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第五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概述一大气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概念所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即超过了空气的稀释、扩散的能力,使大气质量恶化,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第一节概述一大气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源分类根据污染源几何形状和污染影响范围划分: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等。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等。线源: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体源: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武汉市雾霾天气第一节概述一大气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进入大气环境中引起污染的物质。大气污染物分类根据存在状态的不同颗粒物污染物气态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根据形成方式的不同第一节概述一大气环境污染常见大气污染物1.二氧化硫(SO2)2.悬浮颗粒物(粉尘、PM10和PM2.5等)3.氮氧化物(NOX)4.一氧化碳(CO)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6.光化学氧化物7.有毒微量有机污染物8.重金属9.有毒化学品10.难闻气味11.放射性物质12.温室气体第一节概述一大气环境污染影响大气染物的主要因素a)污染物的排放情况①与排放量的关系②与污染源距离的关系③与排放高度的关系b)大气的自净过程①稀释作用②沉降和其他作用c)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第一节概述二地形分类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见图1。可认为地形高度为0m。第一节概述二地形分类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复杂地形中各参数见图2。第一节概述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任务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对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及建成后运营期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程度、范围和频率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为项目的厂址选择、排污口设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制定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工作程序第一节概述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工作程序第二节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环境影响识别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按影响时段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建设阶段影响:指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如道路交通施工的扬尘。b)运行阶段影响:指建设项目投产运行和使用期间产生的影响,主要指项目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c)服务期满后的影响:指建设项目使用寿命期结束后仍继续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如某些放射性、挥发性的物质。按影响方式,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第二节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评价标准确定各评价因子所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并说明采用标准的依据。a)环境质量标准主要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016年全面实施)。该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二类功能区:一类区主要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主要适用于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二级。第二节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常见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因子浓度限值(GB3095-2012)第二节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评价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远比质量标准多,往往需根据污染源行业性质、污染物特性、排气筒特点等多种因素审慎选择。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第二节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主要依据拟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因素来确定,共分为三级。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同,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最低。分级方法:根据项目的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第二节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m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mg/m3。注:C0i一般选用GB3095中1h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质量浓度限值;第二节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评价工作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等级做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调整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第二节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a)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b)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c)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第二节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范围评价范围的确定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主导风向为主轴)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第三节污染源调查与分析一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第三节污染源调查与分析二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评价范围内拟替代的污染源调查方法参考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第三节污染源调查与分析三污染源调查内容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1.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a)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b)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c)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d)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第三节污染源调查与分析三污染源调查内容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2.点源调查内容a)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b)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c)烟气出口速度(m/s);d)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e)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f)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HR第三节污染源调查与分析三污染源调查内容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3.面源调查内容a)面源起始点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b)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c)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速率[g/(s·m2)],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d)矩形面源:初始点坐标,面源的长度(m),面源的宽度(m),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e)多边形面源:多边形面源的顶点数或边数(3-20)以及各顶点坐标,;f)近圆形面源:中心点坐标,近圆形半径(m),近圆形顶点数或边数。第三节污染源调查与分析三污染源调查内容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4.体源调查内容a)体源中心点坐标,以及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b)体源高度(m);c)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d)体源的边长(m)e)初始横向扩散参数(m),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第三节污染源调查与分析三污染源调查内容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5.线源调查内容a)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m),道路宽度(m),街道街谷高度(m);b)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c)平均车速(km/h),各时段车流量(辆/h)、车型比例;第三节污染源调查与分析三污染源调查内容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6.其他需调查的内容a)建筑物下洗参数在考虑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扰动而导致地面局部高浓度的现象时,需调查建筑物下洗参数。建筑物下洗参数应根据所选预测模式的需要,按相应要求内容进行调查。b)颗粒物的粒径分布颗粒物粒径分级(最多不超过20级),颗粒物的分级粒径(μm)、各级颗粒物的质量密度(g/cm3),以及各级颗粒物所占的质量比(0-1)。第三节污染源调查与分析三污染源调查内容二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二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参照一级评价项目执行,可适当从简。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污染源排污概况。第四节现状调查与评价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原则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三种途径,可视不同评价等级对数据的要求结合进行。a)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3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b)收集近3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c)进行现场监测。第四节现状调查与评价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原则监测方法a)涉及GB3095中各项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应符合GB3095对分析方法的规定。b)应首先选用国家环保主管部门发布的标准监测方法。对尚未制定环境标准的非常规大气污染物,应尽可能参考ISO等国际组织和国内外相应的监测方法,在环评文件中详细列出监测方法、适用性及其引用依据,并报请环保主管部门批准。c)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满足项目的监测目的,并注意其适用范围、检出限、有效检测范围等监测要求。第四节现状调查与评价二现有监测资料的分析a)对照各污染物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其长期质量浓度(年平均质量浓度、季平均质量浓度、月平均质量浓度)、短期质量浓度(日平均质量浓度、小时平均质量浓度)的达标情况。b)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应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以及超标原因。c)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及GB3095中各项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应符合GB3095对分析方法的规定。第四节现状调查与评价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因子a)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b)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第四节现状调查与评价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制度a)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2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

1 / 9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