工作的满足感。4.群体成员间的和谐。5.优秀的管理者。6.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7.良好的身心工作环境。信息源编码通道解码接受者反馈噪声噪声噪声噪声第三节管理沟通沟通原理第三节管理沟通一、组织沟通原理(一)沟通与组织1、组织中沟通的概念沟通(communication)是信息源透过某种管道把信息(信息、观点、情感、技能等)传送到目的地的过程。沟通是信息在传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从组织行为学来讲,信息沟通就是指人们之间信息交换,从而达到人们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相互影响的过程。沟通具有以下六个层次的意义:第一,个人内部沟通。第二,人际沟通。第三,群体沟通。第四,公共沟通。第五,大众沟通。第六,跨文化沟通。群体沟通主要是指人群意见或信息的交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观点、态度或交换情报信息的过程。2、沟通在组织中的作用※沟通能够准确传递各项决策与计划,并使管理者全面把握人员的情况,提高管理的效能;※良好的沟通体现并实现组织成员对管理工作的充分参与,发挥激励员工的作用;※沟通可以缓解组织内任何变革的阻力,有利于组织发展;※沟通有助于创建组织内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员工的满意感,具有心理保健作用;※有效沟通满足了员工的归属需要,并及时提供员工身心发展的信息。3、沟通的渠道和类型(1)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按沟通方式的组织化程度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它与组织的结构息息相关。按照信息的流向,正式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三种形式。※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以社会关系为基础,是与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无关的沟通方式。第一,可以满足职工情感方面的需要。第二,可以弥补正式通道不足。第三,可以了解职工真正的心理倾向与需要。第四,可以减轻管理者的沟通压力。第五,可以防止管理者滥用正式通道。(2)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按沟通所借用的媒介的不同,沟通可划分为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①语言沟通使用正式语言符号进行的沟通称为语言沟通。②非语言沟通借助非正式语言符号进行的沟通称为非语言沟通,包括身体语言沟通(如身体姿势、衣着打扮)、副语言沟通(如声调、哭笑、重音)和物体的操纵等三个方面。(3)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按沟通的方向划分,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①单向沟通②双向沟通(二)电子沟通以由计算机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组合而产生的信息交流技术为基础的沟通称为电子沟通(又称E-沟通)。与传统的沟通模式相比,电子沟通具有下述特点:第一,从表现方式上看,电子沟通主要采用视屏会议、电子报纸、互联网及组织内部网等进行沟通,它使组织内的电子化书面沟通形式多于口头沟通形式。第二,从信息传递速度上看,电子沟通加强了企业即时输出和即时回收信息的能力,实现了书面信息能以面对面或电话式的口头信息一样的快捷速度传递。第三,从沟通的范围看,电子沟通实现了远距离、跨地域的即时沟通,方便跨国公司、集团公司的沟通运作,并大大降低成本。第四,从沟通的网络来看,电子沟通使员工在组织内可以跨越纵向层级工作,从而实现了在组织内全通道开放式的沟通网络,模糊了组织内的地位等级界限,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地位造成挑战。第五,从沟通造成的影响来看,电子沟通使员工可以在家里或其他地方工作,并使员工可以方便地与其他组织员工交流。第六,从企业的传统口头沟通来看,由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结合出现的视屏会议将代替传统上的会议,从而实现了随时随地进行跨进地域空间的“口头”沟通的可能。(三)群体沟通网络1、群体正式沟通网络正式沟通网络ABCD链式ABECD轮式ABECD圆式星式ABCDEY链式ACBDE不同沟通网络对行为的影响沟通特点轮式链式圆式解决问题速度快次快慢正确性高高低领导者

1 / 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