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翻译整理1.陋室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有名气、出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映入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名气了;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蛟龙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苔痕碧绿,爬上了台阶;草色青葱,映入了门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渊博的学者□平民,指无学问的人□不加装饰的、朴素的□使…劳累□身体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我的陋室比得上)南阳诸葛亮的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说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多□取独水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非常喜爱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贯通□蔓延□长枝节□距离远□更加□清幽□远远地观赏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得越远,越加觉得清幽,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亵玩焉。靠近轻慢地去玩弄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少□多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与我相同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很多了。3.橘逾淮为枳变成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出使□代这个消息□身边的近臣□的□将要□他□用什么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一番),用什么办法呢?”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于、到□请求□经过□走□什么□做侍臣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我请求捆绑一个人,在大王面前走过,您就说:‘这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王曰:‘何坐?’曰:‘坐盗。’”□犯…罪□犯…罪您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到□做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吏回答说:“是齐国人,人也,坐盗。”□犯…罪犯了偷盗的罪。”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善于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代南橘北枳这种现象□生长□是□生长□变成□只□它们的□果实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不一样。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这样□不同□在□进入□能够□让□善于之所以这样得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了,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百姓变得善于偷盗吧?”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所形容词可以的□同“嬉”戏弄、开玩笑□遭到、获得□辱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4.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属于□出生□曾经□工具□寻求、要□对…感到诧异金溪有个老百姓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见过写字的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们。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近借来给他,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写□题□名字□那□把□作为□观赏□写□完成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他的名字。那首诗把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作为诗的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来观赏它。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文采和道理□欣赏□对…感到惊奇□讨取□代仲永的诗□认为有利可图□拉扯、强要□拜访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乡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来对待他父亲,有人用钱讨取仲永的诗。他的父亲认为他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到于邑人,不使学。□让同乡人那里四处拜访,不让仲永学习。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我□跟随□回□看见□写□符合、相当□传闻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写诗,不能与从前的传闻相符了。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回□代他的情况□才能消失的样子□普通人又过了七年,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了,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了。”5.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小□强悍□被□当作是祸害□一起□侵害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好争斗,备乡里人当作是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蛟龙,山上有白额虎,一起都侵害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是□祸害□但是□特别□有人□劝说□实际上□希望□立即□进入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周处更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斩杀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害只剩下其中的一个。周处立即刺杀了老虎,又下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有时□漂行□一起,在一起□认为□轮流□最终水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行了几十里,周处(始终)和蛟龙一起(浮沉)。经过了三天三夜,乡里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互相庆贺。最终周处杀死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才□知道□被□当作祸害□自新悔改□进入□寻访□看见了蛟龙后从水中出来了。他听闻乡里人在互相庆贺的事,才知道自己被乡里人内心当作祸害,就有了自新悔改的心意。于是就到吴郡去寻访陆机和陆云。陆机不在,正好见到了陆云,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全、都□情况□说□以…为贵,重视□况且他就把实际情况都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年纪已经大了,最终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重视的是‘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是值得的)’这种精神,何况你的前途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担心□美好的□名声、名气□就□成为还有希望。况且人们担心的是志向不能确立,何必担忧好的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于是就改过自勉,最终成为一名忠臣。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被选拔□中间□被选拔□被选拔□被选拔舜是从田野之中被选拔出来的,傅说是从泥瓦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选拔出来的,孙叔敖是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被选拔从隐居的海滨被选拔出来,百里奚是从集市中被选拔出来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所以□责任□到□使…受苦□使…劳累□使…挨饿□使…贫困□行为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的责任到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肌肤挨饿,使他遭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做事错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做□使…震动□使…坚忍□增加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震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思虑□奋发□征验、显露□吐发、表达□在国内人经常犯错误,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显露在脸上,表达在言语中,然后被人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贤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国外□灭亡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那么)国家常会灭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知道□生存这样以后才知道,在忧虑祸患中生存,在安逸享乐中死亡。7.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善于、擅长□在□放下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世没有第二个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着他,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表修饰,…地□离开□看见久久地不离开。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懂得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精妙吗?”老翁说:“没别的(奥秘),只不过手熟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知道□拿□慢慢地“你怎么敢轻视我的箭法!”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用杓子舀了油慢慢地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进入、注入注入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入,但钱却没有沾湿。于是老翁就说:“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8.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奇妙精巧雕刻无明朝有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做王叔远。(他)能用一寸长的木头,雕刻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物品,直到飞禽走兽、树木山石,都能就着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形状□具有□赠送□我□是,那是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的船,那刻的是苏轼坐船游览赤壁。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零数、余数□大约□左右、上下□是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有两颗黄米粒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篷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打开□看□对称□慢慢地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起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戴着高高的帽子□表并列□长着许多胡须□是□处于、在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又长着许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坐)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画卷。苏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露出□露出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靠近极