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培养方案与创新计划060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09版)研究生院二零零九年六月2019/9/12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培养目标第四章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第五章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第六章培养方案第七章培养计划第八章其他事项第九章附则2019/9/12第一章总则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确定管理体制,界定有关各方的职责与权限;增强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弹性与灵活性;增加导师的培养计划的个性化2019/9/12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培养目标第四章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第五章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第六章培养方案第七章培养计划第八章其他事项第九章附则2019/9/12第二章管理体制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包括两个体系:一个是行政管理体系,涉及到学校(研究生院)、学院(学科点)与导师三个层面;另一个是学术权力体系,包括学校与学院两级学位委员会。2019/9/12第二章管理体制学校是研究生培养的规则制定者、宏观组织者与培养过程、培养质量的评估者,并为全校研究生培养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学术环境与氛围。制定各级各类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制定各级各类研究生培养的原则要求;对外积极争取研究生培养的各类资源;组织、领导与管理各类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与创新活动;组织、协调以及提供研究生学习与科研的公共服务;评估与监督学院与导师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与质量。2019/9/12第二章管理体制学院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织者与实施者。根据学校制定的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与原则要求,组织学院内各学科点制定各学科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分学位委员会评审各学科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研究生导师制定每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组织学科点审定与批准各导师制定的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设学院内的各级各类研究生课程;组织实施各类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与创新活动;代表学校为导师与学生提供优质服务。2019/9/12第二章管理体制学科点是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单元。根据学校的基本要求,按照本科学的特点与要求,制定科学点研究生培养方案;审定与批准导师制定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向分学位委员会汇报培养方案以及导师的培养计划;分学位委员会、学校学位委员会对培养方案提出异议的,有义务进行解释或者修改。2019/9/12第二章管理体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导力量,具体指导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根据学院制定的各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结合研究生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制定每位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以及研究方向等;指导与监督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活动,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教育研究生掌握科学规范、提升科学道德;决定研究生“三助”岗位、特别是助研岗位的设定,并进行考核;决定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其他重要事项,如是否开题、是否延期等。2019/9/12第二章管理体制学位委员会是学术权威机构,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权力机构。分学位委员会负责对学科点的培养方案进行审核;学校学位委员会负责审查与批准学校各级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9/12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培养目标第四章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第五章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第六章培养方案第七章培养计划第八章其他事项第九章附则2019/9/12第三章培养目标增加了科学发展观;将硕士与博士培养目标分开;博士培养目标中提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2019/9/12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培养目标第四章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第五章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第六章培养方案第七章培养计划第八章其他事项第九章附则2019/9/12第四章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分成三种模式:硕士培养模式、硕博一体化模式(含直博)、普通博士培养模式。学分要求、学制要求、成绩要求、公共课要求保持不变培养进度确认。以上三类培养模式均实行弹性学制,若经过3年(直博生5年)的博士阶段培养,确认不能完成学习与科研任务,经导师批准,可转为在职攻读申请学位;若培养进度正常,确因论文研究工作需要,经导师申请、学校批准,可在校进行第4年(直博生第6年)的学习与研究,学生的学习、生活待遇不变。2019/9/12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培养目标第四章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第五章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第六章培养方案第七章培养计划第八章其他事项第九章附则2019/9/12第五章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要求保持不变2019/9/12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培养目标第四章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第五章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第六章培养方案第七章培养计划第八章其他事项第九章附则2019/9/12第六章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方案以学科(一级或者二级)为单位进行制定;学院负责组织、学科点负责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制定的范围包括各种培养模式(硕士、硕博一体化、博士三种培养模式)的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9/12第六章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除公共课外,培养方案中需确定各类研究生的课程选择范围、课程形式、结构要求;研究生课程选择范围包括:本学院研究生课程、本科生课程;其他学院研究生课程、本科生课程;其他获得学校认可的大学与科研机构所开设的课程;课程形式:包括教师讲授课程、实验课程、科研项目训练以及学院认可的其他学习形式;结构要求:是指专业基础课与专业选修课的比重、本科层次课程与研究生层次课程的比重、本学院课程与其他学院课程的比重。是否设置学分结构要求与具体指标,按照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原则,由各学院根据学科特点自行设定;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各学院在组织各学科点制定培养方案时,既要考虑培养方案执行时的弹性与操作性,又要考虑到课程总体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2019/9/12第六章培养方案交叉学科交叉学科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可以由相关导师提出方案建议;其课程体系可以根据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需要自行制定,但其学分要求需遵守学校规定;交叉学科的培养方案审批程序与其他培养方案的审批程序相同。2019/9/12第六章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审批各学院(学科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需经过两级审批:一是分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二是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生院根据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检查与评估情况,有权对培养方案给出评估结果、提出培养方案修改与调整的建议与要求。培养方案修改与调整的,仍然需经过两级审批。2019/9/12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培养目标第四章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第五章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第六章培养方案第七章培养计划第八章其他事项第九章附则2019/9/12第七章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制定导师根据学科点制定的培养方案、结合各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内容包括:研究生课程学习清单、研究生学术训练计划、实践环节(应用型研究生必需)、研究方向等。2019/9/12第七章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审核学院(或系)应在研究生入学后一年(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学生在获得博士资格后一年)组织各学科点检查与审核研究生培养计划;研究生培养计划发生调整与变更的,纳入学院(系)组织的学科点检查与审核范围;学院需将通过检查与审核的研究生培养计划(以及调整与变更的培养计划)报研究生院备案,供研究生院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估;若研究生院在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估时发现问题,有权通过学院(学科点)要求导师更改或调整研究生培养计划。2019/9/12第七章培养计划实践环节应用型研究生需要加强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导师在制定此类研究生培养计划时需要对实践环节进行设计;若学院对实践环节有统一要求与安排,导师可以采纳。2019/9/12第七章培养计划博士生开题报告博士生开题是发挥专家集体智慧进行指导的一种形式,是集思广益、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一种途径;导师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博士生是否开题;博士生开题评议组通常由3~5名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学校鼓励导师进行博士生开题,就学位论文题目与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开题报告计2学分。2019/9/12第七章培养计划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本领域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导师根据培养需要决定博士生是否参加学术会议以及参加学术会议的主题与类型;各学院可以制定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计算学分的标准与要求,但学术会议的学分总数应在2学分以内。2019/9/12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培养目标第四章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第五章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第六章培养方案第七章培养计划第八章其他事项第九章附则2019/9/12第八章其他事项英语免修规定保持不变(一)研究生基础英语(二)科技论文写作2019/9/12第八章其他事项课程分类与编号研究生修习课程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本科层次的课程,第二类为本硕贯通课程,第三类为研究生层次课程。原培养方案的课程编号继续沿用,编号为4的课程,为本硕贯通课程,编号为5或6的课程为研究生层次的课程。课程编号是课程难度的标识之一,供学院(学科点)制定培养方案、导师制定培养计划时参考。2019/9/12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培养目标第四章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第五章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第六章培养方案第七章培养计划第八章其他事项第九章附则2019/9/12第九章附则本文件自2009年入学的研究生开始执行。研究生院负责对本方案进行解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指南与管理办法研究生院二零零九年六月2019/9/12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指南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指南与管理办法2报告内容2019/9/12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指南一、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二、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三、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四、博士生国内访学2019/9/12一、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项目简介在某个学科领域内,通过征文形式,面向海内外选拔在学博士研究生,为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博士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资助项目数及资助强度现有12个学科门类,原则上每个门类资助1个,理学、工学门类资助2~3个。每个项目资助经费25万元左右。项目要求1、申报学科领域需具有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社科研究基地)等。2、举办时间:2009年7月~10月,3~4天。3、参加人数:不超过100人。2019/9/12二、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项目简介邀请海内外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围绕某一学术主题,进行自主的、前沿性的学术探讨,为与会博士生营造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促进博士生的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思路,提高博士生的创新意识和组织、交流及表达等综合能力。资助项目数及资助强度拟资助30~40项,每个项目资助经费15万元左右。项目要求1、申报学科领域需具有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社科研究基地)等。2、举办时间:2009年7月~10月,4~5天。3、参加人数:不超过50人。2019/9/12三、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简介在某一学科领域内,面向全国招收在学研究生和少量的青年教师作为学员,聘请海内外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开设若干门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和前沿学术报告,介绍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该项目由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资助项目数及资助强度拟资助60~80项,每个项目资助经费10~30万元(部分经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要求1、申报学科领域需具有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社科研究基地)等。2、举办时间:2009年暑期,一般为2~3周。3、参加人数:不超过100人。2019/9/12四、博士生国内访学项目简介接收其它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博士生到本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访学研究,进行联合培养,推动学术交流和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